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2019-03-29方萍
方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和非洲地区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非洲是我国重要的潜在市场之一。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纷纷在非投资,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当认清其挑战。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的机遇及其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增长和中非友好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 企业 非洲 对外投资 机遇 风险
一、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现状
(一)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不断增长
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07-2017)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对外投资额不断增加,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1689.43亿美元。但是反观2015年前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表现较为平稳,直到2016年才新增投资约32亿美元,使得2016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达到空前的6159亿美元。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到2018年中国
在非洲投资的“十大合作计划”总金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表明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热潮来临。
除此之外,中国对非洲投资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底,中国已经在世界上220多个多家或地区成立了多家境外企业,其中在非洲国家共设立1200余家企业,相比2015年增加了170余家。从金融到制造业,几乎在非洲所有行业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二)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呈现多样化趋势
在2013年前,中国企业投资大部分注重的是非洲的自然资源,主要为矿产和石油资源等。但近几年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开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涉及到非洲的各行各业,如食品加工、化工、水产、服装、交通甚至旅游这种第三产业以及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6年中国对非投资金额占到对外投资总额的3.64%,相对于之前约2%的投资比,投资多样化是中国对非投资数额上扬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2013年前,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占据了对非投资企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在2013年后,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多样化趋势的加深,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加入市场。在2016年底,非洲1200余家中国企业中仅有不到100家为国有大型企业,余下的1100多家均为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具活力的特质使其活跃在非洲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为中国技术和资本输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
二、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
(一)政治和经济层面
目前,非洲的政治态势较为和平,处于稳定发展之中。近几十年中,非洲各国少有动荡,包括几内亚、尼日尔等国政治权力逐渐从军队政权开始向民选政权平稳过渡。而某些长期受到战乱影响的国家如卢旺达、乌干达等国也相继结束了武装冲突,开始走向和平的态势,探求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环境上,根据IMF在2017年底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目前非洲国家经济正处在40多年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该报告指出,非洲国家在2016年经济涨幅较上年涨幅增加约3.6个百分点,在2017年经济增幅达到5.2%。非洲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百废待兴的例子,起步低,发展空间大。作为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市场,非洲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未来也必将会带来更多的回报。
(二)资源层面
首先,在自然资源上,非洲国家和地区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非洲大陆原油日产量达到一万桶,大约占据全世界原油日产量的十分之一。非洲目前对世界石油生产国的投资保持开放态度,这为非洲吸收外资提供了保障。而在矿产资源上也是如此,非洲大陆黄金、钻石等贵金属资源和钛、烙铁等贱金属资源储备较为丰富。
其次,在基础设施资源上,非洲表現较为短缺,这就需要其他国家的帮助。中非铁路等中国企业参与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立下了标杆。我国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投资建设。
(三)中非合作层面
在中非关系层面上,近十年的发展中,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较为惊人的合作成果。中非双方都将对方看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高度重视双方的合作,并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中不断加强。双方在国际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秩序朝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中非领导人互访为推动中非友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与情感交流。中非合作论坛建设成功,成果显著,已经成为中国和非洲各国关系发展的新旗帜。近年来的民调显示,非洲人民普遍对我国有着较强的好感。目前,这种良好的中非关系,为我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风险
(一)不了解非洲国家环境,盲目投资
非洲当地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投资回报率高的特点,我国乃至世界企业纷纷向非洲投资。但是由于非洲整体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偏低,基础设施建设差等问题使得某些盲目投资的企业赔得血本无归。我国距离非洲相对较远,企业对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了解得不够深入,使得在非投资面临着成本高、收益低的局面,甚至有的中小企业处在破产的边缘。在非洲建厂的三宝制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在1998年直接投资1000万在非洲建厂,但是由于没有获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在2004年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庞大的生产规模对应渺小的销售量,投资初期就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大规模的投资却换来如此结局,不得不令人难过。
(二)对非投资企业品牌意识淡薄
