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立德树人 培养五育人才
2019-04-01梅纪萍袁蓉唐月慧郝杰
梅纪萍 袁蓉 唐月慧 郝杰
摘要:扬州旅游职业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并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积极推进联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职业院校;育人体系;联指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45-04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院将育人路径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内容,提出了“三全育人”联指工作模式,即院领导联系二级院系(部)、中層干部联系班级、党员指导宿舍、教职工帮扶困难学生,层层递进、级级落实,真正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使得学院“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有路径、有方法、有抓手。学院育人成果显著,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多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生在全国、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多项。学院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委、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单位的人才培养及供应基地,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及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办法》,落实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进课堂听思政课制度;出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校园实施办法》,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制定《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模范评选。通过举办师德报告会、新老教师结对等形式,完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着力构建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学校将科研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开展学党建思政专项校级课题申报,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积极组织开展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座谈等活动,科研氛围浓郁。完善对课程教材、讲义编写工作的管理审核,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扬州4·18国际经贸旅游节志愿服务、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志愿服务、世界运河论坛志愿服务等,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开展“感动旅院人物”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开设“旅院讲堂”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组织国学经典文化诵读展示,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增进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和热爱。开展扬州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立扬州工艺品非遗文化展馆,设立大师名师工作室,聘请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通过开展“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阅读“网络名篇名作”、网络安全与法制宣传专题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网络行为习惯。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站,从专家教授、深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骨干中选拔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做好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大力传播正能量,唱响网上主旋律,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开展“心语心愿”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建设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团队,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对每位学生心理健康“建档立卡”。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按照精干高效、科学合理的总体要求,做好学院机构设置和人员调整,明确岗位职责。配齐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每个二级院系(部)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设有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推进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制定育人业绩绩效奖励考核办法。每年开展“联指工作先进个人”、“三全育人”管理示范岗评选。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学院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订《“三全育人”示范院系、示范岗评比实施方案》,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鼓励学生参军入伍。开展“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节约型校园和绿色校园建设。加强图书馆建设,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每年开展“三全育人”服务示范岗”的评选。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进一步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资助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保障体系,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发奋成才、自助助人。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在校内开展宣讲活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加强党对学校全面工作的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推动学院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制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构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制定《共青团改革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的载体和方式,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凝聚力。
二、积极推进联指工作
(一)建立联指工作体系,构建联动育人共同体
学院构建联指工作制度,将联指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整体思维进行联指工作的顶层设计,成立联指工作协调机构,深化理论研讨,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三全育人”示范院系、示范岗评比办法》,编制《育人工作手册》,公布联指工作岗位,实施有关联指工作层层递进、级级落实。
(二)明确工作步骤,落实联指工作任务
1.走访调研,排查问题。由党办、组宣、学工、团委等多部门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通过深入二级院系(部)、班级、宿舍、食堂,通过走进教室听课、走进寝室与学生谈心、参加学生活动、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查找当前师生家长反映强烈、制约学院育人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
2.梳理问题,确定项目。走访调研组列出需要重点联指的岗位任务,在全院进行宣传动员,学工部门牵头组织做好联指岗位安排工作。申请参与联指人员填写《联指工作申请表》,自愿申领一个岗位,如参与常规检查,结对指导重点班级、宿舍,帮扶指导“三困”学生,结对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等。
3.联系指导,解决难题。联指参与者对照岗位任务,定期做好联指工作。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及时填报《联指工作记录表》,并积极帮助二级院系(部)、班级、学生寻找原因,协助制定整改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
4.督促检查,整改落实。各相关部门对联系点的工作负有检查督促责任,对照联指工作具体目标、任务,定期对联系点进行检查,确保联系点工作责任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
5.以点带面,提升成效。学院开展“联指先进个人”“联指示范点”评选工作,每位联指工作参与者自查联系点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反思,通过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推动育人工作全面提升。
(三)围绕“五个坚持”,确保联指工作效果
1.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联指。 聚焦育人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群体、薄弱环节,破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其他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坚持走动走访,推进实践联指。联指工作中注重傾听师生、家长的“声音”,在走动走访活动中,及时回应学生、家长、班主任的关切。
3.坚持全员参与,确立项目联指。每位联指参与者至少要申领一个联指工作任务,确立一个联指工作岗位。
4.坚持抓细抓实,形成常态联指。瞄准育人工作、思政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逐步推动问题改进落实。
5.坚持协同联动,强化合力联指。建立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办、组宣、学工、团委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建立考核体系,将联指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指标”。
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联指工作全员参与,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广大党员干部、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联指”工作。聚焦育人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群体、薄弱环节,破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其他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院共设立结对班级、宿舍,帮扶“三困”学生,指导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联指”育人岗位360多个,全院共有140余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申报参与“联指”工作,将育人工作做到细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文化育人彰显特色,以文育人成效显现
学院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挖掘育人内涵要素,提出“仁能勤正”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育人路径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打造“仁”文化体系,营造“爱人助人”的浓郁文化氛围。积极参与国家帮扶计划,主动关爱“三困”学生,通过学费减免、贫困补助、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给予经济困难学生以资助;通过建立专业社团、技能辅导,给予学习困难学生专业上的帮扶;对于心理困惑的学生,通过建立院系两级帮扶体系及开展“联指”活动,给予心理困惑学生以引导。
打造“能”文化体系,营造“崇尚劳动”的浓郁文化氛围。学院塑造了伊尹、“扬州三把刀”等塑像,挖掘历史典故、追溯文化渊源,运用图文形式展示烹饪、美容、美发等专业技能发展史,对学生进行专业历史教育,专业氛围浓郁。
打造“勤”文化体系,营造“勤奋刻苦”的浓郁文化氛围。在学生中开展“六个一”(一个奋斗目标、一则信奉的格言、一个崇拜的人物、一个闪光点、一个爱好、一个人生计划)的学生个人文化名片评比表彰活动,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制订规划、成就自我。
打造“正”文化体系,营造“据正治校”的浓郁文化氛围。倡导“品行端正、老实做人、踏实工作、认真做事”的做人原则和“理想正、目标正、做人正、干事正”的做事准则。
(三)素质教育多维立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育人主体、客体、内容、环境等视角,不断完善学院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构建素质教育主体网格,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化;通过构建素质教育客体网格,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整体化;通过构建素质教育过程网格,实现学习、见习、实习的整体化;通过构建素质教育内容网格,实现专业、人文、素养的整体化;通过构建素质教育渠道网格,实现教学、实践、文化的整体化;通过构建素质教育阵地网格,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整体化;通过构建素质教育评价网格,实现自我、学校、社会的整体化。
学院打造素质教育的四维路径: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会实践拓展素质、行为习惯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育人品牌。素质教育渗透于理论课教学、实训课教学、早读课、晚自习、宿舍管理、主题班会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习生素质提升、周六素质拓展、校园文明检查、文明就餐引导等,全方位立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