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2019-03-29李国超孟祥缘

青年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文化

李国超 孟祥缘

摘 要: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化中异国形象的研究”。著名形象学学者巴柔把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所研究的形象定义为“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关于异国看法的总和”。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汤亭亭笔下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汤亭亭及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们对中国的印象与评价,进而了解当时中美两国的关系及中美两国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形象;华裔文学;文化

一、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研究现状

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条件之一就是既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又能够持续保有这种吸引力。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彰显着这种魅力。有关中国形象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一)国外相关研究

虽然国外学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在不断完善,但仍然过于片面,缺乏更加系统、客观的研究。早期国外学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难以摆脱对中国刻板印象的束缚。近年来,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有很大的改善但国外学者对中国的崛起又缺乏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

在交通不便,信息不够发达的年代,美国传教士明恩傅(阿瑟·斯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塑造了勤劳、有耐力、固执、缺乏创新精神、性格懦弱、智力混沌、缺乏公共精神、知足常乐的中国形象。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外学者大多都带着这种刻板印象来描绘中国形象。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外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评价中国形象,国外学者大多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出现了“中国威胁论”。Peter Hays Gries 的《一个“中国威胁”在中国“朝向民族主义 ”中的实力和激情》(1999)、David M.Lampton的《中国实力的展示》(2007)、Donald H.Straszheim的《中国的崛起》(2008)、William A.Callahanr 的《中国战略性的未来》(2012)等持有这种观点。

几世纪来,流行风潮的无常,政治情势的变化,曾使中国的光彩暂且蒙尘,使西方对中国存在刻板印象。如今,中国正在崛起,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文化软实力上都在崛起,但“中国威胁论”的判断是非理性的,中国向来以和为贵,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崛起只会让世界更和谐与美好,各国应以更加理性、冷静的态度正视中国的崛起。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文学作品中国形象研究逐渐深入,但始终没有摆脱在“他者”的视域下审视自身,对“中国形象”仍然没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方面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有关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分析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倾向于外国本国作者笔下中国形象的研究,有关华裔笔下的中国形象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对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研究更多的是研究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对北美文学等国家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还没有深入研究,对北美华裔文学中的异族形象和中国形象的研究更是一个待开拓、极具潜力的学术研究领域。

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不够全面与客观,缺乏学术创新。虽然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但研究结论大都人云亦云,过多拘泥于现有结论的局限,缺乏更加主动的独到见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应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国内学者对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研究缺乏身份认同自我反思和文化交流的主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事物。我们尊重和借鉴他国家对中国的评价的同时也有对其他国家的评价的盲目崇拜,过分强调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而忽略自身对本族文化的认识。实际上,在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被塑造的一方,并非处于主动地位。然而,文学作品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所蕴含的国家话语权不容忽视,中国作为中被塑造的一方,面临如何客观地正视国外学者笔下的中国形象的问题。此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是否认同国外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是中国如何对国外学者笔下的中国形象进行反思和总结。中国形象的研究,既要借鉴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评价,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自信,不能只顾盲目接受异域文化下的中国形象,应该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和更加客观的角度对国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反思与总结。

二、对《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的分析

汤亭亭和其他美国华裔一样,一方面接受过正规的美国教育;另一方面又接受了从先辈那里承继下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深受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影响的她不仅使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通俗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也对美国华裔文学正式进入美国主流文学的行列起着关键性作用。

汤亭亭的作品以捍卫种族平等,反对战争、宣扬和平为主题,其中荣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中国佬》描述了其家族几代男性在美国奋斗的辛酸历程,揭示了美国华人对美国铁路做出贡献却被美国主流文化忽视,在异域文化中被迫失语、被歧视与边缘化的现实。小说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通过父辈们精彩复述的和生动的故事塑造了对美国铁路做出贡献却遭受美国人歧视、被迫失语的中国形象,她笔下的中国形象与一般的异国形象相比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层次。这种中国形象一方面是出生在美国的汤亭亭对中国这一“他者”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也是拥有美国华裔作家身份的汤亭亭对美国华裔的“自我言说”。她笔下的中国形象是站在美国华裔自身的角度为处于中美两种文化强流中的美国华裔发声,为具有美國华裔特殊身份的美国华裔人争取平等对待的权利,让自己处境之外的人更多的了解美国华裔的生活状态,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与碰撞下的产物对美国华裔产生的影响。

在《中国佬》的开篇“论发现”中汤亭亭把在《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中手足被扣上枷锁,双唇被缝合,受尽凌辱与折磨的林之洋改写成唐敖,以唐敖的悲惨遭遇映射美国华裔在美国的处境。在批判旧中国歧视妇女的现象的同时用暗喻的手法表现华人男子在美国受尽凌辱、被迫失语的处境。其目的就在解构美国主流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为美国华裔发声。

在“内华达山的祖父”一章中描述了祖父阿公等华人修筑美国铁路的故事,生动形象得还原了华工帮助美国修筑美洲大陆铁路的历史真相。美国华人作为修筑美洲大陆铁路的主力,他们攀悬崖、挖隧道,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战胜恶劣的气候、险峻的地势,帮助白人完成了美洲大陆的铁路。根据李定一的说法,在修筑这条铁路的约一万人中十分之九为华工。然而,虽然在美国历史中“这条铁路经常被作为19 世纪伟大的工程之一叙述,”但是“这条铁路主要是由华工付出惨重代价而建成的事实历来被忽视了”,华人用鲜血与汗水修筑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换取却是被驱逐的命运。

