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内部管理 提升衔接内涵
2019-04-01缪朝东
缪朝东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内部管理;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09-02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是全省首批开展中职与应用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试点的学校。自2012年开展试点以来,学校先后与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合作,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会计/财务管理4个中高衔接试点专业。在一开始项目不被民众认同的情况下,学校与对接高校一起强化过程管理,加强转段考核,采取淘汰制等管理制度,招生分数线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高度评价,成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助推力量。
一、问题导向,求根索源
(一)确立培养目标。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经过研讨、对比分析,我们确定该项目特色为7年专业培养下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学士+准技师”或“学士+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明确培养方式。为了真正达到培养目标,我们与合作学校明确了“相互合作、有机融合、共同协商、系统培养”的主体责任,确定了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三)形成培养体系。依托科学的课程体系,衔接学校与合作企业一起,按照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人才培养规律为依据,构建了“基础课程前移、专业核心课程后置、相关课程内容衔接”的新课程体系,制订并逐步完善了“七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梳理衔接内容。构建“七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最主要的是要梳理好衔接的内容。通过反复商榷,我们确定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实训条件、资格证书、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招生考试“十个衔接”。其中,课程教学内容衔接是核心。
(五)制定课程标准。围绕这个核心,在没有现成教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规范和明确教学内容,进而确定考核内容与方法。几年来,我们修订并完善了25门通识教育课程(含公共基础课)、20门学科专业课程和16门专业发展课程的课程标准,夯实了系统培养的基础。
(六)确定评价方式。质量评价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七年一贯制培养中主要涉及转段评价及毕业评价。转段评价相当于高考录取,合作双方制定了科学、规范、严格的转段审核方案,从确定考核要求、严格过程管理到规范审核程序,以高考招生要求为范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核心课程考核、技能要求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毕业评价也根据有别于其他类型本科生毕业要求的标准来评判。
二、优化管理,提升质量
(一)建立保障制度。我们与合作学校共同制定了《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在招生入学、学籍管理、成绩审核、质量监控、转段要求、评价考核等方面制定了實施性方案,做到既规范又有章可循。
(二)优化内部管理。学校在对接高校的指导下强化内部管理体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一是成立本科部,更好地从学制衔接、学籍转移、质量控制方面加强督导和管理。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为衔接班选配教学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三是将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创设新颖的试点班教学模式。四是强化课后辅导,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弥补衔接班学生因为进行专业实验实训而导致的文化基础课程课时的不足。五是对衔接班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进行统一备课,第三方出卷考核,每月进行月考。六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学生思想工作会,通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七是引入淘汰机制。对于达不到转段要求且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在多次教育无果的前提下,动员其退出试点班,转入普通中专班。
(三)形成衔接机制。学校与对接高校建立了每月工作例会制,在项目管理、学制对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研讨、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衔接沟通机制,并且实现了专业教师的互兼互聘,合作双方共享实训设施。在校企合作方面,两端向对接学校各自的合作企业延伸,创新“企—校—校—企”合作模式。
(四)加强过程督导。对接高校全程参与中职校的教学过程,每学期有定期教学调研、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师生座谈会,核心课程由第三方出卷,其他课程考核高校参与监控。中职课程的考试按照高校要求规范命题、批卷、结分,并进行全面核查,确保教学质量。
(五)强化科研引领。我们确立了科研引领策略,通过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经验总结、论文评比、教材开发等,把试点推向深入。
三、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2019年,七年一贯制的第一届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接受检验。我们满怀信心,相信中本衔接肯定会有自己的培养特色。回顾试点历程,笔者感觉还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做好顶层设计,及早破局。要在制度建设、政策引领上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调动高校、高职院、中职校的积极性,尤其是要通过政策来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这是破局的关键。
(二)确立项目定位,形成常态。建议及早定位,让中高职衔接项目从试点变为常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三)做好高位指导,确立规范。目前全省存在不同的试点项目、不同的对接学校、不同的理解定位等,这导致试点项目间发展极不平衡,水平差异较大,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适度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质量监控,还需做好高位指导,确立规范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