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基本义与转义探究
2019-04-02白依宁
白依宁
摘要:本篇从“白”字的字源入手,探讨“白”的本义是什么以及“白”的本义来源的依据。在本义的基础上探究基本义与本义的联系,用隐喻的方法分析“白”字部分转义义项的由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两种造成多义情况的理论——范畴理论和意象图示转换理论,研究“白”字的部分义项的来源途径及与原型意义之间语义联系。
关键词:基本义;转义;引申;隐喻
一、探究“白”的字源
关于“白”字的造字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隶定字形,认为“白”是会意字,“入、二”会意。“丿”是不的意思,把“丿”写在“日”的左上角,“日”代表太阳,表示太阳升起之前的天色都不算。通俗来讲,就表示“日出到日落的天色”。另一種是《汉语大辞典》给出的解释,认为“白”是象形字,描绘太阳上下射之形。
关于“白”字的本义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源于《说文解字·卷七·白部》,“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陰數。凡白之屬皆从白。”白话版注释译:白,代表西天的颜色。吊丧办事时,为了让各色物品统一为白色而贴上白纸,以祈灵魂安祥归西。字形采用“入、二”会意。二,是代表阴间的数。所有与白相关的字,都采用“白”作偏旁。可见,“白”的本义是“日出与日落之间的天色”。也就是说,“白”本来是个形容词,是一个表示物体性质的性质形容词。还有一种说法自《古代汉语字典》(彩色本),认为“白”是个名词,本义是“白色的米粒”。这是从“白”字的字形演变角度分析的,“白”字的甲骨文写成:,形似一粒白米的形状,故而认为本义是“白色的米粒”。[1]而上一种说法的本义则是在“白米粒”这个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方法得到的转义。
二、“白”的基本义
基本义与本义不同,是一个词多个义项中基本常用的义项。但“白”的基本义与本义大致相同。“白”的基本义就是“雪花或霜那样的颜色”,是个形容词,与“黑”相对。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白”字最常出现的用法是作为性质形容词,修饰名词,组成偏正短语中的定中短语。比如:白发、白马等。也可以前加或后加其它成分组成状态形容词。前加表程度的语素组成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惨白等;后加双音节或三音节后缀组成状态形容词,如:白茫茫、白花花、白皑皑、白不拉叽等。
三、“白”的转义
(一)由“白”的本义隐喻而来的转义
隐喻就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引申词义的方法。莱考夫更是强调了这样的引申过程是单向的,不存在从目标域到源域的映射。通过这种形式的在本义基础上发生的转义有这样两种:
1.纯洁。这一转义是由“冬天飘落的雪花没有一点瑕疵”隐喻得来的,人的一生道德高尚,没做过违心伤人的坏事,道德品质无瑕疵。基于这种相似性,有“一生清白”。楚国国宝和氏璧因完美无瑕疵遭到各国争抢,成就了“完璧归赵”的佳话。和没有瑕疵的雪花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有“白璧无瑕”。
2.没有加上多余的东西。雪花的颜色就一种,很纯粹,没添加任何杂质。考试的试卷下发时的样子和收回时的样子一样,没有填写答案。两者的相似性是没有得到新成分的加入。在这样的义项上可以得到新词,比如白卷。“白”除了作形容词有这个转义以外,作名词时这个义项同样适用。在戏剧或演出里有只说不唱的语句,说是基本的语句,唱就是额外添加的东西,那么没有“唱”就有词语“旁白”。旁白一般出现在电影、电视剧或者戏剧表演中,说旁白的演员常出现在台下、幕后,这个“旁”字就与负责这个工作的演员的站位有关系。“白”字表示演员说这类语句时不需要有肢体变化、眼神表达等特殊技巧的添加,只做陈述即可。这与本义也存在着相似性,是通过隐喻的方法转义得到的。
(二)在“白”的转义基础上再得到的转义
1.“白费、白忙”中的“白”表示付出一定精力、劳动或时间等后没有意义、没有效果。这也是从“白”作为“空的、什么都没有”的义项上进一步转义得到的。莫言的《食言家族》中写“她的手指太少,大爷爷身体上窟窿太多,她的努力等于白费。”大奶奶扑到她丈夫的尸身上,企图用数量有限的手指去堵住丈夫身上“不计其数”的窟窿,显然,这样的努力毫无用处,徒劳地浪费精力。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中写“万家福一听就明白了,一个多月白忙活。”万家福为了办工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同伴四处奔波,终于万事俱备只欠执照了,却在这紧要关头被告知局里保守,不予批准。这一个多月的辛苦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付之一炬了。在这个义项方面,“白”一般是个副词,后面会加动词。我们用扩展法分析“白忙”这个词语。将“白费”扩展为“白白地浪费”,这里的“白”是个程度副词,回到语境中理解,大奶奶的努力不仅浪费了且一点意义都没有,突出浪费这个动词的程度。“白忙”中的“白”是个否定副词,用来否认之前忙的行为,一点成果或者最关键的一步都没能获得。
2.“白”字还有表示“一无所有”的意思。这个义项可通过范畴理论解释。表示“一无所有”、“无代价、无报偿”与义项“没有意义、没有效果”可以组成一个范畴,这个范畴里的原型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没有效果”。“一无所有”和“无代价、无报偿”都是在“没有意义、没有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到一起的。词义具有模糊性,才让这些义项之间具有了家族相似性。“一无所有”表示什么都没准备就要去做一件事,比如,白手起家或者方言里有“怎好白回去?”;“无代价、无报偿”表示什么都没付出就能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待遇;“没有意义、没有效果”表示付出了很多却没得到结果。这三个义项都与“什么都没有”有联系,所以把这三个义项看做是一个语义范畴。更深一层看,“无代价、无报偿”和“没有意义、没有效果”可以看作是一组反义义项。且站在这个范畴里的“白”在组成词语时都是作副词。“白”字表示“表明、说明”的义项就不能归为这个语义范畴,从词性角度考虑就不能归入这个语义范畴。
3.“白”字作动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分析“白”字作为动词时的各个义项,可以采用意象图示转换的理论。沈家煊认为:“意象是指对于一个客观事物或情景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凸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程度不同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里印象。”每个范畴,在不同的语境当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意象变体。一个动作、事件往往有多个侧面,我们关注的侧面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不同侧面之间的转换映射到语言层面就形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当我们的注意点放在“白”表示动作时,就会产生这些义项:当我们侧重“白”这个动作会产生的结果时,就有义项“清楚、明白”。李敖《快意恩仇录》中写“直到胡秋原事后自己这样透露,才真相大白。”胡秋原透露事情的目的是让事情得到清楚明白的结果。当侧重动作施事者的目的时,“白”还有表示“表明、说明”和“禀告、报告”的义项。《吕氏春秋·季冬纪·士节》中写“吾将以死白之。”北郭骚将用死来帮助晏子洗清冤屈,北郭骚做出一系列动作的目的是向齐君表明晏子是受到了猜忌而遭受了冤枉。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字典》(彩色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代婷婷.《古代汉语字典》词义引申方式的隐喻转喻研究[J].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P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