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传奇《聂隐娘》中的道教色彩

2019-04-01吴晨璐

文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聂隐娘唐传奇道家思想

内容摘要:唐代小说称之为“传奇”,始自晚唐裴鉶《传奇》一书,其中《聂隐娘》一文影响尤为重大。《聂隐娘》刻画了个性张扬、武艺高超、潇洒不羁的主人公形象,多处细节反映出这是受道教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本文试从人物生平时间维度入手,探讨《聂隐娘》的道家思想及其意义价值。

关键词:唐传奇 《聂隐娘》 道家思想

在唐传奇中,侠女形象首次作为一个群体绽放,成为文人笔下重要的描写对象。《聂隐娘》是唐代裴铏创作的唐传奇,原载于《传奇》,后收录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四。[1]作者裴铏,具有鲜明的道教思想倾向,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就录入了他的《道生旨》一文,主要是讨论神仙出世的思想。《聂隐娘》在唐传奇中具有重要位置,刻画了个性张扬、武艺高超、潇洒不羁的主人公形象,多处细节反映出这是受道教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结尾处隐娘放弃人世间的名利和家庭的温情,飘然归隐至山林,有种诗仙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的宁静淡泊、潇洒不羁。

一.《聂隐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国有儒、佛、道三大宗教,然而从历史看,道教无疑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宗教,其发展史自春秋战国以来贯穿我华夏2000余年文明史至今。何谓“道”?道家祖师老子的《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之母。

道教影响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图景,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就会“天下自正”,实现无为而无所不为,从而出现经济繁荣、太平盛世。

道教影响着国民性格。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学,激励国人刻苦磨练、知行合一,为求道得道而努力探索、不懈奋斗;道教贵生乐生、逍遥洒脱的精神,塑造了国人热爱生活、求真务实的品性;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准则,形成了宽容谦让、包容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道教积极“收编”民间俗神、吸取神话传说,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如盘古、女娲、妈祖、关公、观音等,使民间信仰融入浓厚的道教色彩,从而使道教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道教的兴盛不仅促成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孙思邈的《千金方》、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等促进了医药学、内丹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唐传奇《聂隐娘》也带着鲜明的道教色彩。裴铡就“素习道教”,所以《传奇》一书中多为记载“神仙恢橘事”。《传奇·聂隐娘》虽不是叙写神仙之作,但作品中流露出的仙丹法术、隐逸思想等,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

二.《聂隐娘》中的道教体现

唐传奇《聂隐娘》塑造了个性张扬、武艺高超、潇洒不羁的女性形象,读下来让人不仅拍案称快而且心向往之。虽然也有儒、佛、侠等思想渗透其中,但道教色彩尤为浓厚,结尾聂隐娘历经万千终归隐,有一种“且放白鹿青崖间”的豪放悠然。下面我将把聂隐娘生平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析体现道家思想的细节。

1.年少学艺和自主择偶时期

聂隐娘是被道姑带走的,《聂隐娘》中聂隐娘的师傅作为尼姑是属于佛教,而那些法术则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杜光庭就在《道藏·仙传拾遗》提到:“术之于道,相须而行。道非术无以自致,术非道无以延长。若得术而不得道,亦如欲适万里而不行也。”[3]术和道向来是相伴而行,相辅相成,聂隐娘的师傅就是借助这些“术”得以修道。

仙人在人间寻求贤徒,与道教的度脱凡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因为隐娘身上具有修道的天赋和特质,所以尼姑不顾其父阻挠、偷去天赋异禀的隐娘。道教在唐朝是国教,所以聂隐娘被带走是为了被训练成刺客服务于朝廷,对付政敌和叛乱者。此外,道家主张炼丹服食。隐娘最开始学艺时,在“尼与我药一粒”之后,渐觉身轻如风。炼丹服食正是道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道家主张入山修道,而这在聂隐娘最开始学艺时就有描写,聂隐娘学剑的场所正是在山林之中,葛洪《抱朴子·明本》称:“求仙者莫不飘然绝迹于幽隐处”,“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4]可见,修道之人讲求环境的静谧、洁净,力求远离俗世喧嚣。

后来隐娘功成回到家中,选择偶然路过的磨镜少年作为丈夫。“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磨镜少年只有磨镜的本领,并非世俗意义上的优秀配偶人选,聂隐娘却当即就认定他,全然不顾家人的阻拦。这又是为何呢?从道教的角度,根据隐娘年少修道以及后來种种潇洒出世之举,我们会因此联想到唐时道教之风的盛行。道教大家葛洪曾在《抱朴子》里提到镜子神奇之处,如道士入山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魅不敢近,道士造镜就为了借助其神奇力量进行修炼,道教对镜子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衍生出“镜道”一词。[5]隐娘择磨镜少年为夫,可能就有以镜修道的考虑。除此以外,少年和聂隐娘都能操控纸驴,这个细节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这样看来,隐娘和少年对道教修行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磨镜之人结合,为她提供了修道的工具和渠道,大大有利于其境界的提升以及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2.弃暗投明时期

