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审美的递阶层次和文化环境

2019-04-07刘静源

丝路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学色彩思想

刘静源

摘 要:提高美学品质的前提是提高整体的文化和思想品质,艺术品质只是思想文化品质的一个出口。我们要连接优质的思想和文化的脉络,提升个人对世界的修为和理解,找到和体会出艺术高峰时期的美学品质暗含的丰富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演绎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

关键词:审美 美学品质

一、审美的五种层次

在一开始,说大家都了解的马斯洛三角,它说的是人的五种需要: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依次递进不可错乱。而对于高层次的第五层就包含了审美需求。而审美的普遍规律是:审美是需要培养的。言下之意就是审美是有台阶的。

如果有人在美术馆看不懂当代艺术,或者更甚看不懂古代艺术,这是很常见的。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毕竟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审美教育(美育)并没有普及。也有很多其他科目的高精尖比如理科商科人才,没有接受过美育教育。这都没什么大不了,也没什么不好。就如同我看所有汽车的引擎都长一个样。当我在艺术院校毕业之后,接受了4年艺术概论的教育,同样当时的我,在美术馆里待4个小时,真的还不能留下一件作品的简略印象。我对审美的正式系统性积累,是在丰富的艺术史训练和专业艺术工作训练下开始的。慢慢地我才明白,艺术史的積累、作品的积累、量的积累才能慢慢打开眼睛,才能了解不同,才能开始说:我开始些许有了审美。就如同色彩训练,黑有五彩斑斓的黑,灰有高低深浅的表达,白有明暗纵深的层次,只有将模模糊糊的主观感觉训练成精准的抽象表述,才能形成专业的审美方式。我们常常所说的著名收藏家族,在艺术史中有贡献地位的收藏家族,往往凭借一家之财力撑起一段美术史,虽然他们不是艺术家,但是他们都是经受了非常专业的审美训练的。

二、古代艺术、近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欣赏方式

对于古代艺术,往往是能够自证的,我们看敦煌、看洛神赋图、看瑞鹤图、看米开朗琪罗、看达·芬奇、看波提切利、看伦勃朗,我们是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直观美感,可以感受到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愉悦。现代艺术往往是发展了新的表达手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从而影响后世人们的世界观。拿印象派来说:印象派的出现可谓是一场革命,摆脱传统画法中对实体固有色的局限,强调条件色和概括色;正如所言,绿色的草地有时在夕阳下会闪耀着红光,蓝色的衣服有时也会被橘红色的阳光吞没,色彩是可以变化的。通过色彩的变化可以表现作者本人的情感,色彩的变化充满了跳荡的诗意和抒情的灵性。总之,色彩的解放使色彩获得了自由表达的无限空间,色彩脱离物象形体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印象派对色彩颜料的处理方法:画家们发现颜料混合后失去了鲜明的效果,这极大地限制了印象派的表达;于是他们不再进行颜料本身的混合,而采用了“视网膜上的混合”——用小笔触将鲜明的颜色涂在画布上,当欣赏者离开一定距离来看画的时候,就发现作品上的颜色是如此明亮而又紧紧抓住了现实,引起头脑中影像的共鸣,效果异常地好。这一点成为从艺术领域传入生产领域的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成为今天我们生活中各行各业的设计基础。

而对于当代艺术,他是由于艺术家的创作才成为艺术品,也就是说它往往不能自证,需要艺术家的观念和理念来证明。就杜尚的《小便池》来说:在杜尚看来,艺术是应该和生活发生关系的。因此,他把小便池这种作品拿出来挑战现代主义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观念,用粗俗的、粗鄙的物体来反对高高在上的、精英的现代主义。杜尚用这种方式来消解艺术和大众之间的界限以及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弊端。杜尚扩展了艺术的范围,把艺术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去,颠覆了艺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式的局面。

这是从很简单的方式来说这三种艺术作品的不同欣赏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克莱因、布尔乔亚、霍克尼能让人落泪的角度。

三、美学品质是一个系统的呈现

对于看画这件事,大多数人基于技术层面的判断也是分辨不出的,只是要个大概其像就行了,不管型准不准,线条有没有弹性,色彩是否混乱。这是非常普遍的,所以会有很多人拿着画得歪歪扭扭树的唐伯虎作品去参加鉴宝节目。因为确实看不出差别。这非常常见,无可指责。

审美是有门槛的,这代表造型艺术这一门类就不可能是大众的,它是属于马斯洛三角的顶端。并不是说从业者就高尚,而是这一门类就是服务小众的,它对于大众和整体人类文明的影响是自上而下的,就如同繁荣的经济是宋代审美巅峰的影响条件之一,而宋徽宗又以一人之审美带动了整个宋朝的国民审美情趣。美学品质是一个系统的呈现,背后依托着复杂的思想和社会的整体能力,宋画的美学质感中包含了高度发达的宋代社会的整体实力。

提高美学品质的前提是提高整体的人的文化和思想品质,这是一种整体能力,艺术品质只是思想文化品质的一个出口。苏轼的文人画、书法是他浩如烟海的人生历程、总体才华的一个部分。

美学品质是一个系统的呈现,背后依托着复杂的思想和社会的整体能力,宋画的美学质感中包含了高度发达的宋代社会的整体实力。我们现在觉得有些艺术品品质的粗陋,是因为表面的形式手法等因素,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背后整体构建的不足或苍白,如果美学品质没有到达一种高度,其实也表眀了背后缺失东西所引起的反应,美学品质从来不是单独的存在。我们现在缺得厉害的是表面上看是一种绘画的品质,其实缺的是呈现这种品质所具备的学养、思想、意志力等因素,同时缺的是来自于社会的集体能力和智慧水平。我们从宋元之后,表面上看,绘画品质在持续衰弱和庸俗化,笔墨、造型、情境营造能力、整体把控力等都在逐渐衰微,正是表现了整体文化能力慢慢衰退的表象特征而已。

四、中国的儒道释审美哲学

近百年来,我们在美学样式、形式语言的研究和表达不是用力过重而是严重不足,我们一直没有形成足够完整自立的艺术语言和表达鲜明的绘画方法,总是满足于浅尝辄止的挪用和借鉴阶段,艺术上破多立少,没有时间和方向用来完善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同样也没有真正完成外在美学上的自足和自立。这是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结构衰微不足造成的结果,这也造成了我们在现代以来提供给世界的艺术更多的是内容上的简单输出,而非在艺术本体上的系统结构性贡献。

回归看中国的儒道释审美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学和生命论。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合一,儒、道、佛都从不同的角度把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最高境界,也是美学的终极境界。以儒、道、佛为本的中国古代美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诗歌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追求。它们显然对我们今天追求的“诗意栖居”有所启发。

反过来说,提高美学品质的前提是提高整体的文化和思想品质,艺术品质只是思想文化品质的一个出口。我们要连接优质的思想和文化的脉络,提升个人对世界的修为和理解,找到和体会出艺术高峰时期的美学品质暗含的丰富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演绎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美学色彩思想
印花派对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纯白美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神奇的色彩(上)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春食色彩美学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