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年级学生审题习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019-04-03焦燕群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高年级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中小学一门基础学科,高年级段包含着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这些都增大了数学的审题难度。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就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

数学作为中小学一门基础学科,高年级段包含着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很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就有可能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

一、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通常十分抽象,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就不容易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也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所在,熟练掌握概念,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 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内容

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单纯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演示。比如在圆的面积学习时,如何实现圆的周长转化成长方形的两条长,则需要教师有方法地进行讲解,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很抽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让他们先用不同的彩笔分别画出圆的周长和半径,再剪圆,拼长方形,观察,就可以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在学习圆的面积时,也可以扎实掌握各种概念和知识。

(二) 对概念进行辨析,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

辨析主要是利用了辩证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既可以拓展思维,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抽象的概念。以平行四边形的高为例,关于这一内容的理解会有许多版本,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想法进行汇总,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需要有一个特定条件,那就是从平行四边形的某一顶点出发。

二、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要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综合与分析能力,从理解数学概念到分析题目,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培养审题习惯的关键。就像阅读理解一样,学生必须要读懂题目,了解题的意思,才能形成解题思路,顺利开始做题。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综合分析能力。

(一) 寻找问题突破点

从审题到做题,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其解题方法,同时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每一种方法形成的前提就是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应用题是一个难点,如果读不懂,就没有办法继续做题。比如关于平均数怎样求的问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解题思路更加灵活,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求突破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多角度思考问题

由于数学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思维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数学学习需要有灵活的思维,不拘泥于某一个思维定势里,这样就可以使思路更加开阔,还会找到多种解题方法,更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圆的内容之中,会有许多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题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进行选择,使学生摆脱思维惯性,提高解題效率。

(三) 学会反思

解完一道题之后,并不代表学习已经结束,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通过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解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了解解决了什么问题,在问题中运用到哪些知识,是否拥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会反思,就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 图中会意,巧妙地利用信息

引导学生图中会意,就可以找到信息的突破口,这是提高审题能力、培养审题习惯的核心。在许多数学题中,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缺乏实际经验,或者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就很难正确审题,对解题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在题目中有专有词汇,就会加大解题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题目,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图像,以正确的感知去理解问题,就可以找到题目的突破口。这一图像通常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的情境,构思出相应的图像,就可以降低解决难度,明确题目中各种数量的关系。比如,关于圆的周长习题有很多,如果能够有效借助图形,就可以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以求两端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的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题型为例,其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画图。巧妙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的展现,画图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枝形图、线段图、点子图、几何图形。不管是哪一种图形,首先需要审题,了解题目内容,这样才能确定画图的类型,通过图形找到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画出的图形不宜太过复杂,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展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拓展解题思维。画图就是思考问题的过程,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素质会有很高的要求。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正确理解题意,提高画图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之间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许多应用题之所以不容易理解,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很多知识并不了解,如果审题不透彻,学生就会被应用题的表面所蒙蔽,从而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画图是辅助解决问题的手段,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突破应用题设置的各种障碍,使关键问题得以呈现。通过画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继而拥有良好的审题习惯。

综上所述,关于审题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拥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稳步提升,从而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李阳阳.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95):78.

作者简介:

焦燕群,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广西岑溪市梨木镇高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高年级小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浅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