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2016-11-11葛茂军

考试周刊 2016年86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葛茂军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着意训练的,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审题习惯 培养方法

数学家哈尔莫斯把问题形象地称为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则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而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著名数学教育家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多么重要。

一、何谓审题

1.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

2.审题是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

3.审题是学生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观察,抓住关键信息,才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选择解题方法。

二、小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出错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的错误。

学生计算时,必须首先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加上计算题本身没有情节且外显形式简单,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的错误,把计算试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6写成9,把11写成17;把“152”抄成“125”,把“十”看成“÷”,把“10.56”写成“0.56”等。

2.干扰的错误。

干扰发生的心理原因是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强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神经中枢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由于优势原则的影响,常常形成干扰而造成错误。

(1)生活经验的干扰。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总是下垂,是由上而下的,所以当学生接受“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时就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只能理解点在上方、线在下方这一种情况,以致点在其他方位时作垂线显得困难。

(2)书写格式的干扰。如①写乘法竖式时也把小数点对齐;②20分解质因数写为2×2×5=20;③作图形的高和画对称轴的线条一样等。

(3)思维定势的干扰。思维定势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进行认知和做出行为反应。如计算分数加减时把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计算小数加减时把末位对齐等,都是受整数加减法法则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新知识干扰旧知识以至于产生错误。

(4)经验性的干扰。比如,学生计算45+38-45+38时,见到减号两边一样,即形成定势兴奋就写成了结果是0,仅凭借自己已有经验,忽视计算顺序,因而造成错误。

(5)思维性的干扰。如学生计算60+240÷20时,发现60+240刚好凑成整百,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中枢神经的这一活动形成了优势,而忽略某个环节的细微之处,出现错误。

3.认知过程中的缺陷。

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审题时观察不仔细,容易忽略细节,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因而发生感知失真现象。例如,部分学生解答“一种收音机原来每台售价120元,现在降价到105元,降价了百分之几”时,会写成“105÷120=87.5%”,主要原因是把“降价到105元”看成“降价105元”。

三、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方法

1.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数学书也需要读。计算过程要重点读,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的过程。数学概念应精读,理解概念。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条件隐藏想全读。

(1)读准题。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下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读中要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

(2)作标记。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如“多”、“还”,还有“除”与“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标记。如应用题中出现的“一共”、“增加”、“减少”、“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语之间的联系,也会制约解题方法的选择。

(3)看图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的习惯。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本的插图或关键文字。

(4)课外读。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提出适应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方法,再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

2.指导方法,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还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审题——两看两思。如混合运算(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先看一看整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检查——三验,即一验题目,二验计算过程,三验计算结果。

3.应用策略,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除了训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外,还应重视画图、列表等整理数据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比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

针对应用题组练习形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对比训练。如

(1)①修路队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4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②修路队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

(2)①甲乙两镇之间的公路长180千米,小李驾车从甲镇到乙镇,已经行驶了20千米,用去2升汽油。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要多少升汽油?②甲乙两镇之间的公路长180千米,小李驾车从甲镇到乙镇,已经行驶了20千米,用去2升汽油。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还要多少升汽油?

5.以身示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的行为习惯的影响而养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

四、结语

习惯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必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例谈学生不良审题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