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面临的挑战研究
2019-04-01李燕妮陈俊廷冯绮玲
李燕妮 陈俊廷 冯绮玲
摘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快乐生活的知心朋友,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由于特殊办学的滞后性,迟迟得不到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民办辅导员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民办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借鉴。
关键词:民办辅导员 专业化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26-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各类文化的碰撞使得大学生精神生活出现了多元化局面。相比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學生思想多元性更明显,思想更为活跃,加上民办之间抢生源导致学生素质较低,学生工作强度、难度进一步上升,种种因素使得民办辅导员的管理体制与队伍中的弊端逐渐显现,民办辅导员的素质和简单粗放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找出当前民办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方能对症下药,加快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一、民办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不重视,培训力度不足
辅导员岗前培训能增强其在本职岗位中的相应知识、能力和经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方式。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是采用公司运营模式,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势必会衡量投入与回报的比例,也就面临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实问题,为了节省办学成本,总是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在硬件设备的购置、学科带头人及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上面,辅导员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比较少。调查发现,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更多的流于形式,即使偶尔会举办一些辅导员的培训,但该类培训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内容也大多是零散的,经常今天一个专题,明天一个论题,没有任何关联;培训讲师通常是学校相关领导或是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开办讲座或上课,且没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可以随意请假,甚至将培训演变成“茶水会”,培训效果远远达不到要求。[1]更有一些辅导员因为报到时间晚,错过了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使得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民办辅导员队伍结构及管理制度不合理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与男女搭配失调
民办辅导员队伍出现“两多一少”现象,即年纪大的人员多,刚毕业的硕士生多,中青年骨干少。虽说年轻辅导员有激情,与学生年龄差不多,在交流上更具优势,但是,由于年轻辅导员刚刚进入社会,难免出现社会阅历和经验缺乏的问题,甚至对于自身的发展都存有许多迷茫,更别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引领了。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女性占据大部分,男性在求职时比女性选择更广,一般不愿意选择辅导员岗位,而女性辅导员有耐心、细腻,更有亲和力,大学生也更信服,工作也会较顺利地进行。然而,因为她们大多要面临着结婚生子,在这段时间内会导致空岗情况,新接任的辅导员需要时间熟悉班级事务,学生也需要时间重新适应。这样不仅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带来困难,也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二)选聘程序随意,专业背景复杂不对口
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大多是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但也有不少民办高校为节约成本,留用本校的学生干部。虽然留用的毕业生熟悉校园、校纪校规,可以节省不少的培训环节与费用,但毕竟学历是硬伤,这些学生理论水平不足,加上工作的对象是自己的学弟学妹,同事是之前的老师,在进行学生工作的相关事务时难免会放不开,缺乏创新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沿袭自己辅导员之前的经验与做法,也就没有活力可言,阻碍了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民办高校因为自身办学的局限性,应聘辅导员的门槛较低,没有专业方面的要求,只要有意从事辅导员岗位即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少之又少。然而,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和性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一般性质的工作。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要掌握马列主义、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不然,是难以胜任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的多样化,是当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迟迟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
(三)考核程序与职称评定不合理,民办辅导员发展前景渺茫
