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诚心诠释教育的真谛
2019-03-30卑晓宁
卑晓宁
摘 要:作为老师,应当是爱的使者,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应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学生,才能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关键词:爱心;诚心;教育真谛
我于2009年毕业于鞍山师范学院数学系,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我在高中时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三尺讲台上已有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五年,虽然每天面对的是重复的思绪和行为,但我深感其乐融融,充实又精彩。正如我所说的:要想干好这份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有爱心和诚心。
我教过的班级曾经有个学生,叫董×,刚开学时,学生自制力很差,学习成绩也非常差,几乎每天都被老师批评,发现之后我及时地找到他,并向其他学生了解情况。原来该名学生父母离异,他与下岗的父亲生活,而且父亲没什么文化,所以不怎么管孩子,也不会管孩子,以致孩子的学习、生活无人照顾。我了解情况后,耐心地找他谈心,不谈人生,不谈理想,只谈他的兴趣爱好,用我的爱好引导他,让他敞开心扉,最后同他讲了做人要有原则,什么能做、该做,什么不能做、不该做,并走访孩子的父亲,叮嘱孩子的父亲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在校期间我经常过问这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他的距离,在经济上也适时给予这名学生帮助,让他真正感到老师是他最亲的人,最信任的人。后来这个学生要参加中考了,说没什么可报答老师的,就希望中考数学成绩能及格(考试从来没及格过),为了这次中考,董×比任何同学都用功,都卖力,因为他知道这是报答老师的最好礼物,当他拿着及格的数学成绩单站到我的面前时,四目相对,没有语言,有的只是扎根在彼此内心深处的师生情。孩子毕业以后,我并没有就此断了对他的关心,还是适时与他联系,了解他的近况。这以后我每次看到孩子父亲,他父亲总说,孩子可想可想您了,听了家长的话,我非常感动,从内心感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爱心活水来”。唯有爱才能耕耘荒芜的心田,唯有爱才能播种希望的春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爱”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这一直是我工作的座右铭。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家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多年来,我努力做到: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我经常利用间操休息和中午的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特别是对那些失亲生,询问他们跟谁生活,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还经常拿钱给那些忘记带午饭钱的孩子买饭,并且每次买药的时候都特意多开一些常用药放在讲桌里应急。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从孩子的话语中得到回报,从家长的言谈中得到安慰。
我,一个充满激情的同志,从登上讲台的那天起就已下定决心,诚心誠意干好这项工作。在我的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所以我认为在一个班级里越是后进生就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要教育好这样的学生,只有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少年儿童虽然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但是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他们具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小皇帝”的特殊的个性心理。我从实践中体会到:除了掌握他们共同本质特征外,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个人成长的不同经历,了解他们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只有了解这些情况,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
我班原有一个调皮学生叫齐×,整天无所事事,还经常与一些同学打架斗殴,课堂上也从不安宁,自己不守纪律,还经常扰乱别人。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都不做。无论老师还是班长检查作业他都不在乎,反正躺在泥里不怕水,谁都拿他没办法,就连家长也是无可奈何。面对此现象我并没有用纪律和制度处罚他,而是对学生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我了解到这个学生是因父母离异而寄居在姑姑家里,家人的宠惯使其养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涣散、不求上进的习惯。于是我先找了这个男孩亲切地与他交谈,表扬了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时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协助班长管好自习课的纪律,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并对老师说:“老师你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随便打闹,而且经常监督本班的同学,遇到同学之间发生口角,他就马上加以制止。
我凭诚心执教鞭,换取的是学生的信任,而且这种信任是相互的,在2017年我所带的七年三班在十七中学开启了无人监管的先河,无论老师在与不在,完全是一个样子,早自习由班长安排各科代表进行小考及监考,中午时间由班长安排值日班长对本班一天以来的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批评和表扬,培养他们自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工作协调和组织能力。
润物细无声,我愿以我无怨无悔的态度,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演绎我教育教学生涯中最完美的华彩乐章,放飞我希望的梦想。
参考文献:
[1]董文建.教育的真谛:诚心、爱心、耐心[J].中学教学参考,2013(6):99-100.
[2]梁永.责任无声至爱无言:用爱心诠释教育的真谛[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24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