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艺术的阐释与继承

2019-04-07郭婷婷

丝路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继承文化

郭婷婷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传统艺术和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的作用,以及传统艺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笔者给“传统艺术”的概念下了定义,分析了术语的中国特色,并突出了最重要的相关主题,总结了该主题的科学著作。

关键词:文化 传统艺术 继承

在科学界存在着一种有事实根据的看法,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技术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都亟待解决现代文明的全球问题。在很多方面,这与目前现代文明经历着极大的动荡有关,这种动荡受到全球化进程和形成世界文化的社会体系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变化制约。因此,科学协会很关注各个国家文化中所发生的进程分析。并且,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屡次遭遇危机还能保持传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中国文化的现状让学者们特别感兴趣。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文化空间开始积极地转变。起初,这一进程具有自发性,但随着进程的发展和规模化,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科学协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们看来,已经成功表达了郑永年的问题“经济起飞不会导致文化复兴,也不会创造文化新品质。不仅如此,还会加速传统文化的消逝,消费社会中代替文化的是各种商业化,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研究新一代古典规范不符合当代现实的要求,也与已经转型的社会需求不一致,因此,它不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现实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就会变成失去传统文化的文明”。必须指出,这并不是此问题唯一存在的观点。在我们文章的主题范围内,足以证明该事实,众多科学协会的其他成员赞同郑永年的观点,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民族文化所存在的威胁。

在我们这个时代,从国家竞争力及民族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文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创作,通过软实力巩固民族文化的声望。采纳这些声明作为行动指南,这反映在文化和旅游部作出的一系列改革中,其中包括加大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项目拨款,在“文化宣传”领域的大量投资,以巩固文化并使中国成为全球文化大国。

“传统艺术”的概念是本文的基础,必须对其进行定义,以便使其与“现代艺术”的概念分开。此外,应当明确术语“传统文化”的意思,因为俄语和汉语中的这些术语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文化”的概念本身却是科学讨论的对象。为此,我们可以关注特·阿·阿尔塔什尼卡和贾惠敏的主题著作,那里包含传统文化的以下定义:“它是具有自身特点并能代代相传的社会历史因素。传统文化只是那些能收集、保存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和生命力。”

准确定义术语“现代艺术”非常难,因为这一术语是文化学所固有的,是科学讨论的对象,对其恰当的分析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我们对那一事实特别感兴趣,目前中国有很多文化活动家只从时代的角度研究艺术,结果任何一个人的创作都被列为讲述现代版画或现代书法的现代艺术。考虑到“传统文化”的上述观点,有个事实很明显了,在中国,传统艺术应当不只是保存和尊重的对象,还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传统艺术应当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继承性,也就是在谈到传统的保持和继承性中所应用的藝术手法、形象、种类、体裁、结构特点及象征意义等方面。

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值得列入世界创作文化宝库中的内容外,还有不少反面例子。文化和艺术是人民内心的具体表现,不仅应当刻在石头上,还应当呼吸和生存。正因为如此,解决传统中国艺术的继承、阐释和现代化的问题,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任何其他遇到类似挑战的民族文化而言都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必须明白,任何一种形式在自身整个历史进程中保持着传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传统艺术都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中,有时具有飞速发展的特性。并且,目前社会现代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现代化进程是任何一种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艺术史本身是形式和种类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即便如此,艺术创新没有基础知识、传统和遗产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失去文化的继承性。创新的任务是丰富和发展现有传统,按照时代要求使其现实化。

关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主题后,中国的很多种类和形式的传统艺术开始消亡,而其他艺术虽然保存下来,但并没有得到发展,逐渐失去了自身的迫切性。于是,目前我们正在观察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回答者指出:“传统文化的作品很枯燥,同时这类回答者对现代文化的成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类人的观点主要是——这些作品反映出西方的文化和生活”。 这种情况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对于很多回答者而言,属于其他文化类并且远隔千里的国家的艺术作品——比自身文化成就更亲近更有趣。本例只能确定在中国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事实。尽管如此,也不能说中国传统艺术已经被遗忘。

