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散文中的鬼神文化
2019-04-01刘演
刘演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的散文中有许多描写绍兴的戏剧的篇章,而在绍兴的戏台之中,有许多的场景都是表演鬼神传说的。浙江绍兴地区关于鬼神的文化风俗有很多,而鲁迅先生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看过许多诸如“无常”“女吊”之类的鬼神戏剧。对于这些文化,鲁迅先生将其描绘在了自己的散文作品之中,以此来表现出一些人因鬼神而变得失去人性等等的令人无奈痛苦的情况。
关键词:鬼神 鲁迅 散文 戏剧 传说
一.鬼神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的关于鬼神的传说,而这些传统对于后代人的影响也较为深远。中国人的鬼神信仰尤为深远持久,认为人死后灵魂回到祖先那里,在另一世界中继续影响着后代,并且人在死后如果没有后人的祭祀,他们的灵魂便会无法得到安息。人们从鬼神信仰之中寻求慰藉,以抚平生活中因不顺与坎坷带来的心灵上的缺失。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而绍兴人的传统民俗中对于鬼神的信仰则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支配,鲁迅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长大的。绍兴最负盛名的便是祭祀与社戏,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中,鬼神多是戏台上的,并且当地人对于戏台中的鬼神态度各有不同,而这些鬼神多富于不同的人性风格。
二.鲁迅散文中的鬼
(一)富于人性的无常鬼
《玉历钞传》中对于无常的外貌描绘大概是:头上一顶长方帽,下大顶小,按比例一算,该有二尺来高罢;眉眼的外梢向下,象一个“八”字。肩膀是耸起的,头发却披下来;身上穿的是斩衰凶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项挂纸锭;手上是破芭蕉扇、铁索、算盘;帽子在正面,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直写着四个字道:“一见有喜”。而在浙江绍兴民俗中,迎神赛会便是其民众对鬼神的信仰的支配活动之一,所以在迎神赛会中,无常便是人们所最愿意看的鬼神,从性格上来说,无常诙谐幽默;在外貌上来看,无常又是众多花花绿绿的鬼神之中最为显眼的一位,浑身雪白,颇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
在迎神赛会中,无常除了具有诙谐幽默的性格之外,还具有才艺。戏台上的无常会使劲的吹着一种特别的乐器,这种乐器形状四喇叭,细且长,大概与一般成年男子身高等长,吹起来的声音像是鬼物所爱听的声音,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被众人称之为“目连瞎头”。戏台上的无常的服饰比古人描绘的更为简单,全身雪白,手里只着一芭蕉扇,长相粉面朱唇,眉黑如漆。
无常的外貌对于民众来说,他的长相符合大众的审美,服饰有一种简单的美感。在无常戏词中,有一段的大概意思是:他去勾人魂魄的时候,发现灵魂的主人是他的堂侄,他看到嫂嫂哭的很悲伤,于是便放堂侄还阳半刻。由此可以看出无常的善,但他也未忘自己的职责,仅仅是“还阳半刻”。无常虽是鬼神,却有着善良正直的人性,这也许是无常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鲁迅也认为“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
戏台子中的无常,虽然是鬼神,但是也许是中国传统的关于圆满的思想的影响,人们给无常配了妻子和儿子的角色,人们将无常的妻子称之为无常嫂,是一个是漂亮的村妇样的女人;而无常的儿子的角色是个小孩子,外貌活脱脱一个小无常,“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却被人们称为阿领,似乎不是无常的亲生儿子。
无常受人们欢迎,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有传说认为无常原来是个活人,只是因为在梦里成了鬼差。
无常虽为鬼神,却富于人情,但有些人,却想着做鬼神,也许世间人对自己求不得、达不到之事都有一种异常深的执念,“走无常”之事便可体现,分明是一位活生生的人,有些人却不愿意保持这一身份,总要追求那鬼神之事,最后也许只余孤家寡人。
(二)具有强大怨念的吊死鬼
绍兴的戏剧中还有女性吊死鬼这一类鬼神,比之其他的鬼神更为强大,被人称之为女吊。既然是吊死鬼,那么必定是带着绝望离世的。女吊在绍兴人心中的地位很高,多被民众称作吊神,极受民众的爱戴。在绍兴的特定戏剧中,一般大戏都是邀请神与鬼,尤其是怨气较重的鬼,而女吊作为横死的鬼神,怨气必然是比一般鬼神来的重一些,于是此类戏台氛围必然是悲凉严肃的。
