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信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9-04-02邓蕊欣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微信信息化教育

邓蕊欣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MSN(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Skype、YY语音等聊天软件相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腾讯旗下的QQ、微信更是成为了人们每天离不开的工具,与此同时传文件,下通知让微信成为了当红的群发必备品。现如今,微信的使用已经逐渐深入到教育领域,并且引起教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微信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信;信息化;教育

近两年各种聊天工具的问世让人们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微信的方便实用使它成为了聊天工具中的佼佼者,几乎每个使用手机的人都会有微信号。通过浏览器搜索聊天工具软件排行榜很容易就会发现,微信以周下载量为20428的数据占据榜首,足以证明它的使用者人数之多。不论是家庭聚会、单位聚餐还是闺蜜间的简单吃饭,好像走哪都离不开手机,饭桌上,课堂上,大街上,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低头族”,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5.27亿之多,而这些5.27亿的手机用户中,微信用户已经超过了五分之四的比重,达到了4.5亿人。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粘性,离不开手机,离不开微信,乃至开学之际,家长送孩子来上学,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会问一句“老师,您的微信是多少?”,这类似于朋友般的问候,加个微信好友,仿佛老师与家长从不相干的两个人被联系在了一起。

一、微信让“家校合作”更进一步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学习到的知识更应当在学校里完成,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小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将孩子的所有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代课工作中,更多的是听到家长说“我什么都不懂,以后就拜托老师了”,“我要能教,还要老师干什么?”。其实不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大部分的家长都是非专业化的教师,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很难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通过微信这一渠道,教师可以摆脱教室的桎梏,在平时社会生活中连接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2015年10月16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家长)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1]。说明作为家长要主动与教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微信的使用能够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直接对话来了解孩子在放学后的状态,是否按时做作业,甚至可以通过微信这一工具与家长沟通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及时的批评指正或者表扬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的角度分析,家校合作正是学校教师树立新的职业形象,协调社会各方面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良好途径。[2]

教师通过在微信建立班级群,把家长们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家长们互相沟通各自的教育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掌握信息。一般情况下,家长与老师之间根本没有足够的机会与时间相互沟通。但是通过微信组建的班级群,家长和老师双方可以及时的与对方沟通,当孩子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的建议和家长的处理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效果,其他的家长也会从中模仿或者吸取经验。把家长聚集到一起,更有利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老师的工作态度是否负责,对待学生是否耐心,能不能够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等等方面,从平时在微信里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来老师的敬业程度,而不是仅仅通过几次简单的家访或者家长会,甚至有些当面不好说出口的话,对教师的建议与赞美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也许可以让语言变得不那么尖锐。

但是对于我自己本身来说,在学校见习期间,如果家长单独加我微信,其实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基本上我都会拒绝。但是如果有了微信班级群,大家可以一起在群里沟通,对于老师来说一个是减少了一对一通知的工作量,二个是能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从而让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二、微信让学习更加便捷化

相对于传统的作业本式交作业,微信上传作业的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国庆期间,老师给正在读幼儿园的侄子布置了一项手工作业,旅游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跟爸爸妈妈一起用树叶做成工艺品,而这次的手工作品就是孩子的“上学门票”。侄子的手工作品很漂亮,无奈在回家途中被行李压成了粉碎,于是作为父母的只能发个朋友圈告知天下,娃的“门票”碎掉了。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了父母,当年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我相信他们也是从繁重的作业本中走过来的,但是微信的使用能让作业变得不会那么累,除开枯燥统一的作业,微信作为一个移动终端上的软件可以使作业变得个性化。

移动学习是在移动通讯设备或便携电子设备的帮助下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发生的任何形式的学习。[3]其实不仅是微信能让学习更加便捷化,微信只是移动终端一种,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文件,书籍可以转化为电子版,在今后不久的将来,学习可能不再需要桌上摞着一本本的书,只需要轻松点击手机微信收藏的一本本书籍就可以了。利用微信交流比在线学习更便捷的一点是在于对网络的需求量低,相对于在线学习必须要连接网络且网速较快,收藏在微信的文件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打开,不过这可能仅限于文本形式。所以面对高费用的用流量且离不开无线网的在线学习,利用微信学习更有利于交流。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设置关键字自动回复等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一对一回复,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包括发作业,交作业都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上传,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可以加大师生之间交互性。交互意指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连接活动,或称为相互作用,使学生能够进入真正的生活、分析和回应过程之中,其过程越成功,交互的质量就越高[4]。比如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上册中就有一篇文章提到利用微博发状态告诉同班同学,自己周末的骑车登山的活动中不小心摔伤了,同学们纷纷在评论下表达了自己的问候,其实微信的朋友圈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我最欣赏也觉得最看重的是微信实时对讲机模式,即时的语音对话可以省去不少打字的时间,同学们在讨论组中用自己真实的声音发布自己想表达的观点,用户不必一行行点开收听,软件自动会播放下一条微信语音。这里不是在鼓励学生完全抛弃课本,而是采用“移动学习+书本学习”的模式,在新时代全方面的要求创新的情境下,在学习形式也必须要创新。移动学习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正借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5]

