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课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
2019-03-29李昂
李昂
【摘要】西方文化课是英语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英语系的学生,必须了解西方文化,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过去,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人们以仰视的方式看待西方文化,全盘吸收,认为西方文化内容都是对的,都是精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轻视的态度或自卑的心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应该开始重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因此本文意在讨论在中国课堂上讲授西方文化应有的新思路,新视角,新观念。
【关键词】西方文化课 教学改革
西方文化课讲授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西方发展的历史,西方文化的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重要作品。本课程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多个方面,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铺垫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得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能力及应有的精神素养熏陶,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并能够从中西方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使学生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扩展自身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人生品质。本课程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对文化氛围的培养。课堂以讲授西方文化知识与文化内容与主,辅以搭配与中国文化的比较和差异,使得学生在比较之中更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并且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讲授而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西方文化课过于突出西方思想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来讲授西方文化课,而是对于西方文化课不加选择的强调其优势性而掩盖其劣势,而且考试以期末考试为准,而缺乏平时对学生的督促。讲课以老师面授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观能动性,因此需要对西方文化课进行改革。改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改革
改变过去对于西方文化不加选择的宣扬,要清晰地看到西方文明的优势和劣势,理智地分析优势带来的对世界的改变,以及劣势带来的问题。在对待中西方文化比较问题上,要学会理智看待两种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补充的方向,相互融合的可能以及彼此学习的动力。在西方文化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文化各自的特点,并且鼓励学生学习两种文化的各自特点和优势,能够把两种文化中先进的文明方式学到自己的心中,从而培养学生更强烈的民族热情和更高的人文水平。
古人云:盛世興文。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异常繁荣。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并制定多项政策来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意味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起来,推动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而且文化产业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以更加开放性的,包容性的,综合性的眼光来看待人类文化本身。这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与研究。中西文化比较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为我所用,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中国的发展与复兴。同时,也可以将中国文化推广出去。在我们更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加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如何以更加包容的,更加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至关重要。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脊梁,也是精英的代表。大学生更应肩负着发展文化,创造文化的使命。对于英语系的学生而言,仅仅是学习西方文化是不够的,更应该将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而且将这些文化内容广泛传播出去,不仅做到传播正能量,也是传播文化,做文化的使者。
所以西方文化课也应该注重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在差异基础上的共融性。如何让两种文化更加和谐共处并互相促进提高是本课程研究的重点。同时本课程也致力于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多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产生许多偏激错误的观点。又对本土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和水平缺乏自信和尊重,因此出现很多扬彼抑己的现象。因此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全面的视角来重新品味文化,宣传文化,使得人们在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推崇与热爱。这样既能推广与传播文化,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范围,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因此,在西方文化课上,最终应该实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互补融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特点和优势,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优势和特长,从而使得学生能从更高的高度,更广阔的角度和更全面的视角来学习两种文化的特质,精神内涵,从而使得学生看待问题更全面,更理智,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开阔,精神内涵更丰富。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一)改变课堂授课模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教,学生学。而改革后的课堂应该像翻转课堂一样,由教师教,学生学,变成学生讲授,教师指导。也就是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止是坐在教室里一味地听,而是要学生开口讲,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观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除了课上讲解文化知识,课后让学生自行深入研究文化知识之外。课程当中还有很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但是如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学习,这是很重要的。由于文化课和其他课程不同,它不是一门基础课,不是学习基本听说读写技能,而是一门知识课,最终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课后,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来进行文化学习和创作。
(1)通过对天才的非凡人生的讲解,鼓励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追求梦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敢于拼搏,甘于付出,勇于牺牲,长于坚持。教导学生学会坚持,永远努力,永不放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年轻的学生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学业,难免会有迷茫之时,而文化课程当中伟大人物的起伏命运会对学生有很大的鼓励和示范作用。因此,此课程互动性比较强,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崇拜的人物,谈谈感想和体会,以及如何向伟大人物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等,從而把文化当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相融合,使得学生更喜欢这门课程,喜欢这门课程的内容以及里面的伟大人物和丰富的人性。
(2)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文艺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创作的乐趣,并通过创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让学生了解创作,尝试创作,甚至热爱创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西方文化课程涉及到文化当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学,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因此,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人们常说中国学生缺少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逐步进行,一点点渗透的,而文化课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的平台和机会。文化课里讲述的都是创作型的天才,虽然学生还不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但是可以在天才智慧的引导下学会用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创造世界。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创作能力,培养其创作意识,创作兴趣,挖掘其创作潜能,从而使得学生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文素养更加强大,成为真正复合型的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作,不必拘束于外界的眼光和质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创新精神极其重要,它不仅是个体存在的见证和意义,同时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抱残守缺是不可行的,必须眼往前看,具备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眼光,然后才能够真正创造出新技术,新观念,引导世界的新发展,而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性在于学生,而学生的创新性在于平时创新思维的积累和掌握。而文化课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的总结,通过前人创新的总结和梳理,从而更好地看待创新这件事本身,并且有更好的角度和视野。
三、考试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程以期末考试为主,学生喜欢“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所获甚少,因为他只是在考试前突击背诵,考试之后,很快又会忘记。所以,应该对这种考试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双轨制。
双轨制:学生平时要完成论文,要进行讲座,期末要参加闭卷考试。
论文:两篇论文,每篇论文不少于一千五百字。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西方文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论文。主题清晰,逻辑严整,行文规范,内容丰富,结构分明。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论文写作而对西方文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细致的研究,通过这种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发展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构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某个侧面,从而形成对这个侧面的深入认知。两篇论文意味着学生最起码对西方文化的两个侧面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深入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具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研究能力。
讲座:每个学生要做一次讲座,时间半个小时左右,主要讲述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某个方面。学生自行选定自己所想要比较的某个方面,并且进行深入地阐释和研究,通过讲座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像,影像,音乐,传媒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来展现中西方文化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自己国家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并能够从两个角度,两种文化出发,来分析在某个方面,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思路更加开阔,更加独立,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分析能力。
论文和讲座是在平时的时间里完成,这就意味着学生从开学之初就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和计划,认真执行每项任务,在每周的学习中都有要完成的作业和要学习的内容,从开始就要不断读书,学习,研究,而不能靠着期末考试临时学习背诵,从而使得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以主观题为主,考验的是学生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以来,对西方文化真正掌握的程度和水平,在没有任何外来帮助的情况下,学生自身对西方文化到底了解和掌握到什么程度,对西方文化的认知是怎样的,前期的论文写作和讲座的学习内容有没有真正地烙印在学生心里,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期末考试会有更好更深入的了解。
期末考试应该以开放式试题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其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当然,对于文化当中的基本问题和要点,也要进行考验。
双轨制使得学生能够放开手脚,有足够的空间在两条轨道上充分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文化的内容融合到自己的世界当中,从而真正掌握文化的内涵。
综上所述,西方文化课是一门内容庞大复杂的文化课程,但又不是仅限于对西方文化的研究,而是强调开眼看世界,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这三方面内容的改革,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当中,不仅能够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深意,能够更好地融合两种文化的特点和精华来丰富自己的人文世界。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通过双轨制的考试方法的改革,从而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里日积月累,把文化知识真正地学到手里,学到心里,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身成长的一部分。
改革后的文化课将更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需求,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更有益处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