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中国

2019-04-07邱小艳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精准扶贫

邱小艳

摘要:步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之下仍有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贫困人口依然存在,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国家做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为积极响应这一重大方针政策,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对当代大学生贫困学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的新需求和新希望的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大学生;网络新时代;心理问题;非物质幸福感

1新时代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句话曾通过各大网络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于我国的高校圈,成为了青年群体之间用以调侃自身因为经济拮据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句略带幽默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折射出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贫困学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即将面临的种种生存挑战。时代永远在进步,然而在当今社会出现的本科生现象级毕业就失业的现实情景中,我们似乎只有更加地努力学习、继续深造、习得一技之长......才是王道,非贫困生都应如此,贫困生更应如此。

驰名中外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无一不是认识当代中国的一张张崭新的名片。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单反相机也都几乎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们的标配。

中国高校的贫困生有90%以上来自于农村,在国家和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奖、助、贷、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体内容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学子得以继续升学并接受高等教育。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大学教育早已经打了折扣,含金量已是今非昔比。这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就算是时至今日,大学仍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它是我们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跳板。

2新需求

现在,社会对年轻人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求职就业所应该具备的,只有具备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我们才能够得到理想工作的青睐。新时代国家和政府都在不断的为提高国民生活的幸福感而努力奋斗,作为幸福时代的年轻人,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工作,不得不说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源泉之一。

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学子肩负着家庭更大的期望,生活和学习压力都很大。然而仅靠物质上的帮助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贫困现状不仅给学生的升学和学业的完成带来直接的困难,贫困还有一个更容易被忽视的不良影响就是给贫困学子的内心、个性和特长发展等方面涂上了阴影。因此,我们说贫困学子需要的帮助,不纯粹是物质经济方面的,还需要全社会对他们积极倡导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对当代大学生贫困学子在精神领域的精准扶贫。

寒门子弟由于长期生活在家庭经济拮据的环境中,理性消费的同时消费方式也过于单一。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贫困生的金钱消费主要用于吃饭和学业需求上,缺少对必要的个人兴趣爱好、娱乐消费方面的开销,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能够合理使用金钱,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产生共同的话题,拓宽自己的眼界,更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

当今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每一个人依靠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商品生存。当有很多人需要你提供的服务,而你又变得不可替代时,你往往就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如何变得不可替代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特长。特长就是个人区别于芸芸众生的不同之处,它可以是一种手艺、一项技能、一门学问、一种特殊的能力或者只是直觉。对于当今大学校园里的贫困生来说,拥有一到两个专业之外的特长,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拓宽自己的人脉,甚至会有不期而至的爱情。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重点关注领域。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2.1自卑心理——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

由于家境不好,贫困学生在形形色色的大学校园里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伴随着很强的自尊心,也不太懂得与人相处,因此显得很孤单,在其他人眼里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不合群,其实是贫困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缺乏自信;其次,自我否定;再次,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

2.2敏感心理——适应能力的薄弱

贫困生往往都是带着父母的期望,怀揣着自己美好的梦想来到大学,因而往往会给自己设立很高的学业目标,以弥补自己经济方面的不足,但是当现实与理想产生落差时他们就会陷入极度敏感的时期,很难快速走出来。在大学校园里要想取得累累硕果,只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失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应该找到一些方法来合理地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防止情绪过大而影响心情,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2.3闭锁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薄弱

出现闭锁心理的原因大都是个人过于强势,很早便养成了自顾自的生活方式,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过多的考虑别人,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去做。这种心理暴露出来的是人际交往能力薄弱。后果将直接导致没有朋友,缺乏成功必备的人脉关系。有此心理问题的贫困学子就需要多多反省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事要客观公正,因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才是交到朋友和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2.4依赖心理——缺乏自律意识

在中国,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学生比例也不过30%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内的短期兼职。贫困生做到经济独立并不一定是可以脱离父母养育和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完全独立”,也可以是部分独立。例如,我们挣不到学费,但是可以挣到生活费,如果挣生活费也存在困难,那可以做点小事给自己添几件衣服。贫困大学生需要經济独立并不完全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而是因为经济独立能够培养一种“自立”意识以及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品质。吃软饭的人永远长不大,过了成人的年纪,就该拿起点成人该有的担当,不能再把“学生”身份当成逃避工作的幌子,我们有健全的双手,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在大学里就具备一定“经济”独立能力的人,无论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得到更多。

2.5自暴自弃心理——缺乏乐观主动意识

如果做事情总是一味地去躲避和拖延,并且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而不去思考和总结,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时间流逝,机会失去,错过机会就等于错过精彩的人生,留下的只会是遗憾。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们更要用心地、好好地生活,不要再将懒惰进行到底了。贫困学生应该及时找到自己行得通的一条路,只有认清自己的现状,依靠自己的能力,抓住每次机会,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现状。

3.新希望

当毕业季来临,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我们拿着简历置身其中,总有点晕头转向的感觉,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走向何方,这是很多贫困学子和非贫困学子都有的普遍心理。相对于广大贫困学子来说,我们一定要继续发展个人所长,不能局限于大学时期的专业。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本身学的是什么专业,就要从事什么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思想定势和误区。从全球范围来看,60%以上的人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大学所学的专业。专业只是学业称号,并不代表我们的实际特长技能,而特长则是我们比他人更突出的能力,是我们求职就业时的亮点。每位在职场上成功成长的人,依附的都是本身的特长而非专业。

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等着幸福来敲门,幸福要靠自己争取”,也经常听见一些贫困大学生们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一直等着幸福降临在自己头上,总是被动的,而不去主动地追求,所以只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既然不能坐等好工作敲门,为做到主动出击,我们需要尝试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丰富知识和技能,以此为自己武装;第二,面试的机会越多,好工作来得越快,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争取面试机会;第三,快速行动,时间不等人,不要等机会来敲门;第四,多出去走走,拓宽自己的眼界。

我们遇到的困难都是人生中的“磨刀石”,贫困学子面临的诸多问题也许更能激发我们为美好生活而继续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广大贫困学子,要关注时代需求,重视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水平,成长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果先不谈对贫困学子在金钱物质上救济,是否还应该思考他们还需要哪些非物质方面的帮助呢?心理、情感、特长、创新、人际关系、团队合作......也许正是贫困学子们在幸福中国年代里实现梦想的左膀右臂,亦是创造幸福生活必要条件。积累了这些非物质的幸福感,真正幸福生活还会离我们遥不可及吗?

参考文献:

[1]吕凌.大学生存手册.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p123-124.

[2]何芳.没有下个大学可以重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p163-167.

[3]黄炳超,符茂.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与職业生涯发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p84-98.

[4]程刚,方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209.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精准扶贫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