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王熙凤:语用身份视角
2019-04-03蔡晓燕
蔡晓燕
(宿迁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一、引言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实际的大管家;且美貌出众、口才非凡、工于心计、八面玲珑,堪称该著作中个性最丰富的人物形象。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视角对王熙凤的话语进行了研究。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语用学路径下的王熙凤话语研究主要基于合作原则(林书舟 2010;刘淑英 2016)、礼貌原则(李瑾程 2010;张晓明 2011)、顺应论(张玉兰 2011)等视角。相关研究都证实了王熙凤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下善于因人、因势、因利作出不同的语言选择,从而实现交际目标。
近年来,身份研究已成为了语用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领域的身份研究不同,语用学领域的身份是指可供交际者调配使用的一种语用资源,说话人会顺应各种特定语境因素动态建构恰当身份,以增加实现交际目标的可能性(陈新仁 2013a,2014,2018)。国内学者基于语用身份视角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广告劝说中的身份建构研究(王雪玉 2012),公众人物话语中的身份建构研究(陈新仁 2013b),商务会话中咨询顾问身份建构的动态性研究(袁周敏 2013),网店店主使用称呼语建构关系身份的研究(何荷、陈新仁 2015),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身份建构研究(徐敏、陈新仁 2015),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身份建构研究(孙莉 2015),博士论文致谢语中的身份建构研究(李娟 2016),等等,鲜有从语用身份视角探究文学人物话语的身份建构研究①笔者于2019年6月30日以“王熙凤”和“语用身份”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未检索到相关文章。。
为此,本研究拟运用语用身份理论,分析特定场景中王熙凤建构的语用身份以及身份间动态切换的语用动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释王熙凤为什么“会说话”,有利于丰富文学人物解读研究。
二、理论框架
受社会建构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动态角度研究身份,认为身份是通过话语在交际过程中建构的(如 Antaki & Widdicombe 1998;Zimmerman 1998;Tracy 2002;Hyland 2002,2014)。20 世纪 90年代,Zimmerman(1998:87-91)提出语境身份(identity-as-context)的概念,认为应当在具体的语境中研究语境身份(situated identities)。与之类似,Tracy(2002:17-20)将身份定义为在特定场景中随着交谈话题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性、情景性的产物。
陈新仁(2013a,2014,2018)从语用学视角研究动态交际中的身份建构问题,将语境身份称为语用身份(pragmatic identity 或 identity in use)。与进入交际前特定的社会身份不同,语用身份是个体的特定社会身份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语境中的体现、运用甚至虚构(陈新仁 2013a:27)。陈新仁(2013a)指出,交际者语用身份的形成和呈现过程具有动态性,其原因在于交际的需求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用身份的选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见图1)。图1显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会基于特定的交际需求选择特定的语用身份,再通过话语选择来建构,最终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陈新仁 2013a:30)。这一语用身份建构过程具有动态顺应性,需要交际者顺应各种语境因素。
图1 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陈新仁 2013a:30)
Tracy(2002:22)指出,从本质上来讲,话语交际就是一种话语实践(体现为话语选择),话语可以用来建构交际者的(语用)身份。Tracy提出的身份建构之话语实践的类型包括人称指示、语音、言语行为、语类混合、交互结构、直(间)接程度、叙述方式、立场等。基于Tracy(2002)的话语实践类型,陈新仁(2013a)提出了更为全面且具体的建构语用身份的话语实践类型分析框架,涉及语码选择、语体选择、语篇特征、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言语行为、称呼语、语法选择、词汇选择、语音特征和副语言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在识别说话人所选择的语用身份时,我们往往需要同时考虑其话语策略的选择。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语料选自《红楼梦》(曹雪芹 2008)第三回、第四十六回和第七十二回三个场景。第三回讲述王熙凤初次出场,也是林黛玉初来贾府;第四十六回描述邢夫人叫王熙凤过去商讨贾赦欲娶鸳鸯为妾的事情;第七十二回涉及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太监跟王熙凤借银子。本研究之所以选取以上三个场景的原因在于这些场景充分展示了王熙凤非凡的口才,且在现有文献中经常被引用(李瑾程2010;刘淑英 2016)。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这些场景中,王熙凤建构了哪些语用身份?使用了哪些话语策略?2)王熙凤在这些身份间动态切换的语用动机是什么?