聂隐娘决心替魏帅除去与他不和的刘昌裔和丈夫二人“各跨白黑卫至门”。驾驭黑白卫这个细节,作者可能借鉴了《明皇杂录》中所录的道家张果之事:“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6]这折纸成驴之术应属于道教术法。之后,隐娘亲自见到了刘昌裔,却突然做决定,由魏帅的刺客,变为刘昌裔的随从。原因很简单,即“服公神明”, 隐娘佩服他预知未来的手段。刘昌裔问她所需,她说每日 “二百文足矣”,可见其并不奢求富贵的生活。不受父亲长官的管辖,只相当于其门客,为其杀人时见刘昌裔能力高超,即刻决定投靠。隐娘不以政治背景、势力强大作为效忠的前提,只是崇尚其人品和才能,这里体现了出世潇洒、淡泊名利的道教色彩。

弃暗投明之后,有个聂隐娘与精精儿交手的场景,“半宵之后,果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良久,见一人望空而踣,身首异处”。二人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借助兵器正面打斗,而是化成了奇异的红白两条幡子攻打对方,最后精精儿被聂隐娘杀死,身首异处,她的尸体也被隐娘用药水化掉,毛发不剩。这个情节明显带有民间道教方术色彩。

3.云游四海时期

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是道家始终追求的理想精神状态,他们希望能够融入自然,不为尘世所累,于是人迹罕至的山林成为道家高人修行的最佳去处。如裴铡《传奇.陶尹二君》中陶太白、尹子虚两位老人在芙蓉峰寻访到神仙,《传奇.文萧》篇中书生文萧在钟陵西山遇到仙女。《聂隐娘》中,聂隐娘救了刘昌裔的性命,却拒绝其同去京城的邀请,而选择潇洒离开,隐居山林,寻访至人。知遇之恩并不能使隐娘放弃自由,刘“自许入觐”,聂“不愿从焉”,聂隐娘似乎对人世间的家庭温情并无过多眷恋,她请主公刘昌裔给了丈夫一个职位,随即飘然离去,道家的隐逸思想展露无疑。

刘昌裔死后,她鞭驴至京,在柩前“恸哭而去”,这说明她也受儒家思想影响,同时还有侠骨柔肠的“侠”精神。

数年后,隐娘川中栈道上偶遇刘昌裔子纵,“出药一粒,令纵吞之”,这个细节带有道教色彩。后者“遗其缯彩”,她“一无所受,但沉醉而去”,清心寡欲,不图寸报。由“侠”而“隐”,是中国文人的理想,在这种人生模式与人生境界中,道教的思維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

三.结语

聂隐娘跟随老尼之时,未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故而一味盲从老尼之命行刺,失去自己的选择意志;其后隐娘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自主选择跟随刘昌裔,两次救其性命,并以丹药延长刘纵寿命。从开始的杀人到最后的救人,隐娘完成了刺客向侠客的转换。与唐代叙写侠女的作品多写实不同,《聂隐娘》中行侠和格斗的场面具有奇幻色彩,道教典籍是其创作源头,而对这些道教术法的借鉴与运用,又大大增加了《聂隐娘》的神异性。通过《聂隐娘》中的道家思想,我们看到道教在唐朝的盛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唐传奇的魅力恰是在于它具有中国文学早期的古朴气息,它不如唐诗那般典雅精致,也不像晚明、晚清、民国时的文学那样偏于探讨人情世故和家庭伦理,而是多有天马行空、离奇荒诞的情节,充满夸张而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尤其在今天看来,那是中国人少有的恣意飞扬的文学阶段。

参考文献

[1]李穆南,郄智毅,刘金玲主编.古典小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6.

[2]饶尚宽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5.

[3]道藏[M].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4]龙春艳.《聂隐娘》研究综述[J].大东方,2018(03).

[5]刘佳宁.聂隐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6]郑处海著.明皇杂录[M].唐宋史料笔记从刊[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0页。

[7]张鹏振,张祥平,邹志生主编.大学语文新编(第4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1,第140页。

(作者介绍:吴晨璐,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701班学生,研究方面:中国古代文学、跨文化交流、蒙学)

猜你喜欢

聂隐娘唐传奇道家思想
论《儒林外史》对传统侠客形象的解构和重塑
从文字到影像:“聂隐娘”的解构与重建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