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学生管理

2019-03-30刘赞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赞

【摘 要】 面对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予以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学生管理思想,可将其融入新时代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结构;更加注重新时代的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拥有极为宝贵和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说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新时代的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十分必要和迫切,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有利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一、新时代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为缺乏

在高校管理中,不论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学生日常管理,它们说到底都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价值追求。同样,人才培養的价值目标也必然要在二者的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得到实现。然而,在现实之中,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通常更会受到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重视,民办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构成,同样如此。但是,对于学生日常管理相对就显得比较薄弱,显然,这是不太合理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高校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教育教学的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当制定相应制度政策、进行广泛的文化宣传。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相对较弱

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整体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比较薄弱。比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上,很多民办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或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多流于形式。当然,不可否认其中也有少数民办院校较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开设了一些传统文化课程,但数量极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将其融合到高校的其它教育教学之中,特别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进一步发扬中华文化,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3、管理制度与学生需求有些脱节

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制订与修改,必须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建立在准确定位、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运用良好的制度,能够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得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达到有机统一。制度制定后,关键是执行,因此,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但是,在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修订与修改过程中,常常没有从学生的客观需要出发,而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工作开展,不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代管理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抵制情绪,则使学生难以对管理制度树立起敬畏意识,管理工作制度的执行就比较困难。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生管理思想

1、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则

在古代社会,我国教育始终重视因材施教,这应当成为新时代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孔子认为,针对不同智力水平、兴趣和性格的学生,应当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从他们的个人实际着眼,使得学生自我发展达到最好状态。可以说,坚持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则,既可以很好地提高民办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更能够有效培养全面的新时代人才。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出现了民为邦本、以民为本的思想,进而发展为今天的以人为本理念,儒家讲仁者爱人、民为贵等思想,成为了历代统治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执政遵循。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可以运用,要做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根本,促进个体的人格塑造。正所谓“高校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管理制度的构建不是用来管理学生的,而是为了服务学生”。[1]

3、和谐统一的目标准则

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都十分追崇和谐,有着整体意识。厚德尚和成为了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毋庸置疑,和思想在传统社会最为推崇,不论是统治者还是教育者、管理者都非常重视以和谐统一的目标准则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注重和谐共生,以一定的道德原则来约束自我,进行自我管理。

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探寻

1、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从而达成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扬中华和谐共生的传统,将关怀有为的思想贯穿于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作为管理者必须要率先垂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法共治的思想,将说服教育和纪律、法治管理相结合。以进入学校的新学生为例,由于刚刚进入校园,对于新的校园生活容易产生迷茫。所以,需要在认识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引导,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结构

儒家倡导“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这可以作为民办院校学生管理组织领导结构的指导观念,通过不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和谐发展。各级管理者要加强团队协作,发扬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以身示范而践行身教的道德品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者和具体实施者。当前,在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两种组织领导结构,分别是以党委、校长、院系或班级为层级的管理模式,以及直接面向学生的领导结构和管理方式,二者可以统一起来使用,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结构得到优化,发挥更大的管理功能。

3、更加注重新时代的和谐校园建设

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必须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加强管理的柔性模式渗入,使得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朗诵等艺术形式和内容融入学生管理之中,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礼仪文化课堂、琴棋书画展览等等。还可以结合学校、地区的文化开设专门的民俗民风课程、人生智慧与传统文化。更为重视的是,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碧群.民办院校“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认知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265.

[2] 王海波.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机制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01.61.

[3] 杨淑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8.13.34.

【作者简介】

刘 赞(198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法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