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建构与应用

2019-03-30梅桂芬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

梅桂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及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发行与实施,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深入人心。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格,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在编排地理课程时,以构建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地位,创建设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方式,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基于区域认知,对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区域认知;区域地理教学;高中区域地理;构建与应用

一、区域认知和区域地理教学的概念

1.区域认知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它的两大显著特征,因此,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形成相关意识和能力,主要探讨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通过地理环境差异体现它的区域性特征。由于区域内部要素不同,其内部相应人文地理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不尽相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知识迁移,同时区域认知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全面了解区域间的联系。

2.区域地理教学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核心课程和分支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区域地理主要是针对不同大小的区域进行研究,探索不同区域表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和发展情况,根据这些特色和发展情况进一步探究其发展变化和规律以及发展原理。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可以将不同区域的人文特点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区域联系和區域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强对人文关系的研究。区域地理教学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出发,在对区域地理研究过程中,将区域的农业和经济等隐私考虑其中,探索人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展示人文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认知体系的构建

1.构建区域认知体系的目的

由现代心理学得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组成认知结构,人类活动均依赖于此结构。构建区域认知体系首先学生在脑海中要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将地理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够用于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它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方法和规律的头脑反映。

构建区域认知体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建立起地理素养,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和动态性是良好区域认知体系的特征,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知识,组织区域地理结构框架,借此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识别、分析能力。

2.构建区域认知体系的原则

良好区域认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和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构建区域认知体系的原则和方式成为其主要核心内容。区域地理教学中应将区域划分作为重要教学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思维。构建区域认知体系应当遵照整体性原则、相互转化原则、层次递进原则、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应用

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为例

1.认识区域联系的基础

以西气东输为例,结合知识体系框架,明确西气东输就是区域与区域之间联系的基础。一方面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另一面在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区域间资源的联系。

2.掌握区域联系的表象特征

掌握区域联系表象特征首先要从区域之间环境不同所存在的差异入手,了解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地理环境差异,通过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对资源、资本和产品进行流动传输,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区域间联系和发展的影响。

3.解析区域联系的功能

区域联系是必然存在的,在全面了解西气东输的区域联系和表象特征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传输的这些资源和资本,经过流动对区域联系所带来的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也就是能够说明跨区域资源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产生的影响。

4.教学反思

通过对资源跨区域分配必要性的梳理,使学生透过现象找本质。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只是听说过“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但并不了解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区域资源发展不平衡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关注资源流动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很好的因果联系。

通过区域认知体系构建和实际案例教学的应用,构建良好区域认知对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对于学生区域认识思路和方法的形成有很大帮助,构建好体系,学生对区域认知学习就有迹可循,思考相关问题也就会找对方向。但良好区域认知体系的搭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才能得来。因此在今后的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区域认知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这样在未来遇到问题时才可以从容不迫,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柳夕浪,张珊珊.素养教学的三大着力点[J].中小学管理,2015(9):7-10.

[2]李梦晗.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刘国飞,张莹,冯虹.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6(3):5-9.

[4]徐雪.区域思想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
用乡土地理试题铸就乡土情怀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策略
“东南亚” 学习活动探析(中图版)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方案研究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