戏台上的女吊身着红色的外衫,黑色的背心,披散着蓬松的长发,垂头垂手,颈部挂着两个纸锭,面部惨白得如同石灰一般,浓眉漆黑,嘴唇如血一般红。横死的一般都会变成厉鬼,厉鬼则是带着复仇心的,而身着红色也是为了更接近生人以达到复仇的目的。既有女吊,那么必然有男吊,而男吊则面施几笔粉墨,身着一件短裤。戏台中的女吊生前遭受了许多的苦痛,做童养媳的时候受到了许多虐待,于是便绝望自缢,死后变成了女吊。
女吊虽说是为了复仇而生的,但是时间久了便会忘记复仇這个目的,鬼亦是由人而形成的,便拥会有人的个性私欲,为使自己能还阳,女吊便会寻找预备自缢的女性,来替代她。而普通的百姓对于女吊更多的是爱戴敬意,并不会因女吊的复仇目的与强大的怨念而恐惧心虚。然而对于那些权贵之人却不一样了,作为压迫阶级的一员而言,他们是惧怕别人的报复的。恰恰是欺压百姓,压迫平民的种种行为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俗语有言,“生平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坏人的坏事做的多了,便会有许多心虚之事,对于女吊的态度亦是抵制,以避免遭遇祸事。在这种事件上面来看,女吊颇有一种侠义之肠,她的行为也符合了除恶扬善的标准。
也许比鬼神更为可怕的是人,女吊复仇仅仅是相对与压迫者而言,而平民遭受压迫的情况却没有停止,他们仅仅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女吊的复仇性之中,自己却没有反抗性的行为,现实中失去了尊严,便在鬼神世界世界寻求抚慰。
(三)执掌生死的鬼神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鬼神大多都执掌着人类的生死,这些鬼神之类诸如城隍、阎王之类,他们拥有着人们的生杀之权,在所谓的阴间维持着公理,不徇一丝私情。也许人们都不爱死板固执之人,一味坚持规则只会引起反感,这大概是人们只爱无常的另外的原因了。
(四)小角色的鬼神
戏台之中除了一些为大众所喜爱的鬼神之外,还有许多鬼差,鬼神的世界同人间也类似,既有领袖,亦有下属与小角色。民间传说中,阎王为阴间之首,而他的属下除了无常之外还有鬼王,鬼王的属下还有鬼卒。
鬼神世界的小角色莫过于孤魂野鬼、厉鬼之类,例如火烧鬼、淹死鬼、科场鬼、虎伤鬼等等,大多都以其死因来命名。
三.虚无的鬼神世界
在鲁迅的那个时代,人们在精神上无所寄托,现实中又遭受许多压迫。他们转而沉浸于鬼神世界中,对现实进行了无声的反抗。他们在真实世界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在他们所塑造的鬼神世界中,便可以用角色、戏剧情节等表现出来。虽然戏台中的鬼神都是虚假的,但人们的精神世界便得到了满足。
纵使鬼神文化是人们进行娱乐消遣的一种形式,但我们终究是现实中的人,终究活在真实世界里,所要做的仅仅只是认清真实。而对于那些虚无的鬼神,所能做的也只是嬉笑耍弄等,无需时刻放于心上。
有的时候,鬼神之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也许会无法分清自己究竟是属于人一类,还是属于鬼一类,做出的事情也就无法用一般的思维来理解分析,所以有些时候,人们还是应当多多与现实世界接触,多多欣赏真实世界的美,感受自己内心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无需沉浸于虚无世界。毕竟人是生存于世的生物,无法凌驾于任何自然法则之上,所能做的就只有努力生活,感知世界的美。
参考文献
[1]魯迅.《朝花夕拾》[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3]明飞龙,晁辉.肩住黑暗的闸门——浅析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黑夜意识[J].普洱学院学报,2009,25(5):80-82.
[4]王兵.论鲁迅对国民劣根性与鬼神文化关系的探讨[J].理论导刊,2007(6):104-106.
[5]吴京宣.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浅析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温情与友善[J].青年文学家,2017(29).
[6]王兵,田金长.鲁迅笔下的三教合流与中国鬼神文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43-46.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指导老师:缪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