四、王熙凤身份建构的分析
下文笔者将基于所选取的三个场景,分析王熙凤建构的语用身份及使用的话语策略。
场景一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场景一描述的是林黛玉初来贾府,王熙凤在其中的默认身份为贾母的孙媳妇、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林黛玉的嫂子等。随着交际的推进,王熙凤通过话语先后建构了管家身份和管家助手身份。王熙凤先是以嫂子的默认身份进行了一番亲戚间的寒暄,如“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表达了作为嫂子对远道而来的妹妹的关心。当她提及林黛玉需要吃的玩的、丫头老婆们不好时找她和吩咐婆子们收拾房间时,王熙凤建构了贾府管家身份。管家身份建构既有行事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蕴含炫耀意图,尤其是加强语气副词“只管”的使用显示了王熙凤贾府管家身份所拥有的权力。当王夫人通过询问王熙凤发放月钱事宜和吩咐她拿缎子给林黛玉裁衣服的言语行为显示出其贾府管家身份时,王熙凤通过“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等话语内容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身份,建构了管家助手身份,使得“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取得了良好的人际效果。王熙凤的表现诚如陈新仁(2013a:28)所言,随着交际的推进,交际者可能会随着交际目的、需求、情景的变化而调整语用身份。
场景一中,王熙凤建构相关语用身份时使用了语用预设(或称语用前提)策略。何自然和冉永平(2002:144)指出,语用预设涉及言语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或是听话人紧密结合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王熙凤通过“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的话语内容预设了其在贾府的重要地位,建构了贾府管家身份。而“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的话语内容预设了贾府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王夫人,王熙凤在建构自身管家助手身份的同时,也建构了对方真正贾府管家身份。
场景二
如今且说凤姐儿因见邢夫人叫他,不知何事,忙另穿戴了一番,坐车过来……凤姐儿听了,忙道:“依我说,竞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里就舍得了?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呢?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作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样见人呢?”
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你倒说我不劝,你还不知道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恼了。”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连忙陪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得?我竟是个呆子。琏二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依我说,老太太今儿喜欢,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发笑,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的。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
邢夫人见他这般说,便又喜欢起来……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场景二涉及王熙凤和邢夫人。王熙凤的默认身份是邢夫人的儿媳妇。在贾赦欲娶鸳鸯为妾的事情上,王熙凤先后建构了反对者和支持者两个完全对立的语用身份。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贾母在贾府的地位最高,鸳鸯是贾母的心腹,贾赦娶鸳鸯为妾明显会惹贾母不快。为此,王熙凤从贾母的立场出发,通过“依我说,竞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里就舍得了?”等话语内容建构了反对者身份。当王熙凤发现自己建构的反对者身份并没有得到邢夫人的认可反而激怒了邢夫人时,她及时通过赞美邢夫人、贬低自己等言语行为来建构支持者身份,使邢夫人由怒转喜,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场景二中,王熙凤在身份建构时使用了言据性标记语(evidential marker)和移情(empathy)话语等策略。言据性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增强话语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袁周敏2013:92)。在王熙凤建构反对者身份时,她使用了言据性标记语“老太太常说”来增加话语的力度和权威性,成功建构了反对者身份。移情指的是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想或跨越自身知他人之所知(Brown 2002)。移情话语策略作为一种必要的交际手段,关注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交际的需要而作出特定的语言选择。在建构支持者身份时,王熙凤为了拉近与邢夫人在贾赦欲娶鸳鸯为妾事件上的认知程度使用了移情话语策略,策略性地把贾赦和邢夫人对贾琏的感情转移到贾母对贾赦身上,其话语如“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缩短了她与邢夫人,甚至邢夫人与贾母之间的心理距离,催发了她们之间的亲情,成功建构了支持者身份。
