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群体闲暇方式分类研究
2019-04-01吕静波
吕静波
摘要: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积极、向上、正面的群体,他们除了学习时间外,个人闲暇时间较多,又敢于尝试新事物,所以他们的闲暇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特征,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分析基础上,阐明该群体思维方式及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的新特点,以便提升他们的人格,促进积极人生观、世界观、信念系统的形成。
关键词:闲暇方式 特色 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44-02
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在文化素质和修养方面高于社会其他群体;高校优美的育人环境又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高校独特的文化底蕴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了吸引力;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在集体中完成,共同上课,共同居住,所以他们的闲暇方式也多存在于集體氛围的互动之中。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根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来决定的。大学生的时间基本可以分为上课时间、课外时间。所以大学生的闲暇就是研究课外时间。但课外时间也不完全等同于闲暇,因为在课外时间还有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准备、学校要求参与的活动和正常生理需要的时间,等等。因此文中大学生的闲暇是在生存问题解决后,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完成学业任务和学校要求完成的各种活动以外的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大学生群体的闲暇与其他群体的闲暇区别
(一)闲暇时间充足
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课业负担减少,每周课时大约为25课时左右,同时没有作业负担,保证课上理解就好,而且并没有升学压力。同时周三或者周五下午基本安排学校活动。大学生住宿在学校里,省去了其他人必做的家务劳动时间,在其他方面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小,所以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丰富。同时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期,正是体力和精力最好的时期,很多大学生利用个人生理需要休息的时间,从事闲暇活动,依此,其闲暇时间的相对量又增加了。
(二)场所有所不同
社会其他群体多是住在自己的家里,闲暇时间主要在家庭中渡过。大学生则住集体宿舍,吃集体食堂,活动场所是在大学校园。
(三)活动的内容有所不同
社会其他群体限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和客观条件,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大多是逛街、社会交往、做家务、浏览手机、购物和休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则是更多的倾向于娱乐、学习新知识、体育运动和朋友交往等,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
二、大学生的闲暇方式分类
(1)娱乐,是大学生闲暇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的表现形式为:看电影、听音乐、唱歌、跳舞等。这类活动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增强智能,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和优雅的礼仪风度。是很多个人兴趣爱好的延伸,使人精神放松,同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2)求知,主要是读书看报、学习充电、提高知识含量的角度。包括阅读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参加学术讨论会、交流会等,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参加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路。广泛地读书加深了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如在读书中通晓了社会、思维、自然的规律。读书、学习、研究活动,对于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体育运动。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目前大学生闲暇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各种竞赛类和田赛类项目。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交往活动,主要是人际交往,面对面的交往。是闲暇方式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大学生年龄相适,心理水平相同,经历处境相同,易于形成共同语言。因此,他们的交往活动频繁、普遍,而且类型颇多。最常见的有以地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同乡交往;以宿舍为单位建立起来的同室交往;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建立起来的情感交往;以共同的爱好,如摄影、音乐、书法等建立起来的兴趣交往。还有恋爱关系;节日聚餐、生日请客、促膝畅谈、相互切磋,等等。广泛的交往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微型的社会人际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交往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活跃学生思想,增长知识和才干。交往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狂喜、愉悦、郁闷不平等情感,可在情意相同的交往中得到宣泄和分担,达到感情上的互补,维持心理平衡。
(5)网络,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微博、微信和QQ空间,这里不仅可以晒各种自拍、美食,如何能在网络互动给他们提供更多良性选择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社交、娱乐、购物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天用来上网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而且多数大学生也认为网络自媒体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网络也更多地演化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网络正成为大学生最亲密的伙伴,成为他们生活中尤其是闲暇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旅游和健身。旅游健身现在成为大学生时尚的闲暇方式。现在多数学生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不仅能强化大学生个人情操的培养,也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今后就业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
(7)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目前大学生集体消费闲暇时间的方式之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包括社会宣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活动、讨论会、辩论会等。同时很多大学生也利用这个时间做兼职,解决家里的一些经济压力等。
闲暇方式的选择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尽管都属大学生群体,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闲暇方式。通过以上的研究能够得出,始终能够保证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闲暇时间占领大学生的闲暇时光,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闲暇的选择对大学生、高教本身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闲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闲暇素养和生活质量。鉴于我国闲暇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更应该通过多学科领域的相互合作,推动大学生闲暇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J·曼蒂等.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曹玉霞,秦克寅.新时期大学生闲暇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J].理论学刊,2008(12).
[3]孔雯.大学生闲暇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甘春华,罗明忠.中外高校办学特色的比较及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5]陈英.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五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54.
[7]刘海春.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休闲教育目标[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2):95.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