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

2019-04-03张莉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方法

张莉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在各领域,教育领域同样如此。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以新媒体为载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就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课堂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新媒体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高校思政课堂氛围通常较为沉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很难提高思政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以新媒体为载体,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数据进行传播。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信息传播即时化、传播内容开放化、信息内容碎片化、传播过程隐秘化的特点。

比起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的单向传播媒体,新媒体更具有开放性,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多元化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完全畅通的,新媒体技术的这个特点完全适用于高校的思政教学。借助新媒体,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降低学生的认知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便捷,有效地实现思维互动,达到共鸣的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在以往的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占据主体地位,原因就在于教师是知识的“垄断方”,学生要获取知识只能通过教师的权威渠道来获取知识内容,然而在新媒体下,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借助新媒体,学生可以获取各类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互联网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一些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学,就可以替代课堂教学,达到与课堂教学同样的学习效果,在这里存在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大学生社会经验严重匮乏,很难分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哪些是正确的意识形态,又有哪些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教师的专业指导,才可以正确吸收网络思政教育内容。

2.思政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合图像、文字、视频、音频,交互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好搭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依赖新媒体,应该把新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性的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新媒体作为辅助性的工具,而是把新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板书用PPT代替,时常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在观看电影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忽略了教师的积极引导,完全依赖新媒体技术,就会出现极端现象,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感觉学习了很多内容,但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将所有的知识点连为一体,所学知识只能分散地存储在意识形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遗忘。

3.模式创新不足,持续力不强

模式创新不足、高校思政教育的持续性不强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关键症结。模式的创新既能提升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但是从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来说,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模式上存在创新动能不足,无法有效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思政教学的创新。尽管部分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自觉地融合新媒体技术,可是融合的随意性过强,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式来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较为自然、轻松地接受所学知识内容。除此以外,新媒体应用的持续力不强也是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积极地研究新媒体教学策略,没有把新媒体教学视为常态,只是随机使用多媒体教学,无法达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课堂的策略

1.加强对思政教师新媒体教学技术培育工作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为抽象,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因此思政教师通常为年龄偏大的资深讲师、副教授或教授,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在教育教学方法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传输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尽管教师对一些经典著作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可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只是单向地传输知识理论体系就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鉴于此,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破冰之举,可是年龄偏大的思政教师大多对新媒体并不了解,要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政教师新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育工作,帮助思政教师了解计算机,使其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的操作,可以熟练使用PPT、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性工具。为了帮助思政教师尽快熟悉并掌握多媒体技术,高校应该整合校内的教师资源,安排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对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内容要确保简单、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引入舆论导向机制,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

长期以来,高校都是舆论的发源地,高校舆论对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具有促进作用,比如“五四运动”,对于启蒙中國国民的思想,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影响力,善于借助舆论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内容。高校应该建立“舆情监控小组”,该组由高校思政教师组成,并配套出台相应的权责分工体系,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和官网等各类新媒体定时定点发布思政教育内容,同时高校积极地发挥校级、院级学生会的作用,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提倡的先进思想,开展系列校园主题活动,从线上和线下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得学生完全置身于高校的正向舆论之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

3.创新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学评价来推动。同样,在新媒体環境下,思政教育考核机制的完善,要从提升思政教学评价入手,营造立体化、开放化、多元化网络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线上到线下学习,实现综合性评价。以往的传统评价策略都集中反映在期末测试卷上,以成绩论“英雄”仍然为学生思政觉悟高低的核心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只强调的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更为关键的实践应用性,为此其考核的效果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政考核的实践应用作用,就需要把新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为一体,营造动态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留在课堂教学之上,把那些具有实践应用和操作的内容转移到学校的思政实践操作题库中,让学生在学校的题库中回答具有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除了平时的网上测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微博、微信发布自己思政学习的心得体会,或者发布遇见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身边具有优秀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思政内容,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信息,可以让发布者周围的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思政教学的线上裂变模式,在期末对学生的考核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与思政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纳入成绩考核体系,使其成为总成绩的加分项。

四、结语

新媒体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同样如此,高校思政教师要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适宜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政觉悟。

参考文献:

[1]易思彤.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分析[J].现代交际,2018(21).

[2]王诗渊,吴仕金.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1):75-76.

[3]马洁,贾银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路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刊),2018(4):134-135.

[4]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

[5]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68-71.

猜你喜欢

新媒体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