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的牺牲》中的爱情悲剧
2019-04-02薛诚
薛诚
摘要:欧·亨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以他特有的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开辟了美国式短篇小说的新篇章,《爱的牺牲》也是其小说中富有代表性而又有创造性的一篇。本文将分析这篇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并从中提取欧·亨利悲观主义爱情的艺术特点和现实性。
关键词:《爱的牺牲》;欧·亨利;悲观主义爱情;
一、《爱的牺牲》中的爱情悲剧
(一)生活之悲
男主人公乔·拉雷毕虽然出身平凡,但有着独特的绘画天赋,对绘画也有执着的追求。绘画对他而言是美丽且梦幻的事,但生活的艰苦却实实在在地压在他年轻的脊梁上,而另一外主角德丽雅·加鲁塞斯生长在南方一个松林小村里,她和乔一样,对音乐有着卓越的禀赋,自己也爱好音乐,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两人的出身都十分低微,凭着对梦想的执着,带着家乡人的期待来到大城市追梦,这注定了两人将伴着贫苦走上追梦的道路。
在小说中,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他们租了一层公寓,开始了自己的新婚生活。但是好景不常在,婚后生活很快由于经济问题陷入窘迫的境地,虽然两人在艺术方面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可他们需要时间和环境来进行学习和创作,而现实已经不允许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摆在这对新婚夫妇面前是生活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支持他们继续生活下去。为了追求梦想,两人已经到了断炊的地步。而他俩来到纽约后,见识了大城市形形色色的生活百态,也有了自己的美好幻想,他们幻想着自己艺术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能过上令人艳羡的物质生活,从此不再为衣食住行担忧,能专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这是他们的目标,却也使得他们更加痛苦。幻想的美好,更突显出两人生活的酸楚与不堪,一贫如洗的家庭已经无力支撑两人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前进,这就注定了有一个人的幻想要破灭,然而无论是谁都不愿意让对方的艺术之梦破灭。乔和德丽雅的生活由于幻想的美好更具悲剧的意味。
(二)爱情之悲
乔和德丽雅要想办法解决生活的饥饿,不然爱情与理想都将终结在纽约,乔决定出去卖画,两人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原本甜蜜的相聚因谋生的艰难而变成了奢求,两人聚少离多。温馨的婚姻因聚散的无常而沾染了苦涩,而因为两人热烈的爱情,更显现出这段婚姻的悲苦,本应该在艺术道路上形影不离的两人,却只能在工作休息之余短暂相聚,令人感叹生活的不幸、离别的哀伤。[1]
欧亨利在小说中用漫画般笔触勾勒出的两位主人公乔和德丽雅,均有艺术深造的潜力,他们本该是一对携手并进的比翼鸟,一同翱翔在艺术的天空,然而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做出牺牲。[2]首先做出牺牲的是德丽雅,在面临断炊的困境下,德丽雅决意中断自己的音乐学习道路,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去当一个音乐家教来补贴家用,支撑乔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走下去。对于德丽雅来说,音乐就好比她的一切,她出于对音乐的追求才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纽约,还忍受了种种磨难,放弃学习音乐对她来说就是毁灭了未来的道路。但德丽雅对乔的炽热的爱情使她果断做出了这个决定,她要牺牲自己的未来去换取乔的光明前途,这样心甘情愿的牺牲本身就是悲剧性质的。小说的爱情悲剧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在德丽雅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音乐之路后,乔也出于对德丽雅的爱,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绘画课程,开始出门卖画来减轻妻子的负担。这样爱的奉献使两个本应该有着大好前景的青年从此在纽约的繁华中身世浮沉,也许再也无法踏上艺术道路。而这样的牺牲却又完全在情理之中,让读者为之叹服,却也更为之惋惜,感慨爱情之悲。
追求艺术和生活贫困的事实之间的矛盾最终使乔和德丽雅双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中断学业外出挣钱养家,但是为了不让对方担心,他们都编制了属于各自的美丽谎言,然而真相是乔和德丽雅都在一家洗衣店里工作,两人的工作都很辛苦,还有随时受伤的危险。这段故事在欧·亨利另一篇广为流传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也有对应的情节,欧·亨利通过这样的善意谎言突显出了夫妻二人的爱情,他们为爱欺骗对方,为爱牺牲艺术,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乔和德丽雅每次都将赚来的钱交给对方,希望能改善生活,但故作轻松的背后却是洗衣店劳累的工作和欺骗对方的巨大痛苦,他们对彼此的爱是纯真的、真挚的,正出于这样的爱,使他们不得不互相欺骗来让对方心里好受些,这样的谎言更叫读者动容。
二、艺术特色
(一)以乐衬悲更显悲
《爱的牺牲》的语言特色明显,欧·亨利在小说的描写中多用“光鲜亮丽”的词汇进行描绘表述,如表现公寓生活,描写乔和德麗雅的幻想,以及后半部分德丽雅和乔的谎言等。小说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乐观主义的气氛,似乎美好生活只在唾手可得,这符合纽约这座城市的城市表象,也形象描绘出乔和德丽雅忍受痛苦互相欺骗的情景。全篇行文常有华丽的词句和对物质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旨在传达出一种“乐”的氛围,是欧·亨利常用的“含笑的眼泪”的手法。
