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金融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2019-04-04张茜

科学与财富 2019年5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张茜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即通过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改造。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对我国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造成不小的冲击,不过尽管有冲击,但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不是一时半刻所能颠覆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金融机构意识到危机、挑战,不断调整自身、反复尝试,对金融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潮流。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金融管理方面受到的冲击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的对策建议,进而促进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金融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探索创新

引言

金融行业的发展刺激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行业在刺激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丰富了金融管理的模式,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是金融行业的一种延伸、扩展。面对压力与冲击,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是动力也是压力,反思自身的管理模式,挖掘自身优势,对劣势进行改革,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金融管理的新模式,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在未来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一、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

首先,分流了传统金融的客户,通常情况下一个商品所对应的顾客群是相对固定的,一旦出现吸引力较强的新渠道势必会影响传统渠道的客户,客户会选择体验新渠道,对传统渠道造成冲击,比如以前大众喜欢用现金进行交易,而如今是一部手机走天下,大众更喜欢用微信、支付宝等进行交易。其次,丰富了金融的经营渠道,比如以手机、电脑、电话等电子网络为媒介将产品分销给客户,更加的方便快捷;依托计算机技术,可以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与接收者充分有效及时的沟通,且不受时间、地域的局限,更加的高效。最后,对于传统金融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下,社会从事金融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对传统金融方式造成了冲击,传统金融在业务量上较以前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更多的投资渠道与路径,活跃了市场经济,使投资者在投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传统的金融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困境

(一)创新力度不足

尽管金融机构会根据市场变化推出新产品,但是相对来说市场占有率低,顾客认同感差强人意,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比如银行推出的某项理财产品,如果不进入银行通过专人讲解可能对其了解是不足的,并且有些理财产品的购买程序繁琐,必须在银行通过层层确认才可以生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如今比如说支付宝也推出了理财产品,余额宝、理财通等,尽管在刚开始实行时受到诸多质疑,认为其不安全,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其安全系数相对来说还是蛮高的,足不出户,只要有一部手机、有网络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理财。不得不说近几年各种理财APP层出不穷,方便大家进行理财,实现收益,对于传统的金融产品造成了冲击,传统金融机构需加强创新,以创造出更好的更实用的金融产品。

(二)高素质人才较为欠缺,客户群体水平仍需提高

金融机构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从事金融就是与经济、金钱、利益挂钩,稍一疏忽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从业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风险控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选人、用人机制的不合理,人才的激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等,使得人才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用人要求,高素质人才较为欠缺;此外,客户群体水平仍需提高,通过对金融客户的了解得知,金融客户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接受新事物的认可度是不同的都会影响对金融产品的购买,另外金融行业业务类型复杂,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到清晰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产品、服务不能全面了解势必会对金融行业产生影响。

(三)信息系统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系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不得不承認,目前仍有很多金融机构信息联网比较滞后,信息更新不及时,用户获得的体验是不完美的,获得的资讯是落伍的,试想一下如果用户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他还会在你这里购买产品、享受服务吗,答案是肯定不会,对于顾客群体无疑是减少的。此外,新技术、新手段的引入并非及时的,势必也会影响用户体验,这些都是金融信息的滞后性,不得不说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金融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一)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大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我们要生产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方便大众参与进去,真正成为一名参与者,而大众参与到金融产品的生产、消费等过程中离不开个人信用,信用良好的人才能在金融行业里如鱼得水、不断取得成就,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银行贷款,如果没有良好的消费记录和还款记录,银行是不会将钱贷给用户,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金融行业的大踏步、大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以此为依据才能对该用户的信用指数进行合理的评价,降低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进而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

(二)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与流通机制

金融机构要根据行业脉搏和发展趋势,建立健全金融人才的评价机制,并对金融人才进行培训,及时充电、不断提升,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要做到眼光开阔、放眼全球局势,为市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风险控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为了保障金融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可引入专业化人才中介机构,实现金融人才的合理有效流动。

(三)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术业有专攻,金融行业需要高素质人才,但并不意味着高素质人才样样都精通,可能会在某一方面存在短板。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因此为了实现行业更好的发展可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及时引入新技术、更新信息、生产客户满意的新产品,增强用户体验,不仅可以增强金融市场发展力,而且能对实体金融服务的盲点进行有效的覆盖,对金融有重大的意义。

(四)对风险进行控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想实现金融机构的转型就要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在互联网时代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风险进行管理,从传统的现场监管变为数据监管,这种方式能够在降低监管难度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更加科学,最终实现对金融机构风险有效控制的目的。需注意的是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有效性,如果数据涉及隐私,则需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避免隐私泄露。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越来越重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人们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金融管理模式的探索有所了解,但因笔者水平有限,尚有不足之处,仍需不断丰富完善。但不难看出,对金融管理模式创新探索的研究能够对今后金融机构的转型奠定基础、提高转型质量,对于未来金融管理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相信我国的网络金融管理一定可以有更高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剑.新监管格局下我国银行的业务变迁[J].中国银行业.2018(05).

[2] 袁松林.银行人才为啥都爱挤互联网金融行业 [J].理财.2016(12).

[3] 彭勃.试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 [J]. 纳税,2018(08):83.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互联网+互联网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英语练习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