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9-04-04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政府财政支出具有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各国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上升,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是否合理,变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近年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政府财政支出的促进作用。如何确定财政支出的结构与规模,兼顾各地区的适应及吸收能力,最大程度实现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
选取我国2008年-2017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设定的基本计量模型为:
growthit=β0+β1Xit+β2Yit+αi+μit
growthit为各省每年的名义经济增长率;Xit为核心变量,为三类民生类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其平方项;Yit为控制变量,包括投资率、劳动力增长率等;αit为各省份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μit为误差项。
表1 变量描述
医疗卫生支出地方财政医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开放水平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投资率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政府规模地方财政支出/地区生产总值
考虑到地区差异,为探究不同地区民生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差异性,把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②,分别分析。
三、数据分析及估计结果
图1为分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的折线图,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差异较小,经济增长率波动情况相同。图2为民生类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折线图,不同地区民生类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较大,但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应用静态面板模型估计,根据豪斯曼(hausman)检验,决定最终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下表为静态面板估计结果。
东部中部西部固定效应固定效应固定效应固定效应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固定效应随机效应随机效应教育支出-3.2157(3.9169)-8.8719(10.882)3.5093∗∗(1.5371)教育支出平方-21.8368∗(12.1308)25.8444(148.906)-10.9558∗(5.9358)社保支出1.8197(5.2590)1.5927∗∗(0.7961)4.3041∗∗∗(1.3050)社保支出平方-83.4242(52.0248)-10.3205∗(3.9250)-29.04∗∗∗(8.6060)医疗支出8.1345∗∗(6.6137)-3.4275∗∗(1.0687)2.8043∗∗(1.4515)医疗支出平方-29.6247∗(17.4756)16.9276∗(8.9714)-13.7039(19.529)投资率1.2274∗∗∗(0.7800)-0.2475∗∗(0.0872)-0.1226(0.0777)-0.2792∗∗∗(0.0865)-0.0459(0.0910)0.0015(0.0802)0.2967∗∗∗(0.0471)0.2314∗∗∗(0.0367)0.2428∗∗∗(0.0126)劳动增长率0.0081(0.0804)-0.0183(0.0761)-0.0279(0.0664)0.2386∗∗(0.1146)0.2181(0.1397)0.3078∗∗∗(0.1159)0.1722(0.1051)0.1071(0.0993)0.1253(0.1141)通货膨胀率1.2274∗∗(0.4608)1.2109∗∗(0.4214)1.2024∗∗∗(0.2209)0.5139∗∗(0.2243)0.4993∗∗(0.2148)0.4561∗∗(0.2196)0.5816∗∗∗(0.1883)0.5638∗∗∗(0.1783)0.5393∗∗∗(0.1884)直接税比例0.4024∗∗(0.1705)0.2062(0.2560)0.3778∗(0.2179)-0.3911(0.3021)-0.926∗∗∗(0.3152)-0.600∗∗∗(0.2049)-0.1957(.2642)-0.2562∗∗(0.1115)-0.1765(0.2015)开放水平0.2164∗∗∗(0.0680)0.2051∗∗∗(0.0627)0.1931∗∗∗(0.0506)1.1109∗∗∗(0.3058)1.0223∗∗∗(0.3250)0.5946∗∗∗(0.1896)0.0581(0.1784)-0.0515(0.0824)-0.0656(0.0788)政府规模0.6888(0.6182)0.2321(0.4628)0.7680∗(0.5482)1.1358(0.8203)-0.4498(0.5972)-0.5776(0.3783)0.3066(0.1942)-0.0747∗(0.0392)0.1068∗∗(0.0561)最值点-0.07360.01090.13730.17160.07720.10120.16020.07410.1023均值0.02800.01850.01060.03360.02800.01470.05570.04360.0236∂growth∂xx=x-4.4385-1.26707.5065-7.13521.0147-1.91512.28341.77192.1575样本量110110110808080120120120
(一)东部地区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但一次项为负,最值点为负,即只要教育支出为正,提高规模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虽然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但一次项不显著,不能拒绝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
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也呈倒U型关系,但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均不显著。
医疗支出与经济增长依然呈倒U型关系,一次项与二次项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当医疗支出规模较小时,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当规模较大时,提高反而会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平均支出规模位于最优支出规模左侧,差距较大。在均值处,医疗支出比重每提高1%,经济增长率约提高7.5%。
(二)中部地区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U型关系,但并不显著,不能接受此预测结果。
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一次项与二次项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即增加社保支出,对经济具有先促进后阻碍的作用。平均支出规模在最优值左侧,在均值处,社保支出比重每提高1%,经济增长率约提高1.01%。
医疗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U型关系,一次项和二次项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即随着医疗支出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先阻碍后促进。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福利、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在此阶段扩大医疗支出,对其他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则会对经济增长有不利影响;当经济水平提高,进一步扩大医疗支出,可能通过影响个人劳动休闲决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西部地区
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一次项与二次项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在均值处,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提高1%,经济增长率约提高2.28%。西部平均教育支出位于最值点左侧,远小于最优水平,增加教育支出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社保支出与经济增长也呈倒U型,均在1%水平上显著。在均值处,社保支出比重提高1%,经济增长率约提高1.77%。最值点为0.0741,当社保支出比重低于7.4%时,提高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医疗支出与经济增长依然呈倒U型,但二次项并不显著。
四、结论建议
通过分地区进行估计,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虽与理论预测存在细微差异,但仍然可以得出民生类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关系。财政支出有最优值,各地区均值均在最值点左侧,东部医疗支出、中部教育支出、西部教育以及医疗支出仍可进一步增加。
需要注意,不同地区对各项支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各地的吸收能力。建议政府调节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同时,注重提高地区的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比如,兼顾配套设施,加强对财政支出的使用监督等,促使财政支出最大化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文章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样本量较小,可以获取地级市数据,扩大样本,提高估计准确度;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存在滞后性,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也有影响,可以用动态面板模型来改进。
【注释】
①n为地区就业人数(万人),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个体就业人数。
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