三、微信與学科教学相融合

现当代的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已经普遍拥有手机,即使不允许带入手机进学校,但是学校及教师也无法阻止他们在家里使用手机。既然玩微信、QQ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无法改变,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利用这一现象将他们玩游戏、闲聊的时间改为与学科讨论相结合呢?微信作为新媒体本身具有能够传输图片、语音、视频及文字的特点,因此学校及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具有的特点利用微信等软件与自己本身的学科教学相融合。拿语文学科为例,《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段能够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是书上的文章及字数是远远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家长及教师需要在额外的为孩子再推荐选择一些书目进行阅读或背诵。微信中的朋友圈及公众号以及它的推送消息,能够让家长及教师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新世纪的语文教学,仅仅只是靠着课本和课堂是完全不够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广大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发展[6]使得家长可以为孩子们选择一些有用的书籍来充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及知识范围。但是枯燥的阅读绝不是提高能力的途径,孩子们只有从小对阅读有了兴趣,愿意阅读,喜欢阅读才能够真正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要让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必须在低年级开始在兴趣、意趣的带动下,将阅读变成“悦”读。[7]阅读能力的前提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而阅读范围扩大之后带来的好处是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让孩子在面对各种题材的作文时有内容可以写。如果说玩手机是一种习惯,那么利用玩手机的时间学习便是一种好习惯、让孩子们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时不是讨论今天玩的哪款游戏是否通关,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有更好的想法。

四、微信与学生“社交”

微信即使拥有再多的学习功能、支付功能,但是其终究无法摆脱是社交软件的本体性,作为社交软件本身,微信具有即时的私聊及群聊的特性。相对于人机对话,微信的对话更具有双方性,不像是微博那样只需单方面关注便可掌握对方信息,微信需要双方互相添加为好友才能够进行对话,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好友,另外,教师在分享好文章好方法时,同时可以专门给自己的学生进行分组可见,这样可以将平时的生活隐私及工作想分开。

微信好友大部分为现实中的好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从QQ好友或者手机号码中添加为微信好友,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微信好友的安全性。互联网是大网,那么微信就是一张小的网,这张网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父母,学生与老师,甚至于学生与学生的朋友,学生与父母的朋友,学生与学校其他教师都能够联系到一起,对于学生来说,微信的社交性在于可以添加同学和朋友为好友。因此微信还有一个“分享对方名片”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不错的好友或者公众号推荐给对方。微信朋友圈中的好文章,经过不断的转发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民间娱乐场是一个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兴媒体舆论场,自媒体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8]因此,互联网的利弊双重性特点使得教师及学生择选出优秀信息。

五、结束语

微信是移动终端中迅速发展的交流软件,它的免费性和实用性聚拢了一大批忠实用户,马化腾在今年6月的中国互联网+峰会上表示:“针对一些不良信息接踵而来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责任感和压力,这些不法行为应该怎么打击,我想都是新问题。”微信作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已经不可逆的事实,因此不仅仅是马化腾需要作出行动,更要从每一位用户身上落实,遵守网络法规,同时政府也应当作出正确的风向引导,不要让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成为残害学生的罪魁祸首。面对微信软件的资料多元化,我们还应当做到为其选择优秀积极的资料,远离不良消极资料。那么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有利条件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要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全方面的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15年10月16日.

[2]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0期.

[3]郭邵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 (05):105-109.

[4]徐皓,论远距离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机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 (1):7-10.

[5]白京,基于微信与Moodle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5.

[6]余映潮.了解一点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知识[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9期.

[7]陆苗.唯有意趣方能“阅读”[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年第9期.

[8]陈燕,李天龙.社交与教育功能视角下的微信传播[J].现代技术教育,2015年7月.

猜你喜欢

微信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微信
微信
微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