部分民办高校对辅导员缺乏明晰的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就算有些民办高校确实有一套考核及奖惩制度,其考核的重点并没有放在辅导员的实质性工作上,一般仅仅停留在对辅导员的显性工作层面,且过分倚重惩罚而激励太少,如民办高校辅导员的招生业绩、学生的出勤率、缴费率、成绩优良率、就业率、学生安全事故等都和辅导员的年底考评相挂钩,一旦出现不安全事件,则直接一票否决。许多民办高校将辅导员工作进行量化的指标,每月20篇谈心谈话、宿舍查寝12次等,在实际的人员考核中,这些量化的数字指标成为辅导员工作考核的主要参考标准,但并没有注重具体的工作实施情况,最后辅导员考核往往片面追求数据而忽视育人的本质工作。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大多只是初级职称,中级和与高级职称的辅导员少之又少,不能形成梯队效应。民办辅导员的职称评定难的原因是因为上讲台次数少、课题参与机会少,虽然很多民办高校皆鼓励辅导员上讲台,却又限定辅导员只能给学生上思想政治教育类、心理类或就业指导类的课程,这些课的课程少、课时少。[1]
加上辅导员琐事多,没有时间去做一些课题和科研,本来国家对民办高校教师评定职称就十分严格,即使是专任老师都感到压力,更别提辅导员了,这样就导致许多民办辅导员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若辅导员想要申报自己原本专业,那么与同院校的该专业老师比较,不管是从专业知识还是从科研成果都没有优势可言;若想申报思想政治类的称职,又竞争不过专职的思想政治教师,所以辅导员看不到未来,发展前景渺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办辅导员队伍的流动与不稳定。
(四)民办高校对辅导员多重管理,辅导员难以开展工作
目前,民办高校仍然沿用国内公办高校实行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原本采用这一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分工与责任,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与质量,可惜,事与愿违,现在的结果是基本上学校所有部门都可以指挥辅导员。在院系,辅导员的顶头上司有党总支书记、院长或办公室主任,这些皆能下达任务给辅导员,教学秘书则能安排辅导员监考,让辅导员传达各项教务通知与事务等;在学校层面,除学工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正常安排工作之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也习惯有事找辅导员,甚至保卫处发现违纪学生亦直接联系辅导员处理,但凡与学生沾边的,都一股脑全推给辅导员,很少提及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工作,正所谓本末倒置。因此,即使辅导员整日疲于奔命,却没能获得实际工作效果,往往游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外。
三、民办辅导员缺乏经济保障,职业倦怠严重、不稳定
由于民办高校创办历史不久,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抢夺生源,往往将精力与财力放在招生宣传方面、扩大校园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聘用退休知名老教授上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薪资水平上来看,辅导员的收入明显低于同级别的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每月只有少得可怜的薪水,没有任何的津贴。而且由于辅导员必须24小时待机,一有通知或突发事件,必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无形中也剥夺了辅导员的休息时间且没有加班费用或补贴,对于已经成家立室、有孩子且外地户口的辅导员,自己的工资收入最多能够养家糊口,根本无法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一旦家里老人、孩子生病或者发生其他事情,立马就陷入了困境。这些都加重了民办辅导员的不安全感,在缺乏激励条件下非常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辅导员的工作是需要担任者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只有这样方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若辅导员队伍更换频繁,则造成学生各项事务工作断层的现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难以为继。
四、民办辅导员琐事多,压力大,职责定位模糊
民办高校辅导员往往充当“政工人員”“行政干事”“教辅人员”“党政秘书”“团学干事”和“招生就业人员”。[1]在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不单需要处理院系的各项繁琐事务,如综合测评、评先评优、课室宿舍卫生检查、催缴学费、考勤、上传下达各类通知等,还要时刻留意并解决学生心理、生活上的困难。还必须处理许多其他工作,如统计数据、处罚违纪、推优入党和贫困生认定等工作。许多民办高校处于“成长”阶段,由于资金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选择采用“精简运营”的方式办学。所谓“精简运营”即在保证高校各方面工作能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尽量削减行政岗位的在岗人数,以达到节约办学成本,提高盈利的目的。[1]这种做法带给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巨大的消极影响,在压缩行政岗位的同时会形成一种误解,但凡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推给辅导员,导致辅导员每天忙于琐碎事务,无法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
民办许多辅导员除了做好分内工作,还要身兼数职,比如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心理指导老师、社团指导老师、年级组长等工作,且大都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出力不讨好”。有的教师认为,在高校里不授课的人不能算是老师,认为辅导员不是与之同列。机关干部同样认为辅导员工作可有可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浪费时间,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循规蹈矩不闹事,有没有辅导员进行管理其实都一样。民办高校的领导及职工对辅导员工作的曲解,致使辅导员严重缺乏职业认同感。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作为国家人才的思想引路人,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建设好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应该注重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找出其存有的问题,正视其面临的挑战,不断开拓新渠道、探索新做法。
参考文献:
[1]饶威治.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离职问题探究[D].华侨大学,2013.
[2]陈建甫.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张旻.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D].湘潭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