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研究
2019-04-04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统计,我国具有2054万听力残疾障碍者(以下简称听障者),占全国残疾人总数30%[1]。随着移动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面向中小学、大学、成人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移动学习应用,促进教育公平与关注弱势群体也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
根据现有研究,目前市面上的针对听障者的移动学习应用存在着下列问题:等各类信息不易于理解;手机屏幕小,观看体验差;听障者信息筛选的能力差,无法找到合适学习资源等各类问题[3][4]。然而,在这些研究中,针对不同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甚少。因此,本文先通过问卷调研法收集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时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再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对所有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根本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关产品设计建议,帮助听障者在信息化时代,便捷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二、问卷调研与结果分析
(一)调研对象与初步结果
为了得到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开展问卷调研,问题内容涉及听障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现状以及使用时的体验感受。被调研者为18~30岁听障人士,包含14男14女,平均年龄24岁(±6岁),左右耳听力值均大于80分贝(重度听障),熟练使用手机进行聊天、查找资料等操作,有使用手机应用软件进行学习的经历。填写问卷前,联系被调查者,让他们通过手机使用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慕课这三个主流在线学习软件,当这三个产品的使用时长均大于15分钟后填写问卷。
问卷收集完毕后,得到调研数据,合并其中意义重复或相近的因素后,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排名不分先后)
(二)调研结果分析
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素数量多、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了解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并认识问题的本质,本文采用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解释结构模型法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方法能使系统各因素之间交错的关系条理化、清晰化,从而发现因素间的本质联系,为揭示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律提供借鉴[5][6]。通过这一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并绘制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的10个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可被分为表层直接因素、中间间接因素以及深层根源因素。其中,有些信息没有进行较好的可视化设计,影响了学习理解与使用操作是最底层的根本因素。为了提高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的用户体验,相关产品设计团队应注重关注这10个因素,尤其是处于最底层的根本因素。
三、针对听障者使用的移动学习应用的设计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时,良好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内容。为了获取外界信息,普通人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感知,而听障者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故此,针对听障者移动应用的设计,要关注视觉信息的可感知性与易理解性。信息易于感知是用户接收学习内容的前提,信息能被正确理解是用户学习到知识的关键。针对移动学习应用,为了进行良好的可视化设计,从学习内容选择和内容呈现方式提出以下两点设计建议。
(一)学习内容应被细化
移动学习时,由于时间碎片化以及环境非固定化,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听障者利用视觉进行学习时,由于不能依靠听觉,只能同时利用视觉获得其他环境信息,注意力更加容易被干扰。故此,为了对内容进行一个良好的可视化设计,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在不破坏知识点的前提下,细化每个知识单元,在可视化设计这些细化内容后,方便听障者在短暂注意力情况下,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完整的学习。
(二)学习内容的呈现应形象化
听障者对于外界内容的认知依赖于外界视觉形象的呈现,学习内容的形象化对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都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图片、动画等可视化媒体的方式构建场景以呈现知识,能使得学习内容以一个较为形象的视角呈现,帮助听障者理解。
四、总结
提升移动学习应用的用户体验是为了帮助听障者人群更好地享受互联网科技成果,让他们像健听人一样扩展学习的获取方式。针对听障者使用移动学习应用中的用户体验问题,本文根据问卷调研结果提取出10项影响因素,并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层次关系,得到了一幅影响因素递阶层次结构图,发现深层根源原因是移动学习应用没有进行良好的可视化设计,最后提出听障者移动学习应用的产品设计建议。本文内容能够帮助移动应用设计者更好地根据听障者需求,打造出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学习应用产品,使得听障者群体更好地享受科技便利,扩充他们的学习领域,对社会公平与和谐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