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2019-04-07光诚
光诚
摘 要: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丝路的中线和中心线上,这使得中部地区第一次走上了从内陆对外交流的道路。航空港的建立,让河南郑州从此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人才是国际化的核心要素。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储备和质量对“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河南省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贡献人才力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外语 复合型
河南省郑州市地处丝路的中线和中心线上,这使得中部地区第一次走上了从内陆对外交流的道路。航空港的建立,让河南郑州从此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一带一路”为河南省挖掘区域优势潜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契机。
国际化道路的发展,必然对各层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能精通外语,又熟悉对外贸易规则,了解国际法律法规的外语人才,对其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要适应河南省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多符合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然观河南省外语人才以及其培养现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探索。
目前,河南省的外语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郑州市,而目前外语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视语言知识、文学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出现了大量外语人才从学校毕业后,只精通外语而不懂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状况,这不仅浪费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也限制了企业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对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薄弱,考试型人才居多
河南省高考英语不考听力和口语的命题特点,使得学校从小开始培养的只有做语法题、阅读题、作文题这样的做题能力,忽略他们听力和口语的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听力完全听不懂,口语要么不行,要么就是带着河南口音,非常难听懂。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硬伤”。上了大学以后,学校注重的是语言知识和文学方面的引导,学生身上的错误会延续下去。而且,很多学校都积极引导学生走研究型人才道路,让他们去考研究生,所以学生都更加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技能性训练。只会做题,说不出来听不懂,都是外语人才发展的巨大障碍。
(二)英语人才居多,小语种人才缺失
河南省地处中原,向来没有对外交流的地缘优势,所以在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动力。目前二本以上的院校,极少数开设了日语,其他的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这种小语种语言,只有极个别高校开设。例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开设有德语专业;郑州航空管理工业学校开设了法语专业,其余的学校连二外都只有日语和韩语。这种发展让小语种人才极其缺乏。
(三)外语课程改革力度弱
其实很多高校一直在积极推进外语教学改革,然而效果却不够理想。很多外语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外语主体课程的课时,增加了综合类课程的时间。在外语的课程设置上比较笼统,没有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上,很多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重视考级结果,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着手准备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证书成了终极目标,人才还是培养成了考试型人才。在实践方面,其实应用型三本院校在学生实践方面做得相对更好,他们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去实习或是体验真正的外语工作场景。但是很多公办院校,只注重文学方面的教育,学生毕业后书生气十足,工作上手起来反而变慢,需要企业进行培训。
二、 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一)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在改变,所以人才的需求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常做出调整,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河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人才转型。外语人才作为前沿人才,更要注重应用性。所以学校要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课程设置不再是满足单一的语言和文学的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学习国际贸易、旅游、机械、法律、服装、加工业等各个方面知识,各系部之间加强合作,合理分配各个课程的时间,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往大量的语言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很迷茫,很多学生进入培训行业,有很多学生或者干脆放弃了自己学习四年的专业,因此单独的语言技巧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多语种人才
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拥有相对优势,虽然就业渠道相对比较窄,但是就业渠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教学培养的目标也很明确。在河南省培养小语种人才,需要各大高校先摸清人才需求,哪些领域需要哪些语种的人才,有的放矢,甚至可以对口培养。深入调研后,在进行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在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有目标性、建设性。当然这里我们不是说每个学校都开设小语种专业,针对河南省来说,肯定不需要那么多小语种人才,但是我们可以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第二外语语种,如德语、法語、西班牙语等,让学生多去接触学习,毕业时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三)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只在课程设置上做文章当然远远不够,学生的习得来源于教师。如果快速改变课程,教材肯定跟不上,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正统培养来的,所以很难快速接受课程的改变。这个时候,各院系的合作成为必然。在各种需求专业中,我们可以选拔外语较好的教师人才,来为外语学生上课。或者外语专业教师去深造,学习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也很有用。教师队伍的培养应该时刻进行,让教师时刻接受新知识,时刻换血,这也是市场新环境下的要求。
(四)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肯定已经不适合现今发展需求,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出改变,但要变起来却十分困难。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的转型发展必须要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要以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为导向,整体转型为应用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学模式实现转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要以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人才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其次,要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做服务,在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目标上突出地方特色和办学特色,打造应用型外语人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导向去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课程。同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立更加系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建立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与需求企业一直保持联系,为企业输送专业性人才。企业需要什么,就与学校提出需求,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实习机会。学生一旦了解市场需求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就会更加努力补足自己的劣势,目标性更强。企业也可以专门请人员过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指导,甚至给学生上课,让学生面对面了解互动,这对他们的发展极其有利。
三、结语
“一带一路”对河南省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对人才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能否抓住这样的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为市场带来良性的发展,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高校都应该思考的。外语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前沿人才,更应该提高重视度,加快外语学科改革力度,为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河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也能提高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高动力,增添新鲜血液。这是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时,每个高校应该思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灵玲.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2(1).
[2]沈越.“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科探索,2018(5).
[3]于雯,苏婷婷.“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省高校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
[4]吴菲.“一带一路”倡议下“艺术+外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