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2019-04-03谢新林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新课改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德育教育工作逐渐成了各级教育者的重点关注内容,也让教育者深深意识到了“育人”的重要性。中学班主任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和组织者,应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及时更新和创新自己的德育教育方式,在班级内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思想助力。本文从中学班主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几种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中学生的情绪、心理、个性发展还处于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基本认知观念还不够完善,自身的情感价值观也没有构建完全,因此德育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班主任作为中学生在校的主要负责人,更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人物,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和新课改的要求,中学班主任可从观念、环境、方式、评价等四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全面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 改变观念,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

创新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实际才能有效进行,中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进行创新时,首先要更新自己的德育观念,以自己的思想改变促进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转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中学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教育改革,吸收理论养分,为之后将要进行的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创建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德育环境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内,中学生往往会收获丰富的精神养分。因此,中学班主任重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 改善教室环境,奠定物质文化基础

教室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温馨、干净的教室会给学生带来美好、舒服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因此,中学班主任一定要从改善教室环境入手,给学生打造一个优美、整洁、得体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接受情感,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建设良好的班风、班训,丰富精神文化

班风和班训在一定程度体现的是班级的整体精神氛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班主任要重视对于班风和班训的制定和建设工作,为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精神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获得德育教育的熏染。在班风和班训的创建中,班主任可以让中学生亲自参与,借此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导向。中学班主任还应着重推广榜样的力量,选取班级内品德高尚、遵守班规班训的学生进行表彰,号召学生进行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 規范班级制度,明确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约束学生行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思想进行规范,激励学生在自律中完成思想品质的蜕变。其次要明确道德奖惩的方式,定期对于每个学生的品德修养进行考核,适当给予鼓励或者表扬,如果一旦发现违纪行为,要立即给予制度内的惩罚,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规范和约束自己,成为有道德、守纪律的学生。

三、 更新德育教育的工作方式

(一) 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德育工作的主体是中学班主任和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直接方式,因此,中学班主任要主动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心理状态等。加强师生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谈话,在谈话中,班主任要注意场合和时间,用使学生感到舒适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侧重于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关注,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与学生有效互动,对于学生的迷茫指出进行点拨和指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情感基础。

(二)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自我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中学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德育教育的洗礼。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中学班主任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建立民主的班级氛围,给每个学生管理和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利,从心底认同和信任班集体,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约束自己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在反思中进步、在参与中提升自我。

(三) 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性

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生命,助力学生发展。中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达成教育目的。从课堂到生活,学生们在不同场景、不同身份的工作中收获了不同的感受,他们的品德、心理、情感都在实践中得到了教育和完善。

四、 完善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

德育教育的评价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果体现,完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改进方向。中学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建立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德育评价机制,让学生们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在自我的评价中反思自己,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不断发展自身的道德素养,并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创建“道德档案”,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提供详细的记录和反馈,并据此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历程,完善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提高德育教育成效。

五、 结束语

基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中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以“新课改”为导向,通过转变观念、创新班级文化、改善教育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的手段进行创新,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身为中学教育者,我们一定要重视青春期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创新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成效,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稳固道德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姣.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新课程(中),2016(12):215.

[2]史新强.新课改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61-62.

[3]夏海华.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作者简介:

谢新林,广东省兴宁市,广东省兴宁市罗浮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人为本观念下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变研究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