由于非洲国家经济实力较为落后,在一些企业眼中,在非洲生产的产品就应该是定位中低端。加上某些中小型企业目光较为短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以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来获得短暂的市场,所以在非洲投资设立的工厂生产环境恶劣,设备简陋,这就直接导致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在某些地区甚至形成了“物差价廉”的品牌印象。这不仅对这些企业的产品带来了不良口碑,甚至对中国制造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以中国汽车为例,中国在非洲以汽车零部件的出售为主,自主品牌并不多,虽然出口到非洲的汽车零部件以“价低、美观”著称,但是在非洲的市场口碑中,中国汽车零部件质量差、问题多、污染大、实用性差。特别是在实用性上,由于非洲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公路条件差,使得部分零部件品牌背负着质量差的罪名。
(三)对非投资企业缺少自主核心技术
随着科技化、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拥有多少核心技术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同时也是决定国际分工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但是核心技术匮乏不仅是在非投资的我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大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窘境之一。截止2017年,我国大多数企业科研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不到4%,只有华为、百度等科技领军企业占比达到20%以上。但是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大多以中小型为主,其科研经费就更低了。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大多都为采矿业、制造业等低技术含量产业。随着近期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类产业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十分广阔。而像电子产品、通信行业等,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甚至某些核心技术依靠进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引进的技术吸收能力差。没有自主核心技术问题成为在非国家投资企业发展的挑战之一,这是我国企业投资非洲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四)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欠缺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指对可能会发生的政治风险而设置的一种保险制度。由于海外投资保险存在着保额巨大、政治色彩显著等特点,必须由我国政府承担。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海外投资的保险机构,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进行规定。放眼发达国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均设有专业的保险机构保障海外投资机构的经济利益,特别是美国还专门立法保障海外投资,其《对外援助法》就是其中的典范。这些发达国家为企业做出的保证和保障无形中降低了企业在外投资的风险,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无忧无虑”地在海外进行投资。但是我国本方面有着欠缺,并没有相关方面的立法和管理机构来进行保障。
四、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建议
(一)摸清环境,制定完整的投资战略
非洲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在非洲进行投资,一定要摸清环境,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和优势来制定较为完整的投资战略。第一,摸清水深再过河。需要我国企业了解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状况等再决定是否投资,并要预测该地区经济未来的走势,集合企业自身的能力和优势来弥补非洲市场的空缺或不足,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第二,可以采用“先贸易,后投资”方式为企业规避风险。企业可以先与非洲国家或地区达成贸易共识,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了解非洲独特的人文、自然、经济环境,之后再决定是否投资,降低了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第三,采用“试点”方式进行投资。在非洲投资的时候,我国企业可以先在某些城市进行试点,不能盲目大批量生产,等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大规模经营。并且,在投资过程中还要注重成本控制,合理安排资金,利用政策优惠合理减税避税,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解决好劳资关系,实现本地化经营。
(二)强化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形象
在非洲国家和地区投资的我国企业必须强化自身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只有提升品牌意识才能在长期受西方国家殖民的非洲取得更多市场份额。但是品牌意识不仅包括商标,更涵盖了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取得到的口碑以及企业形象等。
首先,低质量的产品对品牌形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所以我国在非投资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注重质量,以“物美价廉”为标准,才能立足于激烈的非洲市场竞争之中。
其次,对于某些在非投资,但是缺乏自主品牌的我国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争取自创品牌,并扩大品牌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品牌延伸使用和管理的能力,使得品牌和延伸品牌得到合理的使用。但是不能过度使用延伸品牌,要注重核心品牌的建设。
(三)加强对非投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我国在非投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掌握核心科技优势,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善我国企业在非的投资结构和层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非洲市场。
企业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除了需要加强科研经费上的投入,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现:第一,产品創新,通过创新产品品种和品质来弥补市场空缺。第二,生产方法创新,通过创新企业生产的方法,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
(四)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体系
首先,根据我国国情,可以考虑借鉴欧盟的保险立法制度,使实施审批与执行相分离。对于审批等有关的工作,政府可以成立相应的海外投资管理部门进行负责,而对于非洲的投资则可以在该部门下成立子部门进行管理。而执行不能交给商业保险公司,执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由于保单金额巨大,保险身后的支撑部门一定不能是某个商业公司,必须是我国政府。政府可以建立投资保险公司来负责执行,凭借对政府的信任才能使得在非投资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在投保对象方面,广泛性是一定要注意的,只要是我国公民、依法建立的公司、企业、团体等都应当在保护的范畴之中。而在承保范围中,我国政府的承保范围不仅只承保政治范围,对于外汇等风险也应当进行承保。
再次,保险期限上应当有一定时限的延长。由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工厂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政府在承保时间上也应当给予企业一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