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中生物社团,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2019-04-07刘晓凤
刘晓凤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将社团活动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开拓其思维视野,在亲身实践中发现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总结知识规律,建立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社团活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对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一、通过实验类社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常用形式。在开展生物社团活动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生物实验类社团,一方面通过实验操作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操作步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记忆,增强学习效果。高中时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学科技能,因此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设计实验社团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教材,在实验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实验材料、展开步骤以及结果分析等各方面设置评分标准。以此保障学生的实验成果,使其根据评分有目的性地改正自身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专项提升。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受课堂条件的限制,很多生物操作实验不能有效地展开,比如“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叶绿色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将其安排到生物实验社团中展开讲解,以“测种子发芽率”的实验为例,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商讨实验周期,结合课本所学的种子发芽的相关知识,设置观察周期。随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分发相同的种子数目,但在培养环境方面,可以每组间有所区别,以此形成对照,在测量发芽率的同时还能够对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进行相关探究。在实验展开过程中,规定学生每一个观察周期都要提交实验数据报告,并与社团其他成员展开针对性的分析与探究,以及时跟进实验过程,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二、通过调查类社团,发展学生兴趣爱好
调查类社团是以针对某种生物现象展开实际调查的课外实践活动,加之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与生物规律的学科,因此,实践调查在其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社团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调查类社团,使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调查数据的同时,发现生物知识的应用规律,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生命现象与自然规律的认知水平。在调查类的社团活动中,不仅能够将课堂巧妙地延伸到实践生活中,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从调查数据中总结生物规律,发现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从而建立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生物种群》这一课时,针对“种群密度”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将其放到调查实践类的生物社团中具体展开教学。首先,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自主选择调查的生物群体。随后,结合教材内容,提问学生“标志重捕法”与“样方法”的概念与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分别写出调查方案。最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中寻找样本,或是去公园等地方寻找目标样本。在调查结束后,学生将其所记录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出结论,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感知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并在操作过程中自主总结实验的方法,在发展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提升核心素养。
三、通过科普类社团,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生物是一门反映科学技术的自然学科,因此,科普类社团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其了解课本之外的生物学知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科素养,使其在科学精神的感染下形成社会责任感,对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科研工作建立正确的认识与态度。
因此,教师在组织社团活动时,可以定期开展科普类社团讲座,邀请当地有名的生物学家到校为学生介绍我国生物科技发展的状况,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时事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分析探究,通过科学技术、社会伦理以及安全程度等多方面展开激励讨论,这既有利于活跃氛围,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科普类社团活动中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增强环境保护理念,以此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生物道德水平。
总之,生物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是生物课堂的延续与拓展,更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相比于单一的课堂教学,通过社团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通过与其他社团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学生能够收获很多课堂上涉及不到的知识与方法,对其个人能力与生物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应积极钻研社团活动的构建理念,在符合学生认识特点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