场景三
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竞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
(选自《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场景三中,夏太府打发一个小太监来贾府借银子,名为借,实为要。该场景中,小太监的社会身份显然低于王熙凤,但他通过“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夏爷爷还说了”等话语内容建构了夏爷爷代言人的身份。王熙凤虽然深恶夏爷爷一再讹钱的行为,但是碍于权势利益关系,她还是满脸堆笑,其话语也遵守礼貌原则。为了取得良好的人际效果和事务性效果,王熙凤先后建构了财大气粗的贾府代言人身份和经济窘迫的贾府代言人身份。面对小太监传达夏爷爷“借钱”的行为,王熙凤通过“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等话语内容建构了财大气粗的贾府代言人身份,并通过“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等话语内容含蓄地表达了夏爷爷已经拿了贾府很多银子了,同时也暗含了贾府对夏爷爷一直是慷慨大方的会话含意。此外,王熙凤通过典当等言语行为建构了经济窘迫的贾府代言人身份。“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的话语内容表达了她代表的贾府经济上已经很困顿了,委婉地向夏爷爷传达了不要再来贾府讹钱的意图。王熙凤建构的财大气粗的贾府代言人身份和经济窘迫的贾府代言人身份既顾及了夏爷爷的面子,取得了良好的人际效果,又间接地向夏爷爷传达了不要再来贾府讹钱的意图,取得了事务性的效果。
王熙凤在上述三个场景中建构的身份可以归纳为表1。
表1 王熙凤在不同场景中的语用身份类型
五、王熙凤语用身份建构的语用动机解读
本研究中王熙凤语用身份建构的语用动机可归结为顺应动态语境的动机,具体可以从Verschueren(1999)交际语境的社交和心理世界语境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王熙凤的身份建构体现了对社交世界语境的顺应
社交世界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顺应的各种社会因素,例如社交场合、社会距离、权势关系、文化因素、关系亲疏等。场景一中,王熙凤先后建构的管家身份和管家助手身份顺应了社交场合和权势关系等社会因素。从社交场合来看,管家身份的建构既有基本的行事目的,即接待初来贾府的林黛玉,也有社交目的,即在这种大观园姐妹齐聚的场合,顺势炫耀一下自己的地位。从权势关系来看,王夫人是贾府真正的管家。当交际对象是王夫人时,王熙凤顺应权势关系及时地将管家身份切换成管家助手身份,既表达了对王夫人的尊重,也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场景二中,王熙凤最先建构的反对者身份顺应了社会距离和权势关系等社会因素。从社会距离来看,王熙凤虽是邢夫人的儿媳妇,但她平时与王夫人和贾母的关系更为亲密,所以当邢夫人告知贾赦欲娶鸳鸯为妾时,她站在贾母的立场上持反对态度。从权势关系来看,贾母在贾府的地位最高,王熙凤是依附于贾母和王夫人才拥有的权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王熙凤持反对态度的原因。但当她发现自己建构的反对者身份惹恼了邢夫人时,她及时切换成支持者身份使得邢夫人转怒为喜,维护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场景三中,王熙凤虽然对夏爷爷讹钱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她通过建构的财大气粗的贾府代言人身份和经济窘迫的贾府代言人身份既顾及了夏爷爷的面子,也间接告诉夏爷爷以后不要再来讹钱,避免直接拒绝带来的人际关系伤害。
(二)王熙凤的身份建构体现了对心理世界语境的顺应
心理世界语境主要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情感、面子需求、信念、动机和意图等心理因素。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对自己和听话人心理世界的动态顺应过程。心理因素制约下的动态顺应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为对情感和面子需求的顺应。在场景一中,王熙凤建构的管家身份既顺应了对贾母和林黛玉的情感,表达了对林黛玉的关心,实现了人际效果,又顺应了自己想借机炫耀的面子需求。而管家助手身份的建构是对王夫人面子需求的顺应。当王熙凤意识到自己建构的管家身份威胁到王夫人的面子时,她立即切换成管家助手身份,表达了对王夫人的尊重。场景二中,王熙凤反对者身份的建构主要是基于对贾母情感的顺应,即老太太是离不开鸳鸯的。而支持者身份的建构是对邢夫人情感和面子需求的顺应,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妇,理应和邢夫人走得更近、关系更为亲密。王熙凤心里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她支持者身份的建构是对邢夫人情感和面子需求的顺应。场景三中,王熙凤财大气粗的贾府代言人身份的建构间接表达了贾府对夏爷爷的慷慨,经济窘迫的贾府代言人身份的建构是为了委婉地告诉夏爷爷以后不要再来讹钱了,这两个身份的建构都是对人际交往中双方面子需求的顺应。
六、结语
本研究基于语用身份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三个场景中王熙凤的话语,发现她在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分别建构了管家身份和管家助手身份、反对者身份和支持者身份、财大气粗的贾府代言人身份和经济窘迫的贾府代言人身份。王熙凤语用身份的建构与动态切换,顺应了社交和心理世界语境因素,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当然,本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只选取了三个场景,又如没有全面展示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身份建构情况。这些问题都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