与全篇乐观主义气氛对应的是小说表达内容本身的悲观主义,小说本体依然浸染着悲观主义,无论是对小人物乔和德丽雅的生活状态描写,还是对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描述,都沉浸在悲观主义的氛围中。两个本应敲开艺术大门,为人类艺术增添光彩的人却因现实生活的不幸,离梦想越来越远,小说的结尾处,两人千方百计为了对方牺牲自己,然而前途依然未卜。整个美国所有小人物的生活也依然浮沉无依。欧·亨利想要借这个故事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影像,这个社会表面光鲜亮丽,实则艰难困苦,其繁华鼎盛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与痛苦。
(二)悲观主义的背后
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有着相同的品质,即勤奋与勇敢,他们虽出身低微,生活贫苦,却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而非庸庸碌碌地在平凡中荒废自己的才能。他们只身来到纽约,在追梦路上遇见的彼此,又勇敢地将自己托付给所爱,并勤奋地学习,遇上困境后,他们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对待自己所爱的艺术一般勤奋而勇敢地对待生活,无论何时他们都没有失去希望,即便最后两个人都面临梦碎的境地,也没有陷入绝望,反而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收获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生活的困苦虽一次又一次地破坏着乔和德丽雅的追梦路,但也让他们的爱情熠熠生辉。乔和德丽雅为了成全对方,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但他们之间甜蜜的爱就是最美的艺术品,就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理想。“是的,当你爱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不值得的。正如文中所描述的:假若家庭不幸福,随它怎么宽敞—你从金门进去,把帽子挂在哈得拉斯,把披肩挂在合恩角,然后穿着拉布拉多出去,到头还是枉然。”欧·亨利对自己将幸福的定义寄托在这对爱侣身上。真挚的爱情也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虽然生活依旧困苦,但凭着勇气与爱,乔和德丽雅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甜蜜生活。
三、悲观主义爱情的现实性
(一)欧·亨利笔下悲观主义爱情的源头
欧·亨利有过两任妻子,这两次失败的婚姻并没有让他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但让他明白了现实中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他人生经历坎坷,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有一定的反社会心理。欧·亨利曾经历过牢狱之灾,有此经历的他将自己的情绪寄托在酗酒和写作中。他笔下的爱情故事看似市井平常,却常在紧要关头峰回路转,他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从字里行间看出他是个悲观的命运主义者。这也就是他笔下悲观主義爱情的由来。[3]
(二)悲观主义爱情的现实意义
欧·亨利的短暂人生并没有让他体会到长久爱情的甘美,而这个世界也没有带给欧·亨利许多美好的体验。欧·亨利虽一生困顿,对这个世界有着诸多怨恨,但他相信眼泪的背后是欢笑的海洋,他相信真挚的爱情可以让世俗的痛苦减少几分,高尚的品格可以让不得志的人从困境中脱离。我们可以从欧·亨利笔下的悲观主义爱情出提取出这样的观点:即便生活清苦,只要有爱与勇气,就能收获幸福。在《爱的牺牲》中反复出现这一句话“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在小说的最后,德丽雅将这句话改为“当你爱的时候”。欧·亨利借此充分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的美好设想,对爱的极力歌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爱的牺牲》作为欧·亨利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其知名度也许远不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与《麦琪的礼物》等广为流传的短篇小说,但《爱的牺牲》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短短不足5000字的小说中传达了欧·亨利对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也寄托他的批判和期待。《爱的牺牲》中真挚的爱情和为爱牺牲的信念,以及为他人付出的美好品格,都值得读者细细体悟,其中也包含了欧·亨利对这个世界的纯真期望,我们能从这篇小说中更好地了解这位命途多舛的短篇小说家,也便于我们更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美国曼哈顿区的社会风情与人格风尚。
参考文献:
[1]任远.谈欧·亨利<爱的牺牲>中的爱情及艺术特色[J].语文建设,2014 (03).
[2]杨岚.浪漫主义精神在<爱的牺牲>中的渗透[J].芒种,2014 (04).
[3]顾丹萍.由<麦琪的礼物>及<爱的牺牲>看欧·亨利的爱情观——简论悲观主义爱情的形成[J].黑龙江史志,201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