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发展形势下的平面设计

2019-04-03张驰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新媒体

张驰

摘 要:随着移动端用户的激增,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走上了历史舞台。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交互形式上,新媒体都迫切的需要更加贴近用户的设计,这时,传统媒体的设计已被时代所摒弃。但是,新媒体并不一定就有新创意,同质化严重让新媒体在设计上甚至不如传统媒体。本文主要通过对新老媒体在设计上对策的对比分析,来找到原先存在于老媒体的设计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潮流,并作出相应改变和进化的应对之法。

关键词:新媒体;平面设计;模板化;交互体验

随着手机的普及,新的交互媒介日益扩大着地盘,不仅仅是纸媒这样的平面媒体,广播甚至电视都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日渐下行,很多非常漂亮的报纸版面再难觅踪迹,随著优秀平面设计的载体一个个倒下,而新媒体上简单的堆砌,省事的模板,新媒体仿佛难觅好的平面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原来优秀的设计能否在新媒体上再现呢?

一、新媒体下的新表达

如果你是一位报纸读者,翻开报纸,不但有新闻,还有图片、图表和制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报纸从业者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国外报纸的优秀设计,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报纸毫无设计的表达,许多报社增加了“美术编辑”这一职业,想让自己的报纸能够跟上设计的潮流,可以说,在此之后,许多优秀的设计出现在国内的报纸上。

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尤其是大屏手机的出现,人们的交互媒介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用于交流,手机开始承载更多的应用性,尤其是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发布iPhone之后,人们发现“应用软件”可以大幅扩大原本只能用来交流的手机的应用空间。2008年Android手机诞生和普及,更多人有了除了苹果之外的选择(WindowsPhone比较小众而且已经基本消失,不做说明),随着应用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接受一个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他们不用再买报纸看新闻,而是能直接从安装的应用和大众的分享中得到想要的信息,这直接割裂了人们对报纸等平面媒体的需求,毕竟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大中获取信息也是需要快节奏——即时的。

同时,新媒介的普及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平面设计上的转变。在起初的2G网络时代,消息的推送只需要几行文字,省时省流量,一目了然,但是图片的推送则费事费流量,没有人会没事儿找事儿的推送图片,更不用说还要去设计什么了,而随着3G直至4G网络以及WIFI和高速宽带网络的快速普及,图片压缩技术的日益进步,读者们也能在手机端接受图片甚至视频新闻,这让新媒体的表达形式日渐多样化,逐渐赶上并且超过了纸媒,甚至广播和电视,新媒体的春天正式到来了。

二、读图时代与视频为上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整天时间可以盯着电视看的,所以,在手机普及之前,纸媒统治这人们的碎片化阅读时间。而纸媒时代最大的变革实际上是读图时代的来临,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生活节奏一点点加快,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从文字中汲取信息,而需要更加快捷的手段。如果一整图片加上说明性的少量文字就能直观的说明整个事情的话,为何要去读千字文呢?

读图时代到来了。人们可以在平面媒体上更加直观的看到信息,而又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被大大提高,所有的平面媒体都向着图片为王的道路前进,广告更是其中翘楚,可以说平面广告的优秀设计远早于平面板式的设计,许多优秀的创意甚至对平面板式设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但是如我上文所说,随着高速网络,3G和4G移动网络的普及,流量与速度已经不是新媒介的限制,新生的新媒体迅速完成了读文字到读图到视频的转换。从2008年3G技术正式走向前台到2010年4G网络确立,只用了两年,而国内2009年进入3G时代,到2013-2014年4G网络就已经如火如荼,技术的进步让网络速度大步向前,流量资费却一降再降,几乎所有人都拥有了流量资本,这进一步助力了新媒体的发展。

如果说读图片对于读文字来说,直观性上有天然的优势的话,那么视频的直观性就是碾压其他一切级别的,视频的直观性和说明性有着一目了然的先天巨大优势,而随着小视频/短视频的普及,人们接受信息变得极其简单又直接,在观看者和事件现场之间仿佛没有任何阻隔一般(当然,剪辑编排仍然出现与后期制作上)。第一时间就能传递完整信息,只有新媒体能够做到,随着视频的普及,新媒体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了。

