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视域下归因理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2019-04-01晁梦雨

现代交际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

晁梦雨

摘要:作為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在带动学生思想观念革新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结合当前“锦鲤”转发热潮下隐含的归因偏差,探讨了如何将归因理论合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对于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归因理论 网络文化 “锦鲤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140-02

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较2017年末增长3.8%;其中,20~2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7.9%,占比最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作为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此大流量的多元网络文化冲击下,大学生这个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又极易跟风从众的庞大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极大挑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由此可见,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在这一时代任务上,归因理论以其自身特有的多维视角,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归因理论及其概念界定

学者徐妍将“归因”通俗地概括为行为的原因,用于指代人们根据相关信息和线索对行为或结果进行的分析。换句话说,归因就是人们找出行为发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有关外显行为的实验研究表明:行为者作出判断的方式与活动起因的归属有着很高的相关性。1958年,海德在其代表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归因现象和归因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其原因,或决定于外界环境,或决定于主观条件,只有首先搞清楚其根本原因是内在还是外在,才能有效地解释与控制个体的行为。

20世纪60年代后,琼斯·戴维斯、凯利、维纳等社会心理学家相继对归因现象做了系统研究。其中,维纳在海德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在维纳看来,个体行为的产生可以归结为多维度原因。通过对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这三个维度之间的系统分析,即可找到每一种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郝文清&吴远,2004)

二、“锦鲤效应”及其隐含归因

自古以来,锦鲤就被赋予了吉祥、成功、勇气的期许,极富祥瑞之意。然而,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锦鲤变成为一个似乎可以承载一切的神,能够保佑考试通过、股票大涨、旅途平安……塑造这样的神也越来越容易且可复制:人们纷纷许下愿望,只需要一张“锦鲤”图片作为载体。一时间,大量的自媒体平台掀起了转发“锦鲤”热潮,更有不少高校自媒体平台竞相发起“XX校锦鲤”,引起学生朋友圈大范围刷屏。在当下互联网流量时代的助推下,这类“低廉”的转发成为最常见的营销工具。通过抓住杨超越、信小呆这些热点人物,广泛制造转发和点击,进一步利用他们的“锦鲤效应”和读者的求好运心理,自媒体能够快速达到增加用户、增长流量、扩大影响力的目的,从而产生巨大的社群效应。

疯狂的锦鲤刷屏,刮起了无数人的一夜暴富梦,无不对自己也能成为这百万、千万分之一的幸运儿怀有无比的憧憬。然而,在这场“锦鲤效应”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开始把人生寄托于这份幸运,甚至当成功来临时,会形成“转发这条锦鲤帮助我实现了愿望”的信念,而忽视了个体在过程中所付出的其他努力。虽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当的自我暗示会让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好,但其可怕之处就在于,一旦当这份幸运兑现,当你如愿成为这只“锦鲤”,你会将成功归因为非个人倾向的外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而那些没有被幸福砸中的“普通人”,则会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客观外在等不可控因素,而不会反思是否付出了足够努力,或者自身能力是否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换句话说,“锦鲤效应”带给人们的隐含归因即是,运气、“人品”极大程度上是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且较之于个人能力等内部因素影响更大。维纳针对人们对成功与失败归因倾向的研究表明,若把成功归因于诸如“自己能力强”这样的稳定因素,会使人提高以后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而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诸如运气好或努力,有可能降低日后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周国韬,1988)在转发锦鲤的热潮中,这种不当归因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凭借转发“锦鲤”、“杨超越”等带有锦鲤属性的图片“裸考”通过各类考试的朋友圈每天都在刷屏,不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更成为年轻人想要躲避“自身缺少努力”的借口。

作为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在带动学生思想观念革新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自制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受不良网络文化及行为作风的影响而导致自我迷失,“锦鲤效应”下的错误归因就是一大体现。对此,研究并合理运用归因理论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将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而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

三、网络文化视域下归因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大重要理论,归因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教育学理论认为,网络文化产品的育人功能主要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搭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让公众能够接受熏陶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氛围,从而实现教育、激励和引导的目的。(董姜颖,2017)作为高校最基层的一线思政工作者,辅导员因其对大学生情况掌握全面,与大学生接触较为深入等特点,相对容易能获得大学生的信任,这就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归因倾向,在网络文化产品信息良莠不齐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运用归因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归因倾向,也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自我激励。归因具有动机的作用,或使其积极努力,或使其消极沮丧。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运气差等外界因素时,他会认为造成自己失败的条件是不可控的,进而认为自己今后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反之,当学生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就会对未来产生成功的期望,进而驱使他为了成功而努力提高能力;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学生会认识到是自己的能力与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带来了成功,从而会进一步增强其获得成功的期望。基于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尤为注重方法,既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内外因,建立起积极的归因模式,把工作、学习、生活的成败得失归因于自己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自己努力的程度,也要盡量避免归因偏差,加强积极暗示,避免让大学生过分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等内在因素,从而丧失信心。

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化产物,避免归因偏差。如今网络文化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以“00后”为主力军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思维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巨大的信息网络中,各类信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以辐射型飞速传播,由于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路径、区域较为集中且互相有着较高的交流频次,对新鲜事物往往充满好奇,长期影响下就会形成一种思想的真空和思维的退化。大家对于网络上频频出现的事物以“刷屏”的形式疯传,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往往会引发大学生的从众行为,“锦鲤效应”下大学生归因倾向与价值观的偏离就是一大体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锦鲤”这一网络文化产物,就是要引导学生:想要一朝圆梦,唯有着眼脚下。

此外,要严格规范校园网络媒体平台内容准入,努力做到舆论引导同声共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新媒体碎片化信息充斥眼球的时代,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的快餐新闻也充斥着大众视野。面对社会上众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校园网络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作为传播者,校园媒体需要基于媒介素养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传播信息的内容进行判断、筛选和把关,在此过程中为师生提取有效信息,实现正确价值观舆论的引导。对此,校园各网络媒体平台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增强选题策划,坚持内容至上,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摒弃数量和热点的叠加,情感上引发师生共鸣,内容上注重精益求精;另一方面,更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探索落实各类新媒体平台备案、审批制度,定期优化整合校园非官方网络媒体平台,纳入监管体系,在制度中进一步明确要求,详细列出官方负面清单,定期进行审核检查,以保障校园新媒体平台的正确导向与有序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归因理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思维多变,个性张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辅导员只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准确判断他们的行为归因,正确引导、及时矫正学生对个体行为形成原因与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原因的甄别方式,才能深刻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内外缘由,避免对他们行为的归因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姜颖.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化产品育人功能分析[J].文教资料,2017(7):58-59.

[2]郝文清,吴远.归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17-119.

[3]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7(3):4-5.

[4]王重鸣.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应用心理学,1981(2):20-22.

[5]佚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18(5):6-7.

[6]周国韬.谈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6):52-5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完善路径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互动探析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及行为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新时期网络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