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
2019-04-01张伟远许玲聂少君
张伟远 许玲 聂少君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府文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型城市特征和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发现,继续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列的终身教育体系三大子系统之一。继续教育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从业人员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以及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等。学习型城市建设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终身学习文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各类学校后教育、关注各类群体的学校后学习、建设学习场地和学习资源、保证经费投入、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扩大志愿者队伍。这九个方面的内容与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互联网+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互联网+;终身学习;从业人员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残疾人教育;信息技术;学习资源;资历框架;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9)2-0001-06
一、引言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新华网, 2015)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新华网, 2016)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哲学基础、社会和教育的关系、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教育的供给方式、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都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停留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层面,而是教育与社会、城乡、行业和社区深度融合,并且教育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为学习型城市的持续和有效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建设未来城市的核心内容。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热潮。2013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大会上提出“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学习型城市是指一个促进所有人终身学习的城市,包括六方面的内容:①有效调动各个环节的资源,全面提高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入学率;②活跃家庭和社区的学习氛围;③促进职业培训和工作场所当中的学习;④扩展现代学习技术的应用;⑤改善并优化学习质量;⑥创造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文化。(UNESCO, 2013)
我國政府多年来大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200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人民网, 2002)。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中国网, 2002)。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国网, 2003)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学习型社区建设。”(国务院, 2003)2004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活动”。(教育部, 2004)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人民网, 2004)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人民网, 2005)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国网, 2006)。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国务院, 2007)
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国国情和区域发展特点确定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的建设目标(教育部, 2014)。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电中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新华网, 2015)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求是网, 2017)。
从以上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文件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已经把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相关文件也明确了通过发展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继续教育以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更是处于世界的前沿,互联网应用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这给终身学习理念、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为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发展,我们需要厘清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分析继续教育在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任务,为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终身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30年前提出的全民教育理念逐渐转向强调优质、灵活的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全民教育注重的是为所有人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受教育的条件,如教学设备、教科书、师资等,让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时代优质网络学习资源不断丰富,网络学习形式变得灵活多样,终身学习关注的重点转向人们终身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成效,强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无一定形式学习的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认可。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上掀起了建立衔接和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热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2017年联合发布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资历框架目录》的统计,全球建立和实施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国家总数超过159个,覆盖联合国列出的193个主权国家的四分之三,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在国际上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已经发展到资历和学分跨国互认阶段,全球建立了7个区域资历参照框架,为126个国家提供资历和学分跨国对接的标准(CEDEFOP, 2017),它们分别是欧盟资历框架、东盟资历参考框架、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资历框架、太平洋资历框架、加勒比共同体资历框架、英联邦小国资历框架以及海湾资历框架(CEDEFOP, 2017)。在全球建立的國家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中,终身教育体系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子系统,继续教育包括离开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后的所有教育和学习活动。
从我国继续教育的定位来看,在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继续教育的范围,首次把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列为六大发展任务(教育部, 2010)。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系列,因此我国终身教育系统也是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子系统组成的。
国际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在我国称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终身学习立交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国策。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新华社, 2013)。2014年8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中国网, 2014)。2016年颁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级别学分转换互认”(国务院, 2016),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制定国家资历框架。这既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终身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在资历框架中,继续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列的终身教育体系子系统,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中起到关键作用。
综合国内外有关终身教育政策的文献可以看到,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子系统之一。这样定位继续教育不仅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合理性。学习型城市是指全民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所对应的不是学校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会化、大众化、终身化的大教育。继续教育要走出校园,融入行业、社区和整个社会,采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新型的教学模式给人们提供持续终身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三、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三大子系统之一,那么,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一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文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特征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这部分研究基于三方面的文献分析:第一,我国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文件内容,即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的10份文件。第二,由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以城市为单位的,各城市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也先后出台落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文件。以北京市为例,选择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包括2007年颁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2012年颁布的《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十二五”规划》、2016年颁布的《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第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四份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文件,包括2012年的《全球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2013年的《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以及2017年在爱尔兰科克市召开的“第三届学习型城市国际大会”上发布的《科克倡议》和随后的《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行动指南》。
比较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指标,综合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型城市建设包括九个维度,即目的、技术、类型、群体、资源、经费、体制机制、制度和志愿者。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从这九个维度来分析。
第一,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的方面,我国强调培育终身学习文化,促进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需求更紧密结合。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的是发展终身学习文化、促进城市的包容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然而,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的还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贯穿终身教育的始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学习型城市要促进绿色和健康、公平和包容、体面的就业与创业三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发展继续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绿色和健康、公平和包容、体面的就业与创业的任务,需要在我国继续教育的政策文件和实践发展中得到体现。
第二,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强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应用信息技术,采用现代学习技术,开展开放与远程教育。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传统的开放和远程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发展,凸显了我国利用互联网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优势。
