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体能合理安排高中阶段体能教学

2019-04-01胡滨陈世雄

体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体能学科核心素养

胡滨 陈世雄

摘  要:正确认识体能的概念,将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积极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休闲活动,增进健康,从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能状况是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发展体能是发展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和培养体育品德的重要基础。在高中阶段除了通过体能模块来掌握发展体能的原理和方法,还应在运动技能模块教学中加强体能练习。

关键词:体能;运动能力;体能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2-0004-03

一、什么是体能

“体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各类体育报刊和文献上开始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汇,这一概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之中,但它的定义仍然众说纷纭,各有侧重。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体能的解释是:“身體的运动能力,包括耐力和单位时间内运动的速度等。”这一解释反映了大众对体能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但与体育领域的认识相差甚远。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版)》中,对体能的解释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举起重物等)。”国内的多本词典和教材也都采用了类似表述。

在竞技体育视角下,讨论体能概念时常常会强调运动员体能的独特需要。如在运动训练学教材中指出: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教材中指出:体能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在竞技运动中体能是指完成高水平竞技所需要的专项力量体系及其相关的运动素质的综合。

在学校体育领域,2000年以及之前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没有采用“体能”这一概念,而是采用“身体素质”的概念。2000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指出: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增强体能的有效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课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自行选择素质练习的内容,并应结合各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全面安排和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2001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首次将增强体能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并指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在课程标准中将体能定义为:“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一定义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体能的定义相类似,主要是将“肌肉活动”改成了“身体活动”,从而与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相一致。但是对于体能的具体内容,则有了明显的变化。课程标准指出: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爆发力(注:在2001版课标中使用了“力量”这一术语,而不是“爆发力”,但在2017版课标中进行了修改。在大多数科学研究的论文中使用的都是后者)、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同时还指出:一些体能成分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在2003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于体能的这一系列观点基本延续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课程标准中体能概念,在国际上对应的术语通常认为是“physical fitness”,这一术语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常常翻译为“体适能”。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联盟(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简称AAHPER)开始使用这一术语以来,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不断发展,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一种定义是:人们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与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有关的一系列特性。还有的将体能定义为一种保持精力充沛、机敏完成日常工作状态的能力,并且能够避免过度疲劳,拥有足够的精力享受闲暇时间的追求和应对紧急情况。目前普遍认为体能应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技能有关的体能两大类,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是采纳了这种分类方法。目前,在《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第2版)》中提出应将平衡列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总之,体能(physical fitness)这一概念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并且主要是指向促进体育锻炼和增进健康,其目的是引导人们通过有针对性、积极的体育锻炼和娱乐休闲活动来增进健康,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此外,physical conditioning一词也常常被翻译为体能,例如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NSCA)就被称为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这一术语大多应用于专业健身和运动训练等领域,可对应为前文提到的竞技运动中的体能。但这一领域中用于发展体能的某些手段和方法,经过适当的调整,降低难度和要求,也可以用于促进普通人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针对核心区的练习和身体功能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广泛应用后,目前也逐步进入到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体能概念具有综合性和多维度的特点。所谓综合性,不仅是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综合,还兼有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的作用。体能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和发展体能的关键因素。高中学生通过科学锻炼获得良好的体能,对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和发展运动技能,参与体育竞赛和休闲娱乐活动,过积极有活力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长期下降的背景下,发展体能作为增强体质的关键因素应当被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二、体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在高中阶段发展学生的体能,还要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来把握体能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体能状况是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运动能力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从外在表现上可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对比基本运动能力和体能(physical fitness),可以看出二者的着眼点都在于日常的生活、劳动和运动,都强调要能够满足日常活动的需要;同时,速度、爆发力、灵敏、反应时等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也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体能状况是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体能是发展运动能力的基础

运动能力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分目标之一,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密切相关,是发展专项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例如跳远的空中动作常见的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等三种,这三种动作技术的难度依次加大,所需要的体能基础也是依次加大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下肢爆发力、核心力量以及协调性为基础,是难以学会挺身式或走步式跳远空中动作的。其次,体能还是运用和发挥技战术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有的人虽然能够做出某些技术动作,但难以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动作表现,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体能不足,发展体能可以改善运动表现。例如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参加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之后,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体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运动能力和比赛表现也随之有了明显提升。总之,没有良好的体能,就难以学习和掌握好运动技能,良好的体能将有助于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展示和比赛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运动技战术的学习和运用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体能的发展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为达到发展运动能力这一课程目标,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为实现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对相关技术的反复练习,对相关战术的反复演练,以及在体育比赛中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技能水平得到发展,进而促进运动能力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体能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专项的技术学练和比赛,虽然能够促进相关体能的发展,但是常常会存在不够均衡和全面的问题,此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补充性的体能锻炼,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三、高中阶段发展体能的教学建议

