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阅读:一种培育核心素养的阅读方式

2019-04-02吕正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吕正军

摘  要: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当下的数学课外阅读已经走向了“可视化阅读”[1]。可视化阅读是发展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从可视化视角来整体谋划数学课外阅读,需要研究学生阅读心理,关注学生阅读取向,形成学生生长能级。教学中,要有序实施可视化阅读,充分发掘阅读资源,优化阅读方式,展示阅读效应。

关键词:课外阅读;可视化策略;核心素养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学课外阅读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着机遇。新媒体、新技术涌现,正让数学课外阅读方式从“纸笔”转向“可视”,如光影阅读、视频阅读、音频阅读,等等。许多学生,已从“可视化阅读”中受益,比如学生收听“喜马拉雅广播”、观看“百家讲坛”等。可视化阅读让学生思维从内隐走向外显,从现场转向在场,从固化转向泛在。作为教师,必须对可视化阅读进行整体谋划、设计,对可视化阅读进行指导,以期让可视化的数学课外阅读更具整体绩效 [2]。

一、可视化阅读,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钥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这样写道:“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要想让数学课外阅读发挥积极效用,教师就必须深度推进可视化阅读。可视化阅读将直观性阅读方式与抽象性数学知识有机融合,用直观展示抽象,用直观诠释抽象。如此,打造了一个融“听、说、读、写、做、画、演、赏”等为一体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阅读课程。

1. 可视化阅读:指向学生阅读心理

很多时候,教师总以师长自居,将学生并不感兴趣的读物推介给学生,学生容易在内心生厌,产生阅读抵触情绪。可视化阅读,首先要求教师把脉学生课外阅读心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心理需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尝试用学生的眼光去打量,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发现,将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课外读物推介给学生。这样,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好玩、有趣是学生选择可视化阅读的第一原则。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学生对杨红樱撰写的《马小跳玩数学》很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都偷偷看。基于此,笔者果断向学生推介了“马小跳系列”,并利用自习课让学生运用多媒体进行读书展示。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由于有了教师的支持,学生在上数学课时反而不再“偷偷摸摸”地看了,他们能正确地对待数学课堂学习与数学课外阅读的关系了。

2. 可视化阅读:关注学生的阅读取向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看,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往往是直观的,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往往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因此,推荐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就要以数学故事类、数学童话类等为主,而高年级数学阅读则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思维冲浪,如谈祥柏所著的《好玩的数学》《数学真美妙》系列、单墫所著的《棋盘上的数学》、威廉姆·庞德斯通所著的《囚徒的困境》、刘培杰选编的《500个最新世界著名数学智力趣题》等。为了对学生数学课外阅读以积极启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网络上的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童话视频、动画等,将单一、平面的文字阅读转换为生动、立体的光影阅读,比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视频阅读。如此,丰富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感受、体验。

3. 可视化阅读:形成学生阅读能级

课外阅读应当成为学生数学精神生命成长的阶梯。可视化阅读,应当助力学生数学精神生命的成长,形成学生数学素养生长的能级。和一般的数学阅读一样,可视化阅读也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阅读发展态势。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基础等的学生,读什么、读多少、读到怎样的程度都应做出明确规定,以便让学生读有所依。通常情况下,对低年级学生,要求学生能复述、讲解;对中年级学生,要求学生能解释、理解;对高年级学生,要求学生能评价、创造等。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用计算器计算》,笔者拓展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我国古代、近代的计算工具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学生的兴趣很高,从结绳计数、算筹到算盘,再到计算机,学生领略到了我国计算工具的演变、发展。学生课内学习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拓展、延伸。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困惑,产生阅读障碍时,教师要果断介入,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消除学生阅读中的迷思概念和相异构想。

二、可视化阅读,打通学生课外阅读之道

整体谋划可视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视化,还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对之进行多元化建构,对学生可视化阅读有序实施,打开学生课外阅读通道。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可视化阅读资源,优化可视化阅读方式,引领学生对自我可视化阅读进行展示、评价等。可视化阅读是一种高阶阅读,也是一种深度阅读。

1. 可视化阅读:发掘阅读资源

作家郝明义曾经这样说,“对一个读者来说,最昂贵的成本是他的时间。所以要小心那些让你付出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关键是为学生私人定制个性化的阅读书单 [3]。比如,一位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外阅读中,总是习惯于拿起他的《数学脑筋急转弯》,这里,我们无意于否定该书的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学生,长此以往沉湎于此类数学笑话书,其数学思想、方法将不能得到任何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将很难从阅读中得到发展。而另有一些学生,每每总是认真阅读各期预订的《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大王》《数学探秘》等杂志。其中,有一位学生,竟然拿出了家中珍藏着的著名数学教育家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进行阅读。尽管学生读得很模糊,但无可否认,经过长期不懈地阅读,学生一定能从这博大精深的书籍中获得数学思维的启发、数学想象的启迪。显然,私人定制个性化的阅读书单,关键是引导学生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2. 可视化阅读:优化阅读方式

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外阅读,可视化阅读最为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其可视化的阅读方式。可视化阅读借助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比如眼睛、耳朵、嘴巴、大脑、小手等,尤其是耳朵和嘴巴。传统课外阅读,学生往往借助眼睛这唯一的感官,于是,关闭了其他接受讯息的感官通道。可视化阅读首先要将耳朵、嘴巴从人的阅读感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通过倾听与言说,从而获得认识。“无声倾听”“出声思维”是美国课堂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一本好的数学课外书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寻其音频,然后让学生闭眼倾听。在静静地聆听中,学生能够与文本对话、交流,抵达文本的心脏。然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彼此交流、言说,用语言描绘看不见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可见的思维可视化。如在学校的“读书节”上,本班的学生以串讲的形式,將帕斯卡、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娅、高斯、欧拉、伽罗瓦、阿贝尔、冯·诺依曼等数学家的故事和思想等娓娓道来。许多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怦然心动、豁然开朗。

3. 可视化阅读:形成展示效应

如何让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得到有效的展示?笔者认为,可以借助阅读导图这一可视化阅读工具,引导学生制作阅读地图、绘制思维导图、绘制数学小报、形成交流档案等。阅读导图发端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首先由瑞士著名脑科学研究专家托尼·伯赞先生提出,后在全社会引起轰动。在学生数学课外阅读中,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运作方式,用阅读导图,唤醒学生相关记忆,延伸、拓展学生的认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读书会,将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生动展示,让学生的阅读智慧、阅读经验、阅读心得得以分享。比如学生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笔者让学生阅读“帕斯卡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要求学生将帕斯卡12岁证明任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用阅读导图表征出来。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看到彼此绘制的这幅导图,就能迅速走进帕斯卡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思想方法的核心地带。学生无不惊叹于帕斯卡思维的缜密,无不深深折服于帕斯卡证明法的精妙。通过学生展示的这些导图,教师可以观照到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可以触摸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想象。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微信群、QQ群、班级博客等互联网平台将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生动展示。

“可视化阅读”是数学阅读的一种方式,带来了数学课外阅读整体面貌的新变化。可视化阅读的印记,记录、见证着学生数学精神生命的成长。阅读的可视化,让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无缝对接,让学生的多感官协调运作。如何让学生阅读可视化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们今后数学课外阅读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伟. 有序实施“可视化”,让深度阅读真发生[J]. 江苏教育,2018(25).

[2]  张慧. 强化数学课外阅读  拓展数学学习空间[J]. 山西教育(教学),2017(4).

[3]  陈秀文. 精彩数学课堂,培养课外阅读[J]. 小学教学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