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在卵巢早衰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

2019-03-30施佰丽

关键词:早衰卵巢抗体

施佰丽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在40岁之前因某种原因而导致的卵巢功能衰退。具体表现为闭经、雌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等。卵巢早衰与患者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FSH抗体、FSH抗体受体、甲状腺抗体、甲状旁腺抗体及肾上腺抗体都是影响卵巢早衰的关键因素[1]。卵巢早衰除了与自身免疫相关,与遗传、感染、医源性损伤环境等都离不开联系。卵巢早衰患者通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一些卵巢早衰患者还伴有不良认知,对负性情绪认知不合理,导致情绪及行为反应异常。卵巢早衰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都有极大影响,因此我院通过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卵巢早衰患者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卵巢早衰患者50例,患者年龄为33~39岁,平均年龄为(34.7±1.20)患者出现闭经达四个月以上,血清促卵泡激素大于40的情况在两次以上,雌二醇水平低于73.2。患者月经初潮的年龄为12~18岁,平均初潮年龄(14.7±1.8)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式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倾听患者的抱怨,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患者,安慰和开导患者,医护人员要秉承着真诚的态度去陪伴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第二、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放松心情,用积极的语言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自在、无压力的氛围,同时帮助患者了解病情,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病情,帮助患者建立正确面对病情的信心。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在不涉及患者隐私的前提下,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个人资料等等,针对性的给每位患者进行心理暗示,用患者能够接收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让治疗环境更加轻松。第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给心理处于焦虑状态并伴有脾气暴躁的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听舒缓心情的音乐、静坐等。通过放松训练达到放松身体肌肉,环节紧张情绪,降低心理压力。若患者处于持续紧绷的状态,可使患者进行深呼吸,调整心理状态,也可在睡前进行一些平原运动。同时让患者增加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2],将患者评分结果分为四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评分比较,观察组显效患者有17例,有效有7例,无效为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为9例,有效为3例,无效为13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无效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n(%)]

3 讨 论

根据数据统计[3],卵巢早衰的发病率一年比一年增多,成直线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女性生活能力越来越强,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导致女性群体生活压力普遍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卵巢早衰的发病率升

高。卵巢早衰不仅与患者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的心理因素更是占绝大部分原因。卵巢早衰患者经常有焦虑、愤怒和抑郁的情绪,且时间观念强,好胜心强。卵巢早衰卷着会出现心理阴影,丧失生活兴趣,孤独感强烈,并且患者容易敏感,具体表现为猜疑、行为矛盾,对他人容易产生不信任感,控制力差,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本次研究表明,患者经过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观察组护理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心理干预护理对卵巢早衰患者有显著疗效。对于卵巢早衰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提高患者心理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增强患者的生理职能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干预的要点就是护理人员应当多余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理解和关心,让患者重拾信心。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对患者设计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才能大都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卵巢早衰患者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早衰卵巢抗体
保养卵巢吃这些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硒制剂对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