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019-03-30周卫锋
周卫锋
【摘要】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首先概括分析了初中数学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升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水平,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127-02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
(一)形象数学思维
在当前的新课改初中数学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形象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外部的物体形态进行空间思维的一种能力,在空间几何问题上应用较多。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碰到空间几何问题时,学习的难度较大,这也表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空间数学知识非常重要。比如在学习“视图”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外部特征进行抽象的空间想象,得到该图形的空间视图。由此可见,必须要具有了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够完成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
(二)抽象数学思维
抽象思维是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本质思维特征,也是要求初中生必须要重点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几乎穿插在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此,新课改标准也提出了重点掌握的要求。可以说,学会抽象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数与形”这一章节的内容,学生要想能够在数字和形状之间正确转换,就必须要学会抽象思维能力。初中生正是大脑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对于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统计性数学思维
统计性数学思维也是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标准中要求学生明确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统计性思维是统计学内容数学知识学习时用到的一种重要思维。在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网络化、数据化,使得数据统计与分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统计性思维,对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学习与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性数学思维。
(四)推导性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要完成这一学科的学习,必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推导能力。在新课改教学标准中,对于这一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表达时,逻辑清晰,条理。推导能力也是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数理推导,贯穿于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比如,数学公式的计算,本质上便是一个推导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必须要重视对推导性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找准思维突破口,提高学生思考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找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提高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积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不同,学生必须愿意思考,才能通过数学知识或问题的引导,培养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需要教师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
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实际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思考,可通过两根木棍演示平行、交叉等不同的内容,然后与具体的数学理论知识相融合,具体讲解判定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相关的定理,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重视品质教学,提高数学思维开阔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运用理解数学定理、公式等理论知识,进行推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品质,能够真正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里的品质强调的是学生思维的水平,智力水平等衡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托,在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刻性与开阔性。
比如以数学教学中绝对值、平方的相关知识为例:
|x+y-5|+(xy-3)2=0,求x2+y2的数值。
在这一问题中,一般学生的思维是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x和y的具体数值,然后再计算x2+y2的值。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由于绝对值、平方的数值都不可能为负数,而等式为0,表明两项全部为0,即得到x+y=5,xy=3。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x+y)2=x2+y2+2xy,x2+y2=25-6=21。所以,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修要重视教学品质,通过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刻性、开阔性。
(三)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思维自主性
在新课改标准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重要要求,而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具有基本的自主性思维。这种自主性思维包含了发散性思维、举一反三等思维能力。数学本就是一门发散性思维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现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数学教师对此应该重视课堂中对学生自主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自主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具有重要帮助作用。
以空间几何问题为例,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G点是CD边上的动点(不与C、D两点重合),现以CG作为边作正方形CEFG,与BG、DE相连接,探究BG、DE之间的长度关系与位置关系,如图1、图2、图3所示。
(1)猜想图1中BG与DE的长度关系以及位置关系。
(2)在图1中,将正方形CEFG绕C点任意旋转角度a,得到图2、图3,请采用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旋转后(1)的结论是否仍可以成立,以图2为例说明判断依据。
在该案例中,(1)种的问题可直接运用正方形的等边性质和三角形全等性质得出答案,而对图1进行旋转后,尽管受到动点的影响,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并不固定,但仍然可以根据正方形的等边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SAS定理,判定△BCG≌△DCE,然后即可证明结论。
三、结语
新课改标准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伟斌.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8(10):66-67.
[2]马建华.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47.
[3]刘军.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學中的分析[J].才智,2017(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