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30甘日达
甘日达
摘 要:继新课程改革之后,化学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新一轮的创新改革,将趣味性实验融入化学教学中,就是对新课改积极响应的最好印证。趣味实验操作上简单易学,化学现象一目了然、时间简短有效,这些鲜明的特点正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趣味实验;高中化学教学;运用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顾虑到高考升学的影响,常常只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无暇花大量心思在化学实验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对化学知识的概述与结论,实验操作的缺乏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对化学知识做到深入了解与消化,难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趣味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途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化学实验课,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教学基础,教师讲解化学现象形成原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殊不知,在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灌输于学生后,学生便会下意识地将化学课堂划分在难学的档次,以至于接下来的实验缩手缩脚不敢操作,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与行动力。化学教师不妨换个教学方式,让趣味实验先行。先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辅以理论知识讲解。
例如:大家常见的玻璃制品。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播放一段人工吹玻璃气泡的短视频。生活中常见的玻璃都是坚硬的、透明的,而视频中呈现的竟然有软软的、彩色的,打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加深了他们对玻璃的兴趣。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玻璃粉末,将少量的蒸馏水放入试管中,振荡过后,加入1~2滴的酚酞溶液,让学生观察此时溶液的颜色,可以明显看到溶液为淡红色或红色。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玻璃中可能有什么成分”,待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总结答案:“玻璃粉中可能含有硅酸盐,可溶性的硅酸盐容易水解,水解后,溶液呈碱性。”这样于趣味中操作的化学实验,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2.拓展想象空间
趣味实验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人教版高二化学第四单元的课文中讲到化肥这一课题,我们以硝酸钾为例,在学生的意识中,硝酸钾常被用到田地作为施肥的元素,另外还可以制造烟火,由此教师引申做一个有关硝酸钾的趣味实验“燃烧生字”。教师准备好毛笔,蘸上硝酸钾饱和溶液,在纸上写一行字,再准备一个烧红的大头针,用针尖韧带扎入写过字的笔画上,当出现火星时,即可取出大头针,此时可以观察到,被涂上硝酸钾溶液的字都已经镂空。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硝酸钾受热分解形成氧气的原理,继而可以保持火星不断地蔓延以致形成字的结构。以这个实验为想象的原点,引导学生联想更多有趣的实验,比如“消失的森林”“蛇吞象”等绘画的燃烧效果。用生活中不常见的化学现象向学生展示更为有趣、更易理解的实验,提高了学生对接下来课堂实验的期待,积极调动学生的研究与探索的精神。
3.锻炼思考能力
思考对于学习化学的高中生来讲,可以加深对生活奥秘的理解与领悟。趣味实验要求化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努力探寻答案路径。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将知识点汇集并运用到实验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将课内外知识系统地联结起来,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例如,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第三单元中有关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水烧纸”,“啥?用水烧纸?”听起来就很不靠谱的一件事,真的能成嗎?教师将一张白纸一层层折叠起来,向普通盛水的杯中轻蘸几下,紧接着,就发现这张白纸熊熊燃烧起来。有的学生会说:“这不可能,水是灭火的,怎么可能助燃?”“这水是普通的水吗?”“难道纸上有什么门道?”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这打破常规的实验点燃了。教师此时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而不能马上给出答案,“有的同学说得没错,秘密就在纸上,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折纸的细节?”“什么化学物质能与水起反应?”在教师逐步升级的提问中,学生的大脑快速运转,寻求其中的奥秘,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也能在脑中形成清晰明确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慢慢捋清思路,答案也就近在咫尺了。最后,教师给出详细的实验原理。教师事先在白纸上粘一小块白色的金属钠,白纸加白色金属,台下学生是看不到的。将白纸折叠是为了包裹金属钠,以免它在空中氧化。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即会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与此同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传递到纸上,很快就达到了纸的燃点,“用水烧纸”的科学现象也就水落石出了。
4.提升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保持国家生生不息的根基,可见创造力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对于新时代的主力军、未来的接班人的高中生来说,更不能缺乏创造力。趣味实验应用在化学课堂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科学探索精神。例如,制作“一吹就燃的蜡烛”实验,一般的蜡烛一吹就灭,而这个实验要做到一吹就燃,想想都觉得有趣。实验进行中,正如所讲,放置桌面上的蜡烛一吹就燃烧起来。实际上这是由于蜡烛芯内滴入了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非常容易挥发,吹口长气只会加快挥发速度,挥发完成后,蜡烛只留下白磷颗粒状,白磷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便自行燃烧了。
传统化学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思维,严重挫伤了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趣味实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改革事业的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赵静.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7(97):178.
[2]窦星星.中学化学趣味实验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