以上从体能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等角度对体能进行了分析,那么在高中阶段应该如何开展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呢?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主要有体能必修必学模块的教学,以及在各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中的体能练习。

(一)体能必修必学模块的教学建议

将体能的学习内容单独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教学,这是当前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变化,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于体能模块教学给出了6条教学提示,对于指导体能模块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在设计体能模块和实施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模块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体能模块,高中课程标准规定了11项教学内容,分别是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以及对11项体能成分的具体要求,这些内容对于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还要看到体能模块的学习对于实现健康行为目标中的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強适应环境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水平,以及对体育品德目标中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体能模块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中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载体和抓手,针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方面目标分别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法手段,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高中学生通过体能模块的学习在运动能力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和体育品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提高体能与掌握原理及方法相结合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通过体能模块的学习,不仅要发展和提高体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关的原理和锻炼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提高自己在当前和今后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在设计体能模块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掌握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以及锻炼计划的制订等内容。针对每一项体能成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练,练的方法是什么,如何举一反三,并通过课上的体验掌握练习的方法,在课下反复练习提高,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例如,在发展心肺耐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掌握通过心率来调控运动强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在课上加以运用,在课后用于指导自身锻炼。

3.全面而有重点地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能模块总共18课时,要求完成11项学习内容,涉及了发展体能的原理和方法,以及11项体能成分的基本原理和练习方法。11项体能成分在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能力的作用上各有侧重,如身体成分主要与健康有关,爆发力主要与运动表现有关;还有些体能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如灵敏性也常常被视作为反应、速度、协调和爆发力的综合体现。在设计模块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全面覆盖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增进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在安排具体内容时,应重点安排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尤其是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的原理和练习方法的教学,对于与技能有关的体能,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并尝试结合专项进行练习。

同时还要注意将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技能相关的体能相结合,合理安排一节课中体能练习的内容,以及练习的强度、密度和顺序。例如,可以利用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环节进行发展柔韧性的学习和练习,将平衡练习与下肢力量、核心区练习相结合;在一节课中应先采用游戏和竞争性活动的方式进行灵敏、反应、协调、速度的练习,再安排发展心肺耐力或改善身体成分的练习。

(二)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中体能练习的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指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在当前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背景下,通过改进和加强体能练习既是整个社会的要求,也对学生的终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要求。

1.合理安排体能练习的内容和运动负荷

运动技能系列模块中的体能练习既可以是一般体能,也可以是专项体能。所谓一般体能是指保持人体身体健康状况和基本运动能力的体能,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动作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练习。专项体能是指符合特定运动项目专项特征和专项要求的体能。多采用与专项技术结构和发力方式相符的专门身体练习或与专项技术与战术要求相符的专门手段和方法进行练习。在学习和发展专项动作技术时,可采用专项体能练习,以促进专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对于局部负荷较大的主教材内容,在安排体能练习时可以选择一般体能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确保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健康。因此,在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中安排体能练习时要充分考虑主教材的运动负荷情况。对于运动负荷不大的新授课,要适当加大体能练习的负荷,还可以在准备活动中就采用适宜强度的与新授技术动作相类似的专项体能动作进行热身,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于运动负荷较大的復习课或练习课,进行体能练习时宜控制好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以结合整理活动进行发展柔韧性的拉伸放松练习。

在设计体能练习时,还要注意要善于结合主教材内容所用的器材、场地来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内容,尽量减少队伍的调动,并做到“一物多用”。

2.练习安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经过体能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自我评估体能水平、制订体能锻炼计划并努力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体能状况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练习将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在体能练习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安排。

·不断改进和丰富体能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多采用趣味性、游戏性和竞争性的活动方式引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给出多种体能练习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练习内容。

·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身体能状况,制订适合自身的体能锻炼目标,确定自己的锻炼内容和方法,在进行10分钟体能练习时,经教师允许学生可自选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进行练习。

·体能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体能锻炼兴趣小组,在10分钟体能练习时各小组分别针对相应的体能成分进行锻炼,组内相互鼓励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王卫星.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Corbin C B,Pangrazi R P,Franks B D.Definitions:Health,fitness,and physical activity[J].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Research Digest,2000.

[4]Richard D.Olson, Katrina L.Piercy, et.al,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2nd edition[M].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体能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