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双解”能力的运用

2019-04-07傅宏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乡约史料村民

傅宏伟

一、“双解”能力的涵义

1.历史理解的能力 是指以教材史料为依据,将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的能力。学生能够依据史料来认识具体史事、形成合理的想象,以“同情”的理解态度,辨识各种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别,复原历史语境;建构自我理解的历史叙述,形成以客观和包容的态度理解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2.历史解释的能力 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形成以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判断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3.“双解”综合能力 “双解”的综合能力不是简单的1+1=2。因为历史理解的出发点是复原历史语境,历史地看待过去发生的一切,为此,它要尽量排除来自现实的影响以求恢复过去的史实状态;而历史解释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都产生于现代思想领域,是从现实来认识历史,形成具有现代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历史知识体系。二者构成了由古及今和由今知古的两条交互的认识历史的途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能力是交错运用的。在历史理解引导下展开历史解释,在历史解释过程中完善历史理解,共融于同一个历史解读过程中,从而提升为“解释历史”的综合能力。“双解”方法是“双解”综合能力的体现,灵活运用“双解”方法,就能打开“历史理解”的脑中智慧,获得解释历史的完美答案。

二、“双解”能力在解题中的运用

1.叙述型和说明型历史问题中的运用 此类题在历年学考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双解”方法,思路清晰,解题效果明显。如2018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第13题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2)(略)(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第(1)问要求考生从纵向来比较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分成两个小问题,第1小问乡约制度的变化。首先要理解:宋代“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释乡约制度的变化,概括为答案:宋朝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以民间自发建立到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第2小问要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首先理解关键句:“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在理解的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进行解释。由上述关键句可知,乡约制度在政治上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在经济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在思想上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第(3)问要求考生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实际上,这是横向对比古代“乡约制度”与现代“村民自治”的变化,题意就显山露水了。首先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加深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在理解的的基础上,展开对村民自治的解释。古今贯通,村民自治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依据材料,就得出答案: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2.评述型历史问题中的运用 评述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活动,进行归纳概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评价。历史理解指导归纳和概述,历史解释推出历史评价。

三、“双解”能力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

“双解”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项内容中的两项,与其他三项密切相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双解”的基础。根据时空顺序对历史上的各类事件进行“双解”,才能尽快获得相关的信息;史料实证是“双解”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历史价值观是“双解”的方向和最终结论。由此可见,“双解”能力虽然是核心素养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离开了核心素养中的其他内容,面对繁杂众多的历史问题,它就会无能为力了。

猜你喜欢

乡约史料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乡约“吃了吗”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史料二则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乡约:给湖北兴山县练瑜伽的姑娘说媒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