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释意理论和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设计初探
2019-04-04牛腾飞
牛腾飞
摘 要:口译课程是为英语专业特别是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能力必修课。本文从释意理论出发,在口译教学内容安排上,将大三一学年的口译课程分为一学期的口译技能培养和一学期的口译话题实践训练,使口译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地从技巧到实践系统性地学习口译;利用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口译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口译教学;释意理论;翻转课堂
一、引言
2006年初,國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16]1号),“翻译” 专业(专业代码:0502555)获得批准,复旦大学等3所高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如今10多年过去,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已设立“翻译” 专业。口译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能力必修课,该课程既需要基本技巧的掌握,又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鉴于口译课程的特殊性,本文基于释意理论,结合翻转课堂,探索本校口译教学设计,以期学生在口译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口译水平。
二、释意理论及翻转课堂简介
释意理论由法国著名口译专家塞莱斯科维奇提出,释意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交际意义,翻译的程序模式是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塞莱斯科维奇把口译过程描述为三角形模式,如下图所示。[1]P.201
根据释意理论,第一步是“释”即语言的理解,要达到语言的理解,必须要具备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熟悉的交际环境。在对源语言理解之后,口译者需要对源语言信息进行记忆并重新编码,使其转化为交际意义,这个过程就是脱离语言外壳。最后一步就是“翻译”即重新表达的过程,也就是将交际意义用目的语传递给听众的过程。[1]p.201-203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Aaron Sams和Jonathan Bergmann最早提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理念[2]p.10,但学界对于其准确定义尚无统一说法。钟晓流等[3]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助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三、释意理论与口译教学内容设计
经比较各种教材,笔者在大三上学期采用戴惠萍主编的《交替传译实践教程上》作为教材,该教材不只包含不同话题的口译练习,而是侧重口译技巧的训练。其在内容上与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基本吻合。根据释意理论,在第一步“释”的阶段,主要涉及的口译技巧为有效听力;在第二步“脱离语言外壳”的阶段,主要涉及的口译技巧为口译笔记、记忆训练(即脑记);在第三步“翻译”的阶段,主要涉及的口译技巧为公共演讲。《交替传译实践教程》基本涵盖了有效听力(分析信息、掌握要点、预测信息、语音听辨)、口译笔记、记忆训练(脑记)等章节,并在每章辅以由易到难的口译练习,逐步使学生过渡到真实的口译场景中[4]。鉴于第三步“翻译”所对应的口译技巧的缺失,笔者在每堂课中增加了公共演讲环节,让每位同学轮流在课堂上做一次3分钟以上的演讲,以锻炼学生的口译表达能力。
四、口译翻转课堂
鉴于口译属于英语基本技能中要求最高的技能,一周4学时的上课时间远远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水平,而翻转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在课后完成大量的练习。针对大三上期的口译翻转课堂,笔者的具体设计见表1。
听力是口译中的基本功,笔者选用《英语中级听力LISTEN TO THIS:2》作为课后听力练习教材,原因是其难度适中,包含填空、选择、听写等多种题型,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听力能力,还能提高学习者的短时记忆能力[5]。
经过大三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在大三下学期,笔者侧重学生的实际口译话题训练,因此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做出调整,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大三下学期的口译课增加了词块的积累和相关话题百科知识的分享,这与释意理论第一步“释”所要求掌握的主题知识和百科知识是相吻合的;大三上学期的公共演讲也进一步演变为面向全班同学的交替传译实践,这有利于同学们尽快实现从模拟情境到真实情境的转变。此外,作为口译基本功的听力,其练习材料也变为人事部三级口译考试的听力材料,该书难度适中且将听力材料分成了不同的话题,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6]。
五、教学反思
笔者基于释意理论,结合翻转课堂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下反思。
(一)鉴于口译是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里面要求最高的技能,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口译翻转课堂需要同学们课前课中课后付出巨大的努力,基础薄弱的同学在一直面对高难度的课程时很容易打退堂鼓。为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安排有很好的依从性,学生的平时表现占学期分数的50%即占50分,学期具体考核标准见表3。
(二)学生普遍反映很多时候的练习材料难度较大,这就对教师选用练习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增强口译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有效听力(语音听辨)章节,教师将整个班分成了6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模仿不同说英语国家的口音,寓教于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鉴于笔记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笔者拟在下次授课过程中会将交传笔记符号放在前面章节讲述,旨在使学生经过大三上学期的积累和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笔记符号。
六、结语
本文基于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科学地安排了整个一学年的口译教学活动,使口译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在掌握口译技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口译能力。鉴于口译课程的特殊性,结合翻转课堂设计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口译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但鉴于笔者为青年教师,水平有限,未能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比较翻转课堂和普通课堂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设计的多个环节也有待提升。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希望借助互联网手段,逐步完善口译教学的多个环节,进一步提升口译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01—203.
[2]翟雪松.翻转课堂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10.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4]戴惠萍.交替传译实践教程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5]何其莘.英语中级听力LISTEN TO THIS:2[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黄源深.英语口译综合能力3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