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设计重在思维过程

2019-04-04沈为群

名师在线 2019年5期
关键词:观点传统过程

沈为群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江苏苏州 215236)

引 言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一个从观念认识到体验内化再到践行反思的复杂过程,因此在教材呈现上力图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受青少年喜爱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的过程中,展开思维,涵养品格,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题材设计,重在唤醒科学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题材设计是否巧妙合理,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展示的观点能否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是否具有可辨性,是否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题材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材料是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懂;而有些事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所选题材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具体做法为:一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体会到素材的真实性;二是选取学生关心的或是学生有能力关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这正是其想了解的;三是所选题材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学习过程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助于其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四是所展示的观点要清晰明了,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具有可辨性,最终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笔者选取并设计了如下题材和观点。

屠呦呦在利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效果不理想时,重新翻阅古代医学典籍寻找灵感,另辟蹊径。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最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此有学生认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请评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这一观点。

选取屠呦呦的事例,主要是考虑到:第一,学生比较熟悉屠呦呦的事例,看到这一题材,他们自然会有进一步了解的愿望;第二,我国中医发展进入低潮,百姓对中医的价值认同不高,苏州本地的中医面临生存压力;第三,如果能把诸如中医、苏州评弹、宣卷等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那么就能增强文化自信,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作为辨析观点,一方面,这一观点与教材结合比较密切,在联系“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与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这一观点与苏州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市场、后继乏人”的实际相融合,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和进取心。

二、问题指向,重在保护自主学习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问的指向越明确,学生经历的思考就越深入,就越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以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1]。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将提问当点饰,想问就问、乱问瞎问、“满堂问”等现象,教师在提问之前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这么问,学生的答案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对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一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要善于倾听、适时点拨,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不断改进或反思;三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举一反三、及时矫正,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

课堂提问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标准答案、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是协助和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探索问题,体验知识、建构意义、发展思维。在评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适时评价、及时鼓励的原则,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有学生提出,增强文化自信确实要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物质的支持、群众的认同和政策的扶持,增强文化自信还需要积极开展诸如“送戏下乡”“免费参观苏州园林”“优惠看中医”“借鉴学习西方文化”等活动。这样的观点虽然已经超越了课堂、离开了课本,但又合情合理,是学生在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

把课本知识与切身体会相结合,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提问过程,重在打开创新思维

从教师的最初提问引出学生的最初反应或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师生互动,引出正确的回答,并给予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就是启发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打开创新思维。

在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把问题抛出去后,不是结果收不回来,就是收取太紧,导致学生不敢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想打开学生的思维,真正发挥提问的价值,一是要注意提问的开放性,既要把问题与知识点紧密结合,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注意解答问题的活动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善于引发不同的观点与思考;三是要注意多种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结合题材和观点进行思考、判断、分析、推理,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提出评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这一观点的过程中,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具体采取了以下步骤:一是引发学生思考,形成不同观点;二是发表各自的见解并陈述理由;三是综合判断,通过分析不同观点和理由,寻找其合理性,然后理性、全面地做出判断;四是完善自己的观念,在综合评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找出自己在判断、分析、推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步骤,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并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共识:继承优秀传统,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信。

结 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回应,激起学生的思考。因此,提问的设计应以使学生“尽快形成自动化的知识序列并用于新的问题解决”为目标,从而唤醒学生的科学精神,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观点传统过程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