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复习下的教学整合
2019-03-30梅馨
梅馨
摘 要:主题式教学是指在系统论、教学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实现教学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整体性教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教材从: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组成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三节展开。怎样将概念有效整合是复习教学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一、概念与概念整合
本章节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概念的整合。溶液组成的表示、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结晶等重要的概念集中在这一章。课堂以奶茶的情境入手,先回忆了溶液组成的概念,以它为核心展开从溶液到溶解、从质量分数到溶解度的概念建构。分成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两个层面递进。由蔗糖的饱和溶液如何配制这一问题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和表示,利用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建立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深度连接。或者学生也可按比例计算、按质量分数计算,结合概念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结合是对概念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理解与解读。由饱和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溶液又展现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关系,更由溶解这一过程引出它的逆向过程即结晶。自此核心概念整合完善,形成网络。
二、情境与问题整合
复习课的教学是否需要生活化的情境?复习课不仅仅需要完成知识的梳理与回顾、解题方法的分析与巩固,更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也尤为重要。所以情景化、主题化的教学也有其必要性。本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味非常浓。本节课选择了奶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建立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一情境该如何体现学科特色、如何解决内涵问题的设置?教师抓住了学生已有认知与生活化情境的冲突:学生认为是用方糖直接配制奶茶,然而实际上奶茶店为了加快操作的速度以及准确性是先配制糖浆,再往茶中加糖。这一冲突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更能较好地承载溶解性、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这一生活化的情境真正把学生带入课堂,但生活化不等于学科化。课堂上要求学生配制63℃时蔗糖的饱和溶液。通过计算得知,需蔗糖300g,水100ml。这个学科化的情境学生在理性上是较为认可的,但是在感性上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200ml热水不能溶解两克茶粉。所以当学生真的看到教师称取300g蔗糖时,学生是存疑的:100ml水就能溶解这么多糖吗?此时学生的心中引发冲突。本节课采用实际操作,让学生现场体验、感悟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借这一情境,一方面把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与生活相对接,另一方面引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讨论。在浓溶液稀释的计算过程中,也将有效的生活情境与问题相联系,教师分为三个层次逐渐推进。第一层次,展示奶茶店的甜度表,分为“标准、9分甜、7分甜、5分甜、3分甜、健康”六个甜度选择。并且给出任务,根据标准甜度为蔗糖质量分数。第二层次,要求学生选择某一甜度,计算配制200g奶茶需要加糖浆的质量(已知所配糖浆质量分数为75%)。展示其中一个甜度的计算过程:200g×5%=x×75%。引导学生发现其实不同甜度的选择只是替换了其中稀溶液的质量分数这一数据。归纳得出浓溶液配稀溶液的计算方法。第三层次,学生根据计算结果配制特調奶茶,尝一尝。
但是真实的情境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此课例中“熬糖”这一真实情境中包含了蒸发、结晶,但是也可能包含着蔗糖的融化、高温下蔗糖的脱水、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假如教师不加以选择和处理,会造成授课过程中的科学性错误,更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思维混乱。所以本节课教师仅仅强调了其中的蒸发结晶的部分。与“溶解现象”这一章中的结晶方式相勾连,建立起一个“模拟”的教学模型。学生既能在概念地图中明确这一概念的位置,又能对这一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较好的体验。自此情境与问题深度融合。
三、能力与素养整合
能力与素养的整合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的能力素养,可分为:直觉的能力,即悟性、抽象思维的能力、组织和协调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本课中要配制63℃时蔗糖的饱和溶液,学科上是有可能达到的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可行性。所以教师选择加100℃的水配成不饱和溶液。已经配制的溶液不符合要求,怎么达到我们的目标?此时学生的直觉告诉他们降温。冲突来自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式有两种:蒸发溶剂、降温。但蒸发溶剂并不符合这一生活化的情境。可运用抽象思维加以取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力素养层次得以提升。
蔗糖在提取过程中还涉及两种结晶方式的比较,给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先让中学生自主选择结晶方式,再介绍真实的熬糖过程:蔗糖的原料之一主要是甘蔗,将甘蔗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杂质,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而农村则通过对糖浆不断加热,使有大量糖晶体析出后停止加热。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一方面理解了蔗糖真实的生产过程是两种结晶方式都存在,并根据不同的需求综合利用的;另一方面建立起结晶的知识体系,并能在遇到复杂情景时灵活运用规律,体现了协调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整合。由此可知,能力与素养的整合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才是能力素养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志艳,金俊,刘睿杰,等.化学精炼对稻米油谷维素和总酚含量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8(10):8-11.
[2]林凡允,刘红凤.因材施教建构知识体系,人文教育促进全面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2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