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03-30于伟杰刘明明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生育

于伟杰,刘明明*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经常出现在24~56岁之间的女性,也是成年女性在非哺乳期所表现的临床情况,由于病理存在着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或是增生等。由于不同情况发病的速度不同,而病症表现也而不是绝对性的,很容易出现临床误诊的情况。并且,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发病的因素还未全部分析清楚,根据国外报道显示,肥胖和吸烟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但还是会受到种族的差异所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取的100例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者,期年龄为24~56岁,平均年龄为(40.32±3.21)岁。其中乳腺导管扩张有30例患者,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70例,所有患者的病理研究结果需要由本院病理科专业医生进行确诊。并且患者的纳入标准为:同属汉族女性,在病理学上得到确诊乳腺炎疾病,可以通过临床资料获得相关的病症特点。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患者资料欠缺或是出现异性病变等情况;不在参照研究范围之内[1]。

选择本院在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同属汉族女性,并且经过体验测试后乳腺体并未发现异常,也无其他的病症出现,并且对于参选的人群进行统一。而年龄范围和平均年龄都和观察者患者的基本相同,并无显著性的差异,但可以对比。

1.2 研究方法

通过本院收取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体重情况、生育情况以及家庭遗传因素等进行统一化的背景调查,并且对乳腺炎病体的位置进行标记。之后对对照组则是通过调卷问查的显示来获得相关的资料数据。

1.3 观察指标

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出现的危险因素等[2]。

1.4 统计学处理

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6.0中,使用独立指标t检验的计量资料,用(±s>)描述;使用独立指标x2检验的计数型资料,用(%)检验。若统计值P<0.05,代表2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以下数据分析得知,2组临床分析对象的生育情况和怀孕次数等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临床分析对象的临床特征因素(±s)

表1 对比2组临床分析对象的临床特征因素(±s)

组别 年龄 流产次数 怀孕次数 肥胖 生育年龄观察组(n=100) 40.32±3.21 0.6±0.2 2.2±1.2 50 25.21±3.21对照组(n=100) 40.31±3.35 0.8±0.1 1.8±1.1 33 22.13±1.244 t 1.246 0.831 1.542 2.812 2.220

3 讨 论

体重是引发我国女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逐渐上升,我国肥胖人群也在日益增多,并且肥胖会直接影响身体的乳腺雌激素的分泌,并且也会导致乳腺局部出现炎症的几率提升。但因为目前可以提供参考的数据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寻找验证资料。现如今关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也没有准确的治疗方案,并且经常采用的方式都是通过手术或是依靠药物,而手术常规的形式是将乳房切除。因此,治疗效果的情况还需要通过分析才可以得知。通过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肥胖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针对生育年龄较晚的女性则会减少该因素的形成[3]。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有效得知,临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经常表现为乳腺外上象限和内上象限以及乳头乳晕区域等症状显著。而2组对象的体重、生育时间、初潮年龄以及哺乳时间等女性的基本特征资料存在差异性(P<0.05)。经过详细分析对比得知,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特征因素比较多,同时生育次数多或是初潮年龄晚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也提高了发病的因素,而生育年龄晚的人群患该病的几率较少。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生育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