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9-03-29刘柳
刘柳
【摘要】物流人才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为了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角度就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 物流专业 建设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一)现代物流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在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和业务操作等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同时,物流又是个微利行业,在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占较大比重,企业为降低成本,就需要降低人力成本,但单位人力成本的降低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企业就必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降低单位作业的人力投入,在定编定岗时,就要压缩人员编制,多个岗位合并,所以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日益增多。
(二)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1)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是商流的载体,物资的流动事实上是贸易活动的货物交付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境外的商贸往来日益增加,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结算知识以及通关知识。
(2)仓储运输专业知识。只有在熟悉掌握了多种交通工具使用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为服务需求方提供恰当合适的物流服务。在仓储管理方面: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已不是简单的货物进出仓、堆码摆放等简单活动,它将可能涉及到库存控制、自动化技术、包装、加工、检验、维修等相关作业。一个合格的仓库保管员,不仅能够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同时能够担负起作业流程优化、硬件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库存合理控制以及其它增值服务职能。
(三)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物流服务是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链状服务中的业务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的时候,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模式。
(2)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物流服务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中存在着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作业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3)信息技術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受到物流企业的广泛重视,并已经应用在定单处理、仓库整理、货物跟踪等各个环节。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操作性的建议。
(4)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及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情况下,物流从业人员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程体系分析
(一)明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的课程教育不同应用本科和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宗旨重在技术应用,重在实践,重一线,培养模式也不同于学科教育。因此,一要做好企业调研。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物流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什么样的岗位适合高职毕业生,这些岗位要求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必须把项目实践和案例教学融于教书育人过程中,努力做到科研、服务、教学三位一体,把科研和企业服务中的实践经验积累和总结,反哺于教学,从而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缺点和不足,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重应用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整合高职高专课程
新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与产品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同时,物流的概念也相应向企业供应链拓展,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已经不仅仅从事运输、仓储、货代、报关等单一环节的工作,而是面向企业供应链就业。这必然要求学生熟悉企业供应链上的工作,能够认识、协调企业整个供应链。
作者认为应打破惯例,初步将学生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嵌入到不同行业的供应链中,培养在学习一开始就从企业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并能够适应企业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工作。
学生应从如下角度进行模块化学习:
(1)职业基本技术模块。任务一:完成管理学、市场营销、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市场拓展技能以及战略策划能力。任务二:完成会计学、经济法、会计基础训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商业法,能够看懂公司报表、依法经营。任务三:完成经济学基础、物流运筹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市场下不同行业的竞争行为;具有一定商业数据计算、策划能力,能够用数学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任务四:完成SQL数据库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语言综合练习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施能力,能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
(2)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模块。任务一:完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任务二:完成报关与报检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报关与报检业务的操作流程。任务三:完成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操作流程。
此阶段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够可以胜任以下就业目标:国际贸易单证员、国际贸易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代理人。
(3)供应链管理模块。任务一: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任务。任务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任务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任务。任务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任务。任务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管理任务。任务六: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仓储管理与商品包装。任务七: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
此阶段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够可以胜任以下就业目标:仓储管理员,库存控制员、运输调度员、生产计划员。
(4)相关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及鉴定取证。任务一: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训练任务。任务二:报关与报检业务综合训练任务。任务三:国际货运代理综合训练任务。任务四:数据库系统实训任务。任务五:《助理物流师证》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取得证书任务。任务六:能够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售前或售后服务能力。任务七:培养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阶段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够可以胜任以下就业目标:助理物流师、中小企业物流部经理、大企业物流流程改进项目团队成员。
(三)通過实践教学推动技术应用创新
实践性环节包括技能训练、实训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对所学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有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感受物流专业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具体的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用化、具体化。
三、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搭平台,产学对接创新
采取“教学、生产、培训、创业四位一体模式,搭建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规范、时间管理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敬业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建体系,实践教学创新
专业与物流企业密切合作,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创建,创新了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和丰富了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实践锻炼效果。
(三)享资源,教学方式创新
依托“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库。按照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综合运输作业管理》、《储配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典型案例、教学视频动画、图像素材、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行业标准和行业法规、试题库及门户网站。充分满足专业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及社会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同时重点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资源、虚拟实训、人才就业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电子书籍、教学视频、动画、虚拟仿真实训(--维、三维虚拟实训)等多种教学资源,该平台可面向其他院校开放,实现校际之间共建共享。
(四)组团队,技术服务创新
通过创建物流技术应用研究所,组建了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服务团队。通过社会服务,既锻炼了一支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教学队伍,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结语
当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成就,但是还是有些不足之处:校企合作的深度及长效机制有待加强;课程建设成效不显著,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及兼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参与社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需进一步拓宽。希望文章的部分观点能对我国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建设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