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杀人型犯罪研究
2019-03-29鲍政
鲍政
【摘要】2016年8月26日,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又称“白银系列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家中被抓获,引起国内学术界和民众一致的拍手称赞。另一方面仍有不少系列杀人案件尚未侦破,因而有必要对于系列杀人型犯罪进行深入研究、对症下药,不可仅仅依靠DNA技术发展去推动案件的告破。
【关键词】系列杀人 特征 分类 对策
虽然系列杀人型犯罪不同于其他的暴力性犯罪比如强奸、杀人,发生的几率不高,属于“稀有犯罪”,可一旦发生,对于警方和社会所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是其他暴力型案件不能比拟的。
一、与其他暴力型犯罪不同处
系列杀人型犯罪本身就是暴力型犯罪的一种,将此类犯罪与其他暴力性犯罪进行对比,可以很好的分析出其本质的特征。
(1)系列性:新中国以来我国单人一次性杀人最多的罪犯一靳如超,于2001年3制造了震惊海内外的石家庄特大爆炸案,造成108人死亡36人受伤。尽管造成了如此巨额伤亡数字,但大多数人在惋惜和痛恨之时并不会感觉到过份惊慌或者说这种恐慌的情绪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散。而系列杀人犯罪给当地和周边民众乃至社会各层面的恐慌情绪是长期且持久的:美国著名的BTK杀手三年内在威其塔市造成了五起入室系列杀人命案,这些案件让全市的人深感不安,数千人每天回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电话线路。一旦不通,他们便会马上跑出家门。对于职业妇女来说,她们会尽快回家,把门和窗户都锁好。每到夜间,无人敢出去散步,威其塔市乃至整个堪萨斯州都陷入了恐惧当中。
(2)罪犯反侦查意识较高,现场留下证据少:作案人为了能够长期多次满足自己的“需求”、继续作案,通常反侦查意识高,对犯罪现场进行破坏,留下极少的证据甚至焚毁现场或者尸体。同样BTK系列杀人“所有的案子中,凶手没有留下任何证据,没有目击者,也没有人与警方联系”。
(3)被害人死亡率极高:在数起系列杀人案件中,被害人死亡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幸存者幸存的原因基本上就两种,一种是作案时发生了突发情况或者戒备心放松从而让被害人逃走,比如哈爾滨特大碎尸案中的一名女性幸存者是在杨树彬团伙内部出现争吵的时候偷逃而走。另一种则是罪犯突然心生怜悯放走被害人,比如黄勇智能木马案中最后一名受害者就是幸存者,黄勇在心生怜悯之心后放了他。而罪犯自己失误未杀死目标的情况则较少。
(4)被害人不特定性:“不特定性”是指受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并不认识即“无辜者”,更确切点应当是犯罪人在完成一起杀人活动后,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具体是谁。如果犯罪人刚杀完人就明确知道下一个具体受害者则是上文提到过的广义系列杀人,在此不做深入研究。正是被害人的不特定性,才会让社会民众更具体点说是某个群体的民众感受到恐慌:没有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又会是下一个受害者。同时前文提到过,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与罪犯之间是陌生关系,而故意杀人或强奸案件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熟人,那么公安机关在侦破的时候反而容易很多。恰是这种不对熟人作案的犯罪模式,能够让罪犯难以被侦察到,得而系列作案。
(5)作案时间不确定性:系列型杀人犯罪中,犯案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性,又称情绪冷却期或潜伏期(Dormancy Period)。是指罪犯在完成一次系列杀人行为后暂时性潜伏,伺机寻找下一目标。潜伏期短则几日,长则几年,在此期间罪犯可能是在物色、观察、追踪下一目标,或是躲避风头逃避追踪抑或准备犯案工具等,也有可能是继续回归正常生活,当“需求”的欲望足够强烈时,再继续罪行。
二、系列杀人型犯罪作案地点特征
笔者按照作案地发生地之间的特点和规律将系列杀人型犯罪的作案地点特征分为以下三类:
(1)流窜型:即作案地点在某个地区之间来回随机发生或者伴随自身地理区域位置变动而作案。典型案例则是“皖豫鲁冀系列杀人案”一杨新海从2000年9月起直至2003年8月,横跨皖、豫、鲁、冀4省等地的农村地区疯狂作案,并杀死67人。杨新海就是不断随着自身地理区域位置的变换而进行犯案,逃到哪里便杀到哪里。
(2)引诱型:即以自己居住的家、临时据住所为作案中心,引诱被害人到自己居所或居所附近并进行杀害,通常情况下将被害人尸体掩埋于家中、庭院中,甚至焚烧、肢解、溶化尸体以免被发现。比如陕西省“龙治民夫妇系列杀人案”:龙治民夫妇以介绍对象或请人做工等理由,引诱他人至家中杀害,共计杀死48人并将尸体掩埋于院内的土坑中。
(3)猎狩型:即以某一特定区域为中心,作案地点是在分散在某个特定较大的区域内。罪犯之所以选定此特定区域要么对此地方的地理环境和人群相当熟悉从而有利于自己作案,要么就是该地区的某些地理特征或者特殊人群能够更好的捕捉到“猎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著名的“韩国华城系列杀人案”,从其掩埋尸体地点的隐蔽性和猎狩被害人的熟练性,可以推测罪犯不是曾经住在华城这个地区过就是住在华城地区,从而对华城这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民众生活习惯十分熟悉。
三、系列杀人型犯罪主体特征
(1)主体多为成年、男性:在一份对169名美国系列杀人犯罪人的研究中,得出男性系列杀人犯的平均年龄是28.5岁;在对34名女性系列杀人犯的研究发现这些女性犯罪人的平均年龄为32岁。就普通系列杀人犯罪而言,要求其具有相当的体力、智商、反侦察意识和极强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一般女性所不能具有的。杨新海案件和韩国柳永哲系列杀人案件中,二人都是入室杀人,且都将家中所有人杀死,这种高强度的作案模式更加不是一个普通女性轻易做到。
(2)主体女性所占比例小:①在系列杀人型犯罪主体中,女性作案所占比例较小,多存在于团伙作案中的帮助犯,一般被团伙所胁迫、控制、或者引诱加入。哈尔滨特大碎尸案中的戢红杰(女)就是在杨树彬团伙威逼利诱下加入,而洛阳性奴案中的最后一名遇害的女子,就是因为激烈反抗,被其他四名女子认为她的反抗会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而协助李浩将该女子折磨致死。②同时也存在“死亡天使”、“恶魔保姆”等利用工作之便犯罪的女性系列杀人犯。被称为“死亡天使”的唐纳德·哈维,美国辛辛那提一家医院的护士,在自己的病房中造成24名患者死亡。我国也同样存在:何天带于2013至2014年,利用做保姆的便利以喂食或注射毒物的手法,对十名受雇照顾的老人犯下故意杀人案,其中2起未遂、8起造成被害人死亡。
(3)主体多为单人作案,团伙作案少:①单人作案此一特征在性变态系列杀人型犯罪中凸显最为明显,而团伙作案多存在于谋财型系列杀人犯罪中。②在系列杀人犯罪团伙中:团体中领导者多为男性,并且善于控制组员,团体成员但有不从便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