基于社交APP的大学生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19-04-07牛清艳
牛清艳
摘 要: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影响下大学生管理也出现一些新的特征,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大学生群体高频率的使用移动互联网,借助各种社交APP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如果将之应用到大学生管理中,可以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时效,本文研究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生活习惯特点出发,在分析社交APP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优势的基础上,討论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社交APP 大学生管理 管理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每个人都成为互联网+的受益者。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最先体验者,他们总是引领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也不再局限于收发信息,而是全面渗入到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之中,各种购物、社交、银行APP功能是学生手机的重要组成。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即是以微信、QQ、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APP,成为大学生管理的全新载体。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特征与管理挑战
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式与教育理念。例如,互联网+影响下教育领域出现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方式。
在学生管理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首先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频率更高,甚至存在一些依赖性。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均拥有1部及以上智能移动设备;其中由于52.3%的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时间超过4小时。由此可见,手机及各种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也为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此影响下,大学生更喜欢自主获取信息,对于传统管理中的说教模式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其次,移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海量信息的学习平台与网络社会,这也为大学生管理带来一定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大学生管理也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一是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互联网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但是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工作依然停留在学生基本信息采集、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层面。在学生管理、服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严重的滞后。许多高校管理者不能有效应用各种社交软件发布信息,影响学生管理质量。二是日常管理中教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不足。日常学生管理中,除了学校、系部的管理,教师与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在管理中起到决定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管理中往往存在信息传递不到位、假期无法有效管理等问题。
二、社交APP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社交APP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学生管理中进行积极应用能够拓展学生管理的时空,强化学生管理实效性与针对性。
首先,移动APP的应用极大拓展了学生管理空间。在传统大学生管理中只能在特定地点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有助于教学秩序的顺利实施,但是却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时效性。而在互联网APP的支持下,大学生管理也突破时空制约,由传统固定模式向互联网转变,强调学生管理中的随时随地进行。例如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几乎在每个时间段学生都可以使用手机,这为学生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互动。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教师取得联系,或者向同学求助,促进学生管理时效的提升。
其次,社交APP支持下能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大学生管理是一项富有时代特点的工作,在不同阶段学生管理都存在鲜明的特点。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师生之间交流少,存在一定脱节,教师许多管理信息只能通过班长等传递给学生,学生管理比较粗放,无法针对性进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即是师生沟通渠道单一且不畅通。在APP支持下,教师即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开展交流,也可以实现一对多交流,更及时、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掌握学生行为动态,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例如传统师生交流中,学生很少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班主任与辅导员也很难真实了解学生想法。而在互联网中教师的权威性得到很大弱化,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也是虚拟的,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交流,学生心理压力更小,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提升管理成效。
最后,社交APP使用中融合多种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在日常应用中可以发现,微信、QQ等社交APP可以发布各种图片、文字、语音信息、动画等,具有很强的使用兼容性和强大承载力。所以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信息发布的方式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素材,让教师与学生内心对话毫无障碍,进而促进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社交APP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社交APP是大学生最为常用的互联网工具,在学生管理中教师积极发挥其作用与优势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在实际应用中,一是要发挥APP社交功能,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相关群组。二是完善社交APP中公告内容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三是发挥社交APP定位动能,实现对学生动态监管。四是借助社交APP实现家校共育,提升管理质量。
(一)基于社交APP建立班级管理群组
微信、QQ各种群组功能为大学生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群组建设教师来发布各种学校信息、公告。通过设置班级群组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杜绝班级管理群组变成各种链接分享群与问作业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邀请同学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现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例如在学校下发活动内容后,教师可以将活动内容、参与方式等公布出来,让学生自由决定是否参与。
其次,在班级社交APP管理中,班主任也要创新管理方式。例如在管理中主要包括民主型与专制型,专制型即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管理,班主任在群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让学生遵守。对于这一方式,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肯定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积极使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让同学们加入群组管理与制度创建之中。因此,借助社交APP实现学生管理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尤其是在学生实习阶段,借助班级管理群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程化管理。
(二)完善社交APP内容规范学生行为
在社交APP群组中有许多可以发布公告的地方,教师在应用中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规范与管理措施,形成班级群规。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发挥社交APP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规范不仅是行为习惯,更是一种行动方式,所以班级管理群中的规范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例如针对日常学习中大学生群体经常出现的行为失范,不遵守纪律的行为,班主任可以通过社交APP直接与责任学生建立联系,将行为的错误之处告知,警示下次勿范。所以社交APP支持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逐渐从现实向虚拟转变,放下学生对接受管理的抵触心理与厌倦情绪,提升管理成效。
(三)发挥微信公众号作用,有效传递管理信息
在微信APP中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是公众号,目前许多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校园新闻、教学活动等图文信息,也会发布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大学生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班级的微信公众号,将课程查询、教学安排等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随时自主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微信或者微博等公众平台下,高校也可以构建学生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校园生活等平台与内容,提高学生关注力,让微信公众平台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学生服务质量。
其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师需要提升自己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能力。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管理中进行有效应用,必须明确其作用与定位,强化新媒体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教师关爱,形成“润物细无声”的管理特色,重视微信等社交APP对学生发展的引导作用,在教师提炼下将有益、积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
(四)借助APP畅通家校交流,提升管理质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其自我意识得以强化,叛逆心理也逐步消失。在大学生管理中如果缺少了家长的配合,其管理质量必然差强人意。所以新时期互联网影响下,教师也需要借助社交APP,构建家长、教师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与信息反馈。要提升大学生管理质量必然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让教师与家长在同一个管理群中,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更好获得家长的信任。同时,教师或者辅导员也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
其次,相对于教师,家长在学生管理方法、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不会教育,缺乏科学教育经验。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社交APP功能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对家长做出正确、科学的引导,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更好配合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与挑战。在新时期大学生信息获取与学习方法、社交途径等都呈现出互联网特点,所以強化学生管理,提升学生管理质量与成效,就需要教师发挥互联网优势,以新时期大学生管理特点为出发点,积极借助社交APP在管理中的优势,提升大学生管理质量。本文首先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管理特点与面临挑战入手,提出社交APP支持下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突破时空制约,提升管理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从社交APP群组管理、内容完善、公众号建设以及家校交流四个角度提出社交APP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大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辉,宇文利.APP: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60—63.
[2]廖圣清,易红发.大学生APP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3):85—94,131.
[3]刘建莉.校园APP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6(10):134—135.
[4]何晶.大学生QQ社交APP使用情况及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