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9-03-30唐鹏鹏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目前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要精心选择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合理构建小组,明确小组分工;把握基本原则,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应用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自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层出不穷,各国学者从本国实践出发,从不同角度、方法和重点对其概念进行阐述。下面,将列举国内外一些比较典型的定义并给出本研究中对其的定义。

根据斯莱文(Slavin,1980)的观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将以其所在的整个小组的成绩为标准,来获取奖励或得到认可。”[1]约翰逊兄弟则提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尽可能的提高自身及他人的学习为目标,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的形式,使得小组成员共同学习。”[2]在王坦看来:“合作学习是充分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异质性群体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将团体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动力、评价学习成果的标准、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3]这与我国台湾著名教育专家黄政杰的观点基本相同。[4]在此基础上,许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兴趣的学者做出了新的定义。如李海凤(李海凤,2015)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学习任务或小组目标为依托,以“分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核心,以学生合作探究、互帮互助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小组团体的共同成绩进行奖惩的教学方法。”[5]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各种各样的概念说明,但都强调了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提出明确的具有导向性的目标,并以小组的团体成绩来进行评价。结合已有的定义,本文将小组合作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导向下,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共同进行学习,并依据小组的总体成绩及个人的表现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上应用的意义

1、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社会都倡导要为学生减负,提倡高效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成为一个拥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等社会技能的真正的社会人。但是高考制度依然没有改变,学生还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教师和家长仍然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不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长期埋头于沉闷的课本之中,限制了其社会技能的发展。2001年,国务院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6]在此背景下,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3年)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可能创设多种活动与情境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材料、相互交流、探求知识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为高中政治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生成知识的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學理念,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

2、有利于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13版)提出:“高中政治课程的总目标是学习基础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并运用所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创新性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即将成人的青年掌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态度和能力。”[7]由此可见,一堂好的政治课绝非是教师纸上谈兵就可以上好的,而是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促使学生主动分析、探索,生成知识。但是现在高中的政治课上,教师主要还是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为政治这门学科打下了枯燥、乏味、只靠死记硬背的烙印。学生对政治课提不起兴趣,在课堂上打不起精神,教师也感觉很没劲,只为完成任务,导致课堂质量极差,政治课的真正目标只能被抛诸脑后。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将学生的知、情、意充分调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推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意义重大。合作学习强调传统的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作用,使教学过程高效进行。

三、目前高中政治课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1、主题选择不恰当,盲目套用合作学习模式

在调查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上,有15.1%的学生反映教师不管任何问题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多达33.1%的学生反映教师总是选择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问题。”[8]目前,许多政治老师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将小组合作学习看成是一把万能钥匙,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都用上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方式,因而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政治课中,是否教材中的一整课全都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在其中的一节或多个章节中应用,是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的。例如,像消费类型那样比较简单,学生自学或者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就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如果盲目应用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这种盲目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不会对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起促进作用,而且有可能会使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2、活动准备不充分,应用过程流于形式

目前,在高中政治课上,一些教师只看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着重点放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上,忽视了教学内容,即没有有效地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课堂上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活动就行,并不在意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发挥其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短时间的小组讨论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组织2-4分钟的讨论,几乎所有的政治教师都以为在课堂上将学生前后分组进行不到7分钟的讨论就是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上浪费时间的花样形式。

3、小组构建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构建要体现公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成绩、智力水平等各个因素,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搭配得当,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但在目前,许多政治老师为了省时省力,直接按座位划分小组,忽视了学生的其他因素的差异,调查显示:73.2%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教师是按座位分组的,24.1%学生表示他们是自由组合并且认为教师分组合理的学生只占12.5%。这样就容易造成“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问题,学生之间合作探究难以进行下去,难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 32.7%的学生表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会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只听别人的,而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55.8%的学生表示他们是听学习好的同学的,小组成员的构成不恰当直接导致活动的任务难以明确分配下去,就很容易形成优等生的小权威,优等生包揽全部的任务,演变为优等生一家独大,劣等生只能听的局面,一到展示小组成果的时候,话语权就毫无悬念为那些优等生所掌控,与此同时,教师监控不到位,学生在小组中闲聊,使得教师指导落不到实处。

四、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精心选择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首先要精心选择,确定恰当的主题,这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工作和基础。虽然政治课的教学要忠于教材,但也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政治知识很理论化,有些还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寻找,这样不仅符合政治课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要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教师要选择一些答案不局限于书本内容的也就是有开放性的并具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在团结协作中寻求多方面多角度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让学生对如何缩小公民收入差距提出见解,这是一道开放题,又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来解读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 除此之外,试卷等练习讲解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合理构建小组,明确小组分工

教师要合理地构建小组,应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切入点、教师指导等方面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科学、合理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小组人数要适当,许多研究提出,小组内成员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合适的是4-6人。其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彼此学习。如在习题解析讨论中,一个小组内不能全都是成绩差的学生,这样谁都不会,就没有办法讨论下去,也不能全是分数高的学生,这样就不值得讨论,浪费时间。但是学生的性格、身心健康等不是静态、不变的,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变化,必要时重新调整小组成员构成。小组构建好之后,教师要在每个组里面选定一个组织能力较强,合作意识高的人当小组长,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每次活动的小组长可以更换,给其他学生锻炼的机会。

3、把握基本原则,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坚持对整个班级、各个小组团体评价与对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合作学习需要宽松愉悦的环境,教师要做到多一些表扬、激励,少一些处罚、批评,保持和蔼可亲的形象。”[9]教师既要对整个活动和全班学生做一个评价,而且还要对一些表现比较好的个人进行评价,不仅要进行表扬,指出有进步的地方,还要适当指出缺陷,让学生明白日后应在哪方面努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包括组间自评和组内自评,让学生进行自评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的成就感,看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并且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小组和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教师不仅要关注小组所取得的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参与时的表现及暴露出的问题。成果很优秀并不代表过程也很完美,众多问题恰恰是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合作能力也是在过程中突显和发展的,所以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教师要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是否顺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如何,分析活动过程中出了哪些问题,并提出今后该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高中政治课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可行并有积极意义的。应用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把握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本质,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总结并掌握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高中政治课上得到充分发挥。

【注 释】

[1] 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0.315.

[2][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34.48.

[4] 黄政杰.合作学习[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18.

[5] 李海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探索与反思[m].天津师范大学.2015.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8] 李晓静.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华中师范大学.2015.

[9]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31.

【参考文献】

[1] 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0.50(50)315.

[2] 王坦.合作學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3] 程胜.合作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0.

[4] 陈海英.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唐鹏鹏(1994—),甘肃天水人,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