汤亭亭把伯公和阿公塑造成具有强烈的语言欲望和能力的英雄形象,有意突显华人在美国被迫失语的形象。汤亭亭笔下的伯公是个“讲话上瘾的人”,“他像故事中漫游和被流放的英雄、出游的诗人、行僧和猴子、王子和国王一样唱歌。他的歌声像长着翅膀向四周、向高处飞翔,飞翔”。然而,伯公的言说的欲望却遭到来自白人监工的压制,是强大的白人社会剥夺了华人的话语权,使他们在美国无 立足之地,他们的沉默是被迫的,更是痛苦的。作者通过对早期华人劳工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修筑铁路的艰苦经历的描述,塑造了对美国铁路作出贡献却遭受美国人歧视、被迫失语的中国形象,为美国华裔发声,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对华人的刻板形象。

三、《中国佬》中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和反思

(一)《中国佬》中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1)汤亭亭对《中国佬》中国形象的塑造源于其对美国中心话语权的反驳

美国华人和华裔受到歧视的文化缘由是美国白人的种族优越感。由于历史原因,种族文化在美国根深蒂固。在美国白人意识中,只有具有相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白人才是高贵的种族,对其他种族区别对待,因此,华人在美国受到歧视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白人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造就了美国文化中的美国中心话语权。

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美国人利用其中心话语权将中国塑造成一个贫穷、落后,懦弱的带有偏见的“他者”形象,以凸現其完美的美国形象。面对美国主流文学的中心话语权,汤亭亭希望在《中国佬》中通过大量史实和父辈们的复述来颠覆美国主流文化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强调中国人为美国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可小视,来获得美国人对华裔的尊重。由此可见,《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源于美国华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反驳,源于美国华裔对美国中心话语权的反抗。

(2)汤亭亭通过塑造中国形象以寻求身份认同

汤亭亭在小说《中国佬》中通过大量父辈们的复述来刻画了一个曾为美国铁路做出贡献却在美国被迫失语、被边缘化的中国形象。研究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不难分析出美国华裔的身份迷失源于美国华裔不能很好的融入两国文化之中。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华裔生活在美国,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拥有美国人的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塑造异国形象时必然受到美国主流文化意识的影响。而他们对于中国的认识多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如父辈的陈述和美国政府的宣传等。其父辈们来自中国,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他们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又明显区别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美国华裔正是在美国文化和中国家庭文化互相交融的背景下生存。这也造就了美国华裔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不会真真切切得感受归属感的存在,会不自觉感觉到自我身份的迷失。汤亭亭以华裔角度塑造中国形象来解构美国主流文学中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从而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

(二)研究《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引发的思考

研究《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有助于我们对本族文化的自我定位和思考。在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大多以妖魔化的“他者”形象呈现,这和美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国人进行一次又一次尝试以改变中国千疮百孔的落后面貌。然而,当时中国人落后的文化思想却无法紧跟世界潮流,美国社会对中国形象的妖魔化大多源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落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汤亭亭等美国华裔作家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自然会为自己发声,作家会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让美国主流社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与魅力,从而纠正其对华裔的偏见。这一现象无形中证明:要想在与他国外交中得到尊重,国家实力才时问题的根本。中国也应客观地审视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增强国家实力。

研究《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有助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从《中国佬》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大强国的关系动态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两国关系被顺其自然地推上风口浪尖。两国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两国国家实力的较量。文化作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等硬实力背后一股如水般温柔却又强而有力的潜流在两国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华裔是中美文化交流的纽带,美国华裔身份的迷失真实地反映着中美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火花。研究《中国佬》中的中国形象,审视不同历史背景下两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中国学者对本国文化有更加客观的自我定位,更好的塑造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构建中国的话语权,有利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四、结语

研究汤亭亭在《中国佬》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到中美跨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火花。每个民族在塑造异国形象时,都会受到其自身文化立场的影响,读者应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异国对本国的评价,并反思自身对其他国家进行评价时是否因受自身文化影响而对其他国家存在偏见与误解。多交者胜斗者,各个国家间应多进行文化交流,多接纳、包容和反思,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史景迁,阮叔梅(译).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费雨婷.汤亭亭小说的叙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

[5] 陈香玉.《中国佬》中的图像句子与视觉表征[J].国外文学,2015(03):131-138+160.

[6] 杨晓丽.《中国佬》的史诗性及其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10):105-109.

[7] 张恒.从《异教徒中国佬》看19世纪70年代美国排华浪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04):91-95.

[8] 胡爱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华裔文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52-155.

[9] 杜松.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黑龙江大学, 2006.

[10] 张永春.创造美国神话·寻求华裔身份[D].四川大学, 2006.

[11] Takaki,Ronald.“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A History of Asian Americans[M].New York:Penguin,1989.

[12] Kingston,Maxine Hong.China Men [Z].New York:Vintage,1989.

作者简介:李国超(1979.10- ),男,辽宁朝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孟祥缘(1997.12- ),女,河北承德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文化之间的摇摆