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2019-04-07邹杨
邹 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寄托了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所以,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进而各种艺术班逐渐兴起。因此,教师应该对音乐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德育教育有效地融合其中,以实现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让学生鉴赏美、理解美、表现美的基础上,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通过音乐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人们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能力就是认知能力,并且认知能力还是其他能力的必备基础和基本保障。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音乐不仅能够协调好人类的左右脑,并且还能够保障其相互促进发展。所以,在进行音乐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进行标准设计,以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音乐理论素养的构建必须围绕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将其中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教导高中学生认识乐器的时候,绝对不能简单地向他们展示乐器图片,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向他们展示实物,使高中学生能够在辨别和欣赏乐器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对乐器的理解和认知。同时,高中音乐课程的设置还应该尽量满足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需求,并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整合以及研发的力度,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
二、以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为重要基础,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均具有积极的思想和较强的正能量,这也为德育教育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充分结合音乐教学的内容,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以此在陶冶高中生情操的基础上,引发高中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各地方的民歌与当地风光、民风特点、生产生活方式等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多维度地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以及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另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地区昔日景色的图片或者视频,以此与现阶段的城市景象形成对比,这样学生便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其中《醇厚的中原韵》一课,《沂蒙山小调》这一音乐作品的歌词歌颂赞美了沂蒙山的美丽景色,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德育教育融合的切入点。首先,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山东齐鲁大地的沂蒙山风光,并配上《沂蒙山小调》这一音乐,以促使高中生直观地认识和感受家乡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高中生视觉与听觉感官,从而有效地激发高中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强化高中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
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情感带入课堂中,并且让教师实施情感教育,那就代表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魅力。但是由于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很多学生从小并没有接触过太多艺术类的内容,导致他们根本对音乐提不起学习的兴致,之所以愿意上音乐课是因为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虽然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但是既然开始了这门课程,那代表它就有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一点点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融入音乐的世界中。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课堂中,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以此产生情感效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同时教师在带入自己情感的时候,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更好地教授学生如何准确地进入到音乐的世界。当然,教师带入的情感也要符合本节课讲解的音乐知识,毕竟音乐知识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教师带入的情感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本节课讲解的内容,那对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情感,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提前了解一下,同时根据自己对这些音乐知识的了解来选择自己应该融入怎样的情感。教师也要知道所教歌曲的背景,尤其是要了解这首曲子创作时的背景。毕竟有很多音乐曲目的创造背景极其复杂,同时也是创作者创造该曲目的原因。一旦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那么他们将很容易把情感带入到课堂中。不仅如此,教师也要传授给学生自己的感悟,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且教师也是学生的模板。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力、审美力以及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以此充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加强对高中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以此为高中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