第三,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教育类型方面,我国强调老年教育、社区教育、职工继续教育、职工教育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等。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社区学习、工作场所中的学习、失业人员培训、成人学习、成人培训、员工教育培训、建设学习型组织是一致的,关注行业、企业提供的教育和培训以及社区为各类群体组织的教育和学习。这正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即学校教育以后的各级各类教育。
第四,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所关注的人员群体方面,我国强调从业人员、老年人、农民工、失业者、低技能者、残障人士、居民、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新型职业农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学习型城市建设关注的群体是从业人员、妇女和女童、残障人士、移民和难民以及少数民族、失业人员、老年人、市民、无业青年、公共及私有部门员工。可以看到,我国继续教育服务的人员群体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的群体是一致的,特别关注从业人员、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学习。
第五,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学习资源方面,我国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和社会文化资源、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微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文化中心以及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继续教育就是要为全体市民特别是成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特别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这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发展中大国办教育的需求有关。
第六,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费投入方面,我国强调经费由政府/社区投入、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分担学习成本以及多渠道筹措经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公共预算、雇主专项财政补助以及雇主投入。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学习者分担学习成本和通过多渠道筹措经费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都是必要的。
第七,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体制方面,我国强调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以及建立终身教育监控机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建立保障全民终身学习的法律法规、完善公共政策和策略方针。两者都提出要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加以保障。
第八,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制度方面,我国强调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开展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建立个人学分账号和学分累积制度,这都需要通过学习成果认证得以实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强调学习成果认证及奖励体系是一致的。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重点任务。
第九,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志愿者活动方面,我国强调扩大志愿者队伍。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强调志愿者参与率是一致的。要建设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社会,在继续教育领域要充分发挥和分享成人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引导他们为社区和他人服务,建立人人既是学习资源的学习者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这样的氛围,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活动引导人们互相学习。
四、讨论
上文对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分析,这一部分进行综合的讨论。
(一)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终身教育体系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部分构成,继续教育是为学校教育后的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全民终身学习,人们结束了学校中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后要通过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继续教育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
(二)“互联网+继续教育”推动学习型城市的持续发展
“互联网+继续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现带来了契机,通过网络技术和移动学习,成人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深入推进和在线教育的繁荣发展,继续教育已经不再受学习场所、学习时间的制约,也不受教学主体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知识网络,知识付费服务日益受到青睐,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最终取得继续教育的学历证书或学分,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灵活性、个性化的特征。依托于互联网而出现的丰富多彩且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形式能够为全体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在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作用,为全体市民提供一站式、智慧化和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继续教育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建立和发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文化;在绿色和健康、公平和包容、體面的就业与创业三大领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离开学校教育的各类人员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尤其关注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开展网络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取得优质教育资源应用的最大效益,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完善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的阶梯;组织有关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和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志愿服务。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国际上的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从我国的政策文件分析,继续教育是为所有结束学校教育的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我国互联网发展处于前沿这一优势,助力继续教育为全社会人士开展个性化和智慧化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学习型城市建设离不开全民终身学习,这决定了继续教育在學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国务院. 2003-12-2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EB/OL]. [2018-10-1]. http://www.gov.cn/test/2005-07/01/content_11547.htm
国务院. 2007-5-8.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号 [EB/OL]. [2018-10-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0710/27737.html
国务院. 2016-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18-04-13].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教育部. 2004-2-10.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EB/OL]. [2018-04-13]. http://www.szrtvu.com.cn/files/djgz/sdsf/05.htm
教育部. 2010-07-2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018-06-12].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教育部. 2014-8-11.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 教职成〔2014〕10号 [EB/OL]. [2018-05-12].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5/201409/174804.html
求是网. 2017-12-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EB/OL]. [2018-10-1]. 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人民网. 2002-6-11. 中办、国办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EB/OL]. [2018-10-5].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3586/20020611/750416.html
人民网. 2004-9-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文)[EB/OL]. [2018-10-5].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Sep/668376.htm
人民网. 2005-10-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2018-10-5].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3781988.html
新华社. 2013-11-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 [2018-02-13]. 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2/c64094-23519137.html
新华网. 2015-5-23.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 [2018-05-1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
5383959.htm
新华网. 2015-12-16.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 [EB/OL]. [2018-1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117481089.htm
新华网. 2016-4-19.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8-10-3]. 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6-04/26/c_135312437.htm
中国网. 2002-1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8-10-1].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2-10/17/content_26821180.htm
中国网. 2003-10-14.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EB/OL]. [2018-10-1].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6/27/content_5426675.htm
中国网. 2006-10-1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EB/OL]. [2018-10-1]. http://www.china.com.cn/policy/zhuanti/sljlzqh/txt/2006-10/18/content_7252302_2.htm
中国网. 2014-08-18. 习近平:促进教育公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EB/OL]. [2017-02-13].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4-08/18/content_33271883.htm
CEDEFOP (2017, November 20). Global inventory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2017_Volume I: Thematic chapters. Retrieved January 2nd, 2018, from http://www.cedefop.europa.eu/files/2221_en.pdf
UNESCO (2012, November 29) UNESCO Global Network of Learning Cities. Retrieved 5 October 2018, http://uil.unesco.org/lifelong-learning/learning-cities
UNESCO (2013, October 21-23). Key features of Learning Cities. Retrieved 13 June 2018,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2/002267/226756E.pdf
UNESCO (2017, September 18-20). Global Goals, Local Actions: Towards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in 2030. Retrieved April 12th, 2018,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6/002607/260734e.pdf
收稿日期:2018-10-11
定稿日期:2018-12-05
作者簡介:张伟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院长(100875)。
许玲,博士研究生;聂少君,研究实习员。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100875)。
责任编辑 单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