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写实特征的研究

2019-04-02施旭李文军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叙事性文学作品

施旭 李文军

摘要:奈保尔在《半生》中将现实情境与创作虚构相结合。半自传体的运用使得作者将自身经历与真实世界加入作品创作。通过研究作者写实手法的运用,发现在后殖民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对身活的困惑和对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使主题更容易被读者了解和接受,从而更好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

关键词:奈保尔;文学作品;叙事性;叙事写实手法

本文以《半生》为例来进行叙事写实特征的研究。该作品奇特的叙事手法在给读者带来些许困惑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愉悦的阅读体验,加深读者的参与感,从而更有利于传达作者的想法。文学作品要在想象基础上连接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瓦特指出,一个生动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复制现实生活。”[1]虚拟故事和真实叙事相结合更有利于塑造出真实的人物。在叙事环境中,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人物的写实性会让读者感受到故事里的世界是一个真实世界,从而产生了小说描绘现实的错觉。

一、印度和非洲

在小说中,作者奈保尔仔细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形象来传递在半殖民地生活的人們对生存的态度。作者在描写印度生活时,选取了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在小说中,具有写实特质的小说“反映了现实中存在的势不可挡的社会问题。”[2],通过他们之间的冲突来展现这一背景下的人们的真实生存世界。首先,威利祖父就是传统的代表人物。他在王廷工作一生,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继承这样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这样就可以继续保留作为婆罗门家庭的尊严。其次,威利母亲的舅舅则是代表革新一派的人物。舅舅是一名造反派成员,在工人中很有威望。在威利父亲与母亲的婚姻上舅舅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威利的小家庭中,作者安排了两个对立面的人物形象,这让读者在阅读时体会到更有真实感的画面。

对于非洲部分的故事和人物塑造,奈保尔大部分是以他在各地游历的经历为创作基础进行人物塑造的。把真实存在的东西放入小说里,这使虚构出来的人物具有真实性。安娜的朋友多是来自西班牙或者英国的贵族和富商。他们会常常举办聚会,饮酒作乐,谈论时政,这里的贫瘠并不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在奈保尔笔下,有纯正的白人贵族,还有本土非洲人。他见到了太多非洲人为了生活而在庄园主的土地上挥汗劳作,尽管收入微薄,但却依然满足。在《半生》中,“我原以为会听到一些壮志未酬、命运不济的故事,以为会听到一些对有钱人、对外面世界的愤懑。可是没有。那监工觉得自己很幸福。”[3]这些人不会因为外来的种种因素而改变自己,尽管生活不富足,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在饮食方面,他们当时遵循古老的习惯。他们在早上和夜里喝水,中间从不喝水。”[4]显而易见,作者在同一片土地上营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种有张力的表现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到这里的真实生活。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从人物的塑造上让读者通过作者营造出来的故事世界找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二、英国

在伦敦,奈保尔根据他的留学经历塑造了多个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故事让威利对这座城市有了更真实的认识。作者都尽量为这些人物找到真实原型,这种有真实创作基础的人物形象更能引起读者的认同感。比如珀西,威利的同学,他是个牙买加混血,肤色更接近棕色。作者参考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塑造了珀西这个和威利一样的异乡客形象。威利猜测他的父亲就是某一个黑人劳工。这种与英国生活不是很协调的出身的相似性使得威利对珀西的感情格外深厚,很是亲近珀西。珀西在英国一直在想办法融入这里,最后还是失败了。

第二个人是英国人罗杰。他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他经常穿着一身深色的双排扣西装。他的礼貌、风度、言谈,所有这些都是他的家庭、中学、大学、朋友和职业给予他的。”[5]奈保尔笔下这个有风度且正直的青年形象是作者对英国的崇敬。此时威利眼里都是在教会学校时,老师对他讲的美好的西方世界生活。英国作为殖民国,它的实力是不可否认的。那么这里的年轻人也会是英国发展的主力军。所以作者会塑造出来这种正面的人物形象。他帮助威利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提供给威利生活上的帮助,可以说威利在罗西这才见到比较全面的英国生活。当威利在英国生活的时候,奈保尔安排了来自两种不同世界的人物出现在威利眼前,这使威利时刻有一种迷惑,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过于真实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主人公的这种困惑的情绪。

三、总结

奈保尔通过不同场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巧妙的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在虚构的小说中,通过这种真实的人物形象活跃在故事中,作者尽力去塑造真实的人物达到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对生活中各色人物的关注,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使小说读起来真实亲切、生动感人。这也正是写实性特征被应用在小说写作中的优势。通过作者塑造的真实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拉近读者与小说世界的距离,加深体验感,从而突出人们对于生活追求的主题。

参考文献:

[1]Monika Fludernik.An Introduction to Narratology[M].Routledge,2009:64.

[2]罗杰鹦.论《苔丝》中的叙事写实主义与机器隐喻[J].当代外语研究,2014.

[3]V.S.Naipaul.半生[M].南海出版公司,2013:141.

[4]V.S.Naipaul.半生[M].南海出版公司,2013:145.

[5]V.S.Naipaul.半生[M].南海出版公司,2013:77.

猜你喜欢

叙事性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对叙事本质的探索与追问——评《叙事性的理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