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实现家园合作的工作途径
2019-04-03刘杰
摘 要: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家庭之后进入的展开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幼儿园教师所组织的益智活动与德育引导将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影响。但是,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又是孩子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家庭氛围与家长所实施的教育策略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品质与智力发育。由于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两个主体,所以二者应该互相合作,通力配合,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本文将从多组织家园合作交流会、利用网络技术展开线上沟通两个角度分析优化家园合作工作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合作;优化策略
就目前来说,有许多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都有明显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开设幼儿园教育机构的直接目的便是由教师代替家长教育孩子,所以一股脑地将与孩子教育有关的事务都推给了幼儿教师。许多教师也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很少与幼儿家长展开沟通与合作。即便有的教师会与家长沟通,也都是以教师向家长分享幼儿的活动表现为主的。然而,多数幼儿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行为处事方式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影响下展开的,甚至有许多人认为孩子就是家长的翻版。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互通信息,及时分享幼儿的点点滴滴,共同确定育儿的教育方针与方式方法。
一、 多组织家园合作交流会
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是家长与教师实现合作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便于教师与幼儿家长根据幼儿在园内、家庭中的活动表现展开有效沟通。为此,教师应多组织家园合作交流会,让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所组织的各类亲子活动中,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受教环境与教师常用的教育策略,使家长相信教师,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教育。同时,教师也要多聆听家长的育儿困惑与常用方法,或者是通过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针对孩子们在家庭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分析家长教育策略的对错,优化家长的教育方式。
一般情况下,每隔一个月,笔者便会召集所有的家长到园内参加家园交流会与亲子活动会。有一次,我邀请家长一同与孩子参加本校所组织的户外亲子运动会,发现这些家长的教育态度大不相同。比方说,有的孩子家长的胜负欲与好胜心很强,所以一直催促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小心出现了游戏失误,那么家长便会无意识地抱怨孩子。这就让这些孩子在游戏中畏手畏脚,生怕出错。有的孩子家长则坚持着“参与第一”的信念,不看重输赢,但是却为了顺利完成游戏任务,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与计划参与户外亲子游戏。还有一部分家长十分民主,认为孩子才是参与游戏的主人翁,所以鼓励孩子自行提出参与游戏的方案与策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而家长则会在孩子提出疑问的时候适时给予解答。待户外亲子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我便针对这三类家长的教育方针展开了家园对话,与家长一同分析了每一种教育策略可能带来的教育作用,希望家长可以自行调整教育对策。
二、 利用网络技术展开线上沟通
虽然面对面的家园合作能够直接解决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但是却存在组织不易、合作时间难以调度等问题,无法及时分享孩子们的各个表现,可能会出现家长、教师教育信息不及时的问题。而且,受到天气、家长工作与生活安排等问题的影响,面对面的家园合作可能无法如期展开。针对这个时空受限问题,教师可与家长利用网络技术展开线上沟通与网络交流,以网络实现紧密合作,切实优化家园合作的工作结构与质量。
在本园,为了与幼儿家长建立紧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我园专门引入了“班班通”手机App,便于幼儿家长与幼儿及时合作,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幼儿在园内、家庭中的点点滴滴。幼儿家长只需注册登录,便可随时了解我园的活动咨询,通过教师所上传的活动风采照片与教师所写下的活动组织心得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同时,家长也可登录家长应用板块上传照片。比如,在科学常识活动中,笔者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一种植物,可以是蔬菜,也可以是花草,每天负责培育这些植物,根据各个植物的生长条件总结各列植物的生长习性。由于这个活动是幼儿在家中自行展开的,笔者无法全程参与,所以便需要幼儿家长及时长传孩子们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另外,我还会通过QQ、微信向家长分享一些育儿心得,让家长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优良的家庭环境。就如针对家长在吵架或意见不合时是否应该回避孩子这个问题,笔者便曾收集了一些因为父母吵架导致孩子受到心灵创伤,使其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害怕亲近别人的真实案例,结合一些在和谐、温暖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性格品质资料,在微信中予以分享,便于各位家长意识到家庭氛围对孩子一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便及时调整个人行为。
总而言之,家长与教师都是负担幼儿教育的直接负责人,二者应该随时分享幼儿的点点滴滴,不断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璐羽.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途径[J].学周刊,2016(06):112.
[2]周天榮.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6(06):92.
作者简介:
刘杰,重庆市,重庆市垫江县普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