三、模板化与设计的式微

随着时间发展,新媒体已经基本碾压一切传统媒体了,但是新媒体却逐渐暴露出了最严重的问题:同质化严重。

首先,这种同质化的问题来源于拿来主义的固有思维,即“看谁做得好我就抄一下”,这让新媒体无论从样式还是内容都看上去相当的相似,没有各自的特点。其次,这也是模板化应用导致的,简单来说,只要选择好模板,然后根据安排内容即可,简单而又省事,不需要太多操作,如果用腻了,那么换个模板继续套就好了。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当我们打开一个新闻APP的时候,我们总觉得似曾相识,所有的摆放样式总是那么相似,图片配上标题,都是这样,也许能区别这些APP的只有他们的专属配色了。设计,不存在的。

为何在平面媒体上曾经大放异彩的设计,在新媒体下却日渐式微呢?

1、时间

如我上文所说,新媒体是讲究速度是优势的,新闻出现了,如果不第一时间抓住播报,那么在阅读量上就要落后于人,而阅读量正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阅读(点击)量,就没有广告合作,这也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共有的弱点。

然而,时间是设计的大敌,好的设计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比如,我要做个APP,设计要花半年时间?那我不如直接买个模板方便。再比如,新闻刚出现就想在两三分钟内做好一张示意图?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设计变成了被边缘化的存在。

2、空间

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整天手捧个平板随时看,但是手机人人都能捧着,那么我们来看看现在手机屏幕主流的大小,一般都在4.7-6.5寸之间,分辨率从720P到1440P到4K(少有),就算有着可以媲美显示器甚至电视的分辨率,但是那么高的分辨率却是在极小屏幕下使用的,诚然,高PPI(像素密度)可以让画面细腻,但实际上仍然受限于小屏幕。

对比报纸,在A3纸上制作一整版的设计制图,读者拿起报纸,从上到下一目了然。如果压缩成手机大小,就什么也看不见,需要不停放大缩小才能一窥全貌。如果不想这样,就需要妥协设计,做更多的减法。在这一点上,新媒体甚至不如电视,过小的屏幕导致了只能容许有限且关键的内容的存入,而在这点上,设计不是必须的。

所以,最终来看,平面设计和新媒体的兼容性越来越差,而随着设计的式微,除了广告设计之外,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同质化的APP,同质化的新闻,同质化的视频。

四、交互体验是未来新媒体设计的关键

之所以说交互体验才是未来设计的关键,因为从新媒体最需要的点击率出发来看,用户是最高位的,只有用户体验能够改变一切。

如果可能出现非同质化的设计,那种设计肯定是改变用户体验的设计。举个例子,苹果公司的设计就是不断总结和改进用户体验的结果,小到IOS通知栏的分组,大到手机屏幕大小和分辨率的设计,无时无刻不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自身产品,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触屏力回馈,都做得非常到位,正是这种体验抓住了客户,苹果才会有那么多的簇拥。

2008年谷歌提出Flat Design(扁平化)的概念至今,交互体验的平面设计有了巨大且长足的进步,无论安卓平台,还是是苹果在IOS7上的扁平化设计,甚至微软的Metro,在尝试改变用户体验的设计上都相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看到了各种新型的平面设计语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只是手机电脑,现在,平面设计语言应还用于汽车中控系统上,智能手环和手表上,机顶盒以及电视上等等,这足以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平面设计。但是在新媒体领域,我们却没有看到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这种情况就好像在“美术编辑”这个职业出现之前的纸媒行业一样,充斥着平庸的同质化。

我们低下头,拿起手机,看看现在手机广告的设计,我们会发现许多优秀的东西,应用Html5的交互广告设计铺天盖地,与波澜不惊的各路新媒体APP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望未来,希望平面设计能够再次在新媒体中举起大旗,引领一个新的,充满让人眼前一亮的丰富设计的时代。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新媒体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