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铸就德育之魂
2019-04-03薛雅威
薛雅威
摘 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文章作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良好习惯
一、建立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制度,构建德育服务体系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中可塑性与叛逆性共存,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农村学校的现状是留守学生多,且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连字都不认识,学习上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主要管学生的温饱,其他方面没什么精力对学生进行管教。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构建德育服务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建立制度时应该多一些告诉学生怎么做和应该怎样做的内容,少一些不能或禁止做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潮基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建立的制度有《学校德育管理制度》《中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并且从大课间、卫生、纪律、校徽佩戴等方面制订了《四项循环竞赛量化考核细则》等相关制度,学校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教育周,每周周二的晨会课定为常规教育会,并在晨会上发放流动锦旗,把班级的常规教育抓早、抓实、抓细。我们认为当今的德育更多的是服务而不是管理,因为管理更多的是单边的行为,而服务则更多的是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是一种双赢行为,即对教育者、培養者和被教育者、被培养者都有利的行为。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的养成贵在躬行实践。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也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地去读。”只有这样,学生的“所知”才能转化为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与素质。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在改革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在活动中,学生是活动参与者、体验者。通过体验,通过实践得来的习惯是最难忘的,只要遇到相似的情况他就会自然表现出来。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应该因时、因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习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每年举办四大节,即“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并开展重大节日庆祝和纪念活动等。
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的做法是:①保证了阅读时间。②师生共读,传承经典。③做好阅读摘抄。④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区、教育局举办的“暑期读好书”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并学会概括总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坚持晨会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国旗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主要基地,必须给学生灌输爱祖国、爱民族的思想。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就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手段。每周值周班级派优秀学生代表做“国旗下的讲话”,既严肃又多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学生印象就比较深刻。同时,每年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举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新队员不仅可以感受到少先队员入队的庄严和隆重,也可以接受一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会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王洪明.论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J].中国德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