谈到中国传统艺术现有的及发展中的形式,就会合理地注意到那些保持了最强生命力的艺术种类。中国人采取了保持和发展这些传统艺术的措施,诸如:写生画(其中包括国画的风格)、书法艺术、传统音乐艺术、各种艺术手工艺、茶文化以及文学、戏剧和雕塑。其他艺术种类和形式,例如,许多制作陶瓷、金属制品的手法和方法——主要是作为博物馆遗产而存在。类似的情况很明显,如果考虑到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结果就可以谈到中国的大量知识分子参与到艺术领域的创作活动中。因为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持续了数百年,那么上述艺术形式就顺利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

除了纯粹的国家支持措施外,我们还可以谈到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组织向自负盈亏及商业化过渡,以及在中国形成自身的文化市场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通过支持该领域的法律,该政策的结果成就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并出现了“艺术家村”和大量艺术博物馆等。同时,大量资金用在了教育领域,这样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设立了其他学校。此外,积极出版非常注重中国艺术的科学期刊。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学领域享有很高声望的中华全国艺术家协会的期刊《美术》。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除了各种形式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以外——传统艺术也得到了相关的发展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其所创造的文化环境让艺术家和其他艺术人才能更容易接近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从中获得灵感的主题和源泉。在传统艺术领域,诸如书法艺术和国画,对活动复兴方面的有目的性的努力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作者们进行了研究工作,以便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各领域中的现状。分析过程中成功查明了以下内容:

——在物质艺术品领域中,应当取消居民容易接触到的大量陈列传统艺术物品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此外,巡回艺术展览也是一种惯例作法,能在其他城市展示博物馆的收藏品。目前,多数博物馆都是自负盈亏。

——在艺术学领域还有大量期刊,诸如杂志《美术》《美术文献》(艺术纪念碑)《画刊》等等,还有定期舉行重要的活动,其中包括广州双年展和中国艺术展——为在艺术领域进行讨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

——在所有可行的信息传播渠道对中国艺术进行积极的宣传。电视也列入其中,它包含许多专供艺术使用的文化教育传播的内容,还能见到不少含有传统主题的社会宣传和社会广告的资料。文化标准对积极应用传统主题的设计也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因特网上能轻松获取有关中国艺术传统形式的资料。

——由于信息的广泛使用以及具有大量的艺术场地、“艺术家村”和其他项目,艺术家们有机会积极尝试传统艺术,以实现和适应时代精神。其中的很多尝试都成功了,因为它们把时代的迫切性和精神与传统因素及形式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涉及绘画、建筑和书法艺术方面。

——积极发展与传统名胜古迹及艺术形式相关的业务。大量销售国画,并出于商业目的积极将中国艺术文化作品的形象和复制品应用于设计中。

——有大量剧院、音乐学校和其他能使居民参加艺术活动的学校。

——积极庆祝传统的中国农历节日,它们多是介绍中国历史上传统习俗和特点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看到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内容的严重脱节,因此中国居民中的年轻人和一部分中年人群对此不感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正在逐渐被遗忘,因为失去了自身的迫切性。虽然中国社会清楚地意识到它是世界文化财富的事实,也着手努力发展传统文化,但这也只能造成传统文化蜕变成现代文化。尽管如此,对于现代中国而言,传统艺术形式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保持着自身的迫切性,也是大量投资的目的,在民族设计中应用了普通现代艺术形式的主题、民族品牌和重要元素。

在传统艺术方面对中国经验的分析表明,采取了成功实用的方法解决复兴民族文化遗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J].海外经济评论,2006,(29):5—6.

[2]杨思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3]龚倩.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许锐.传承与异变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5]夏艳.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D].湖南师范大学,2010.

[6]鲍思蒙.古代舞蹈复现的实践探索论证[D].西安音乐学院,2017.

[7]李鸿明.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看艺术审美的继承与创新[J].学术交流,2014,(03):214—218.

[8]顾娜.探讨传统文化审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J].音乐创作,2016,(05):114—115.

[9]吴庆利.传统艺术的阐释与继承——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再认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55—156.

[10]成葆德.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弘扬[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继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