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2019-04-07楚珊
楚珊
摘 要:图书资料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便利、有效的阅读服务,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要明确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趋势,深刻把握现阶段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图书资料管理,通过管理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让图书资料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本文简单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资料管理的发展趋势,重点对其管理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图书馆 图书资料 有效管理
一、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优势
(一)图书资料共享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有限,一些行业领域图书有且仅有几本,易发生读者借不到书的情况,而部分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却被闲置。总的来看,图书资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互联网时代,在总分馆制下区域图书馆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进行图书资料共享,纸质图书资料被转化为电子版纳入平台数据库中,受平台系统管理,从而有效解决图书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
(二)服务形式更加丰富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流发展服务模式,让图书馆服务形式得到了极大丰富。对于读者而言,去图书馆借书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可通过图书馆门户网站、移动图书馆APP等进行线上借阅,随时随地下载自己所需图书资料的电子资源。如果他们想借阅纸质书籍,也可直接在线上下单,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后,物流直接配送至所在地址。
(三)服务更加高效
传统环境下,读者借阅图书通常要花费较多时间,有时也不见得就能直接借阅或归还图书。互联网时代,智慧环境建设成为图书馆建设的一部分,给读者自主借还提供了可能。读者可通过自助借还机完成图书资料查询、借书、还书、续借等系列操作,这就避免了人工服务的麻烦。
二、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有效管理策略
(一)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读者阅读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并保证图书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与保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对现行图书资料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读者方面,明确入馆须知,完善普通阅览室与电子阅览室规则、一卡通使用规则、读者损坏及遗失图书资料相關规定,优化图书馆图书资料借阅制度。馆员方面,明确馆员守则,完善阅览室工作规范、报刊工作管理规范,优化文明服务条例。图书馆方面,明确防火工作,完善网络中心管理规则、图书资料管理规范。例如一卡通使用规则,在原有办理、挂失、补办、退证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一卡通使用范围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方式等内容。再如图书馆借阅制度,在原有线下借阅的基础上,增添线上借阅、预约借阅、馆外调阅、图书资料转借、新书直借等内容,明确指出各部分的具体服务流程。
(二)落实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资料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便利、有效的阅读服务,一方面,引导读者快速找到自身所需图书资料,另一方面,给读者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互联网时代,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在空间建设上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然而,从总体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来看,存在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不均衡、以人为本理念在空间建设上未得到充分凸显的问题,比如有的图书馆已经实现全面信息化,而有的图书馆信息化程度不到40%。所以,公共图书馆有必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上,完善无线网络系统、智能照明系统、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无线网络方面,根据图书馆规模与实际需要增设无线路由器数量,拓展网络宽带,尽可能地实现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保证读者个人终端的安全稳定连接,便于他们查询、利用图书资料。智能照明方面,以节能、灵活、经济、舒适为原则,打造具有智能调节灯光、高效节能功能的智能照明系统。RFID图书管理方面,安装预约取书机、图书分类机、RFID盘点机、自助还书箱、自助借还机等设备设施,打造以自助服务为主的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借此增加书籍流通效率与管理工作效率。在空间建设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布局,设置开水间、多功能馆员工作站、休闲区、读者自修区、特殊群体服务区与阅览室等。值得一提的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强有力的资金作为支撑,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除了对国家与地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之外,也应当充分吸收社会力量,拓展资金渠道,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现有图书资料
互联网时代,电子图书成为人们阅读的首选,与此同时,电子资料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电子资料进行编目,并实现纸质图书资料电子化,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整合现有图书资料。在此过程中,结合国家图书编目规则,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电子资料特点,建立统一的电子资料编目标准,将图片、音像资料等均纳入标准范围内,而不是局限于电子图书,并根据所建立的标准进行电子资料编目与纸质图书资料电子化工作。由于电子资料普遍存在与其他图书资料的交叉问题,对于VCD与DVD资料的编目,要注意遵循电子资料与音像制品的双重著录规则,形式上尽量考虑前者因素,内容上尽量考虑后者因素。另外,电子资料对阅读工具有依赖性,那么在资料信息源的选取上就存在较大困难,比如题名信息的选取,必须要在附注项说明资料正题名的出处。而且,也会存在版本信息著录与版本信息的复杂性问题,比如说同一电子资料有珍藏版、网络版、修订版,题名有正题名、分辑题名、其他题名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图书资料检索的查准率与查全率,都是要在电子资料整合中深入考虑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在读取电子资料时存在技术局限,编目时应当着重强调编目规则与机读格式的适用性。对于某些电子资料,也可能有版权不清或缺失的问题,那么在编目时就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处理。
(四)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而读者需求也逐渐倾向于个性化发展。为了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全面化、规范化,并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公共图书馆有必要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在总分馆制下加强区域合作,基于区域合作联动区域图书馆,构建统一的书目数据库与读者数据库。其二,完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线上门户网站建设,在现有条件支持下将数字图书馆与多个图书资料电子数据库进行链接,以充实数字化资源,并打造移动图书馆APP,让随时随地检索图书资料成为可能,同时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与线上门户网站进行融合,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其三,推动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合理布局图书馆网点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点,实现信息服务近距离。
对此,可参照深圳图书馆的实践经验。该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分层管理、一卡通行”方式,打造了“图书馆之城”“深圳文献港”“深圳图书馆”等多个资源共享平台,可满足读者的各种服务需求。“图书馆之城”平台统一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条形码、RFID标签,建立了统一的书目数据库与读者数据库,实现对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的集中运作。对于读者而言,可直接通过该平台检索到深圳区域内3个市级图书馆、9个区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公共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以及“深圳文献港”的图书资料。“深圳图书馆”平台让线上线下联合服务成为可能,首页设有服务推介、常用资源、活动、讲座、藝苑、展览等模块,以及新闻资讯、资源导航、服务指南、图书馆网等栏目。读者可直接查询深圳图书馆服务类型,明确服务信息,了解近期活动、讲座、展览信息。由于该平台整合了中国知网、超星书世界、“深图记忆”专题数据库、港澳台文献等80多个图书资料电子数据库,避免了读者在多个数据库间来回查阅的麻烦。另外,该平台上设有深圳图书馆3D立体俯瞰图,读者可以从图上“浏览本区文献”中的馆藏资源检索栏目直接检索馆内资源,通过所检图书详细信息查阅是否可借阅,并根据架位图直接看到图书的在架位置与在架状态,这让读者借阅变得更加便利。笔者认为,深圳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五)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为了使管理人员满足互联网时代读者服务要求,公共图书馆有必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一方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题教育指导下,以不影响日常工作为前提开展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提起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转变他们“图书资料管理就是整理图书”的错误认知,引导他们站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高度看待图书资料管理,同时建立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落实管理人员培训,从现代图书馆管理基础知识、信息化服务技能、业务能力等三个维度进行培训。培训中,可以开展“书海寻宝”“我是找书达人”的找书活动,锻炼管理人员运用中图分类法以及信息平台检索图书的业务技能,或者是开展情境表演活动,针对读者服务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情境表演,由业务经验丰富的人员向其他人员展示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完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落实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图书资料,并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同时提升人员素质,从各个方面弥补管理中的问题,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料管理当中,以实现图书资料共享、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张海荣.“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7,(5):132—133.
[2]白文红.互联网时代强化图书馆档案和文件资料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159—160.
